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入无人之境:徐生翁的书画世界

 mengk4fz0yyf5h 2020-01-04

徐生翁(1875-1964)

徐生翁(1875~1964),浙江绍兴人。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一生以鬻书画为生,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适,数十年足不出绍兴,以布衣终天年。书法精楷、隶,由颜真卿入手,上溯晋魏汉秦,尤得力于北朝碑版,所作古朴无华而有奇逸矫纵之气,时人号为“孩儿体”。能篆刻、绘画,风格一如其书。著有《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卷。

徐生翁也许在当代纷杂的书坛,名声只限于很小的一个圈子,还并不为许多人所认识。在同时代的书坛,像沙孟海、林散之、来楚生、朱复戡、王遽常诸先生等都声名远胜于他。徐醉心于自己的世界,闭门谢客,隐士般的修炼,以奇绝朴拙的作品呈现给世人的时候,带来的震撼是鲜有的。书、画、印都俨然自家门户,欲与古人试比高,从艺者,当如斯也。

先生自谓:“余习隶书二十年,以隶意作真者又十余年,继嫌唐为法缚,乃习篆以窥魏、晋,而魏、晋古茂终逊汉人,遂沿两汉吉金,上攀彝鼎。”,自阮元、何绍基以后,基本都认为书以(真书、行草)通篆隶为贵,徐早年以隶书笔意写真行,遒劲而舒展,字势呈扁形,此早年之面貌也。其碑版书,直通汉人之意,连沙孟海都不得不叹服。

历来从艺者,贵在入、守、变。

入者,需要进入前人、古人的世界去寻觅。这种寻觅本身,不仅仅是临帖写字,而是一场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之旅,寻找文化之根本,继而才是先贤的各种“皮囊”。跟个人气质习性也有很大关系,有了这种沉淀,就有了艺术的基本取向,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前提是进了门。

守者,就是对精髓的把握和坚持,对好恶的坚持,对真,美的坚持,就是饶宗颐先生所说的“求正,求真,求是。”不为世俗名利所趋,成为笔下走狗。

变者,任何艺术的终极就是不重复和创新。我们不需要第二个王羲之,但是希望有一个在传统文化领域能延续和传承的无名氏。

当代书坛活跃的很多,也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书法家,但是停留在前二个阶段的很少,更不用说第三个层次,偶有面目者,时有离传统稍远之嫌,如果不求全,也还算是有高度。至今还顶着“丑书”的帽子。

徐可以说走到了第三层,并且开启了一个无人之境,所以我们说他值得研究,值得肯定、巨大的精神财富就是他遗留的笔墨。

徐生翁晚年之书,非一般人能领略,不适合大众欣赏,但是的确有以下特点,拙,生,大。拙就是去掉了哪些精熟的点、画,取而代之的是藏和内敛。吸引你探索和领会,而不是一种流丽。生,就是书谱的既追险绝,复归平正。大,就是构成的笔墨世界,包含丰富,耐看。

我无法知道徐生翁的生活点滴,艺术上,他绝对是青藤遗灯,照亮来人的路。

文/ 适堂论艺 部分图片来源/月雅书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