分享

冬温高烧,一剂而安

 常常喜乐lllll 2020-01-04

中医辩证准确,退烧应该是一剂知,两剂已。

12月20日晚上9点30,孩子突发高烧39.2。用汤药一剂配合6粒桂附地黄丸,退烧。

病情简述:

男孩,七岁。白天考试,回家后犯困没精神,头晕。以前有过发烧前犯困的经历,果然过了一会发烧了38.3。给吃了5毫升布洛芬悬液。又吃一包消炎的阿莫西林混悬液。7点左右退烧了。人有精神了,开始要写作业。搞到9点半,犯困了,要睡觉前,突然烧到39.2。

没胃口,不饿,嘴唇干的厉害,之前24小时就喝了半碗米汤。身体和手是烫的,脚是冰的。

药方

柴胡6白芍9玄参12枳实9甘草6生地18

汤药大火急煎好,一次服用小半碗。

先吃3粒桂附地黄丸。过一会儿再服用汤药。

第二天早上8点37度,再次吃3粒桂附地黄丸,又喝了剩下半碗汤药,完全退烧。

分析:

1. 为何会高烧?为什么会上热下寒?

此病类似冬温。气候当寒反温。退烧后复烧也是温病特征。

高烧因病在胃腑之故。因“肾为胃之关”,在下寒厥(脚冷)闭塞胃气而致。

上热下寒,明知病在胃腑。胃气积为热在内之故。

2. 用药原理

治法抓住阳气浮壅于上这条主线。

柴胡透散胆胃三焦之火邪,白芍敛阴泻土中之火,生地玄参急补肾水而凉胃降火,枳实直接推去胃中实热下行。上热下寒,桂附地黄丸引火下行且合生地玄参救胃中燥热。得愈是必然的。

孩子本身有阴虚不足,再有外邪入,出现一个上热下寒特点,再用传统的退烧方法,就会后患无穷。虽有外邪,但不足为患,关键在于固本,引火归元。


中医应该是什么病都能治的,为了重振人们对中医的信心,汤泼雪发起召集:从四种疾病开始,让大众见证真正的古法针灸是如何治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