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甜茶馆,拉萨城里的众生相

 昵称66099041 2020-01-04

关于甜茶是怎样传入西藏的,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英国人入侵西藏时,将喝甜茶的习惯留在了西藏;也有的说这是受印度和尼泊尔的影响,因为那两个国家是甜茶的故乡。那里喝甜茶很普遍,家里来了客人,要用甜茶款待,街上也有卖甜茶的茶馆。

如果你去西藏,一定不要错过拉萨的甜茶馆,在这里,你才能感受到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西藏。

说起西藏,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雄伟的布达拉宫,神圣的冈仁波齐,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转经筒,磕长头……

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些藏于拉萨大街小巷里看着杂乱无章,却是充满了市井气息的甜茶馆。

“文革”以前,拉萨的茶馆都是私人经营的。“文革”中,与各个行业一样,茶馆也以公社和合作社的形式存在,当时的茶馆名有“向阳”、“跃进”、“愚公”、“光明”等等,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但是不管当时还是现存,爱起幽默绰号的藏族人很少称呼它的真正馆名,总是以这个茶馆的明显特征来起一个可笑的绰号。

藏族人是起绰号的能手,并且起得贴切得当。

有一个茶馆叫“漏底茶馆”。那茶馆卖茶兼卖肉包子。据说开张的那天,卖的肉包子都是漏底的,从此人们管这家茶馆叫“漏底茶馆”;还有一家茶馆叫“华丽鼻涕”。那茶馆修有两层房子,画梁雕栋,壁画艳丽,装修得非常美观。可这个茶馆的甜茶淡得像鼻涕一样,与华丽的房子很不相称,故人们管它叫“华丽鼻涕”;在合作化时期,有家茶馆的工作人员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有人管它叫“嫫茶馆”(老太婆茶馆);过去晚上很少有茶馆营业,可有一家茶馆就在晚间营业,于是人们就叫它“猫头鹰茶馆”;还有一家茶馆,去喝茶、吃饭的大部分都是乡下人,人们管它叫“驴夫茶馆”;有一家两层楼茶馆,房子修得方方正正,在周围环境的衬托下很象是立起的小箱子,人们管它叫“小箱子茶馆”。除了类似的名字外,还以茶馆的地理特征和经营人的人名来起名,比如“羊圈茶馆”、“鲁布茶馆”、“拉布让茶馆”、“坡上茶馆”、“稳堆西卡茶馆”等等。

总之,凡是茶馆,都有一个由茶客自行起的名字,这个比它自身的名字更流行。

甜茶馆之于我的吸引力,在于让我可以感受到一个真实而鲜活的西藏,而不是停留在那些象征的符号上,美景也好、信仰也罢,只有通过与人的接触,融入其中,才能深入地去理解一个民族,一种生活方式。

来到甜茶馆,我就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游客而存在,一杯甜茶,一句“扎西德勒”,便把我们拉到了一起。

甜茶从2002年一角钱一杯,涨到了现在一元钱一杯,不贵,一盆炒面10元、一碗藏牛肉面6元、一份泡菜1元、一份炸土豆5元。

三五知己聚到一起,一个人一下午的消费也就10元左右,适合大众消费,每家茶馆,都有自己的熟客,几乎每天都会来甜茶馆消磨时光。

想想这些年在大城市的生活,小众书店经营不下去了,一些老字号小餐饮店也因房租高涨而倒闭,咖啡馆变成商务场所才能勉强维持,有权有钱的自有高端消费场所,一顿饭几万块钱也是寻常,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要想在日常生活里给自己找个放松休闲去处,却是越来越难了。

对甜茶馆的喜爱,便在于这种低消费下所形成的生活气息让我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的广州,那时有很多有趣的独立书店,每一家店,都有一个有趣的主人,那时有很多大排档,物美价廉,那时大家都很努力,却也不会忙到连生活都没有了,周末早上可以约上三五知己去喝早茶,无论是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罢,都能在城市里找到生活的乐趣,大家谈论起生活和理想,都是充满了希望。

甜茶馆里的藏族人,有人在打牌,有人在抽烟,彼此聊天的内容,也大多是日常生活的琐事,充满了温情,这是日渐冷漠的大城市不能比拟的。微信群

“尼玛,拿个杯子,到这里喝茶。”

“央金大学考试报哪里啦?”

“报了北京,担心他考不上呢。”

“别担心,他从小读书就好,听说今年大学扩招了,肯定可以考上的。”

“扎西,今年收成怎样啊?”

“比去年好,搞了大棚种蔬菜,赚了一些钱,刚去朝拜回来,给寺庙捐了一些钱。你呢?”

“去年贷款买车搞运输,生意也不错,过几天我也去给庙里捐些钱,感谢菩萨赐福。”

“等会喝完茶一起去朝拜,跳锅庄吧。”

“今年磕长头来朝拜的人少啦。”

“是啊,都做生意忙着呢。”

……

与寺庙里看到喇嘛常在一起辩论佛法不一样,甜茶馆里的俗人,对佛也有信仰,但却是融入生活之中,或许,这就是佛法的另外一面吧,众生平等,让世人平静地生活,欢乐也好,苦难也罢,都是命中注定。

其实大城市也有其信仰,那就是权力与金钱,很难说好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有人说这未免太过不思进取,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不能被命运所束缚。

然而这确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且看起来也不错,他们脸上的神情都是安详宁静的,没有大城市生活的人那种整天处于紧绷的焦虑情绪,彼此之间友善相处,守护相助,没有大城市尔虞我诈的紧张关系。

我一直渴望能够拥有他们对生活平和的态度,虽然知道,只要回到大城市,就很难一直保持。

科技的发展,让人类看到了自身的强大,看到把自身的命运掌控在手上的机会,于是,我们恨不得把未来1000年人类才能完成的发展,都挪到我们这个时代来完成。

我们期盼一个机器人干活养活人类的共产时代到来,那时人人都可以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了,我们都期盼医学发展,哪怕不能长生不死,也能活个150岁,我们都期盼人不会衰老,100岁依然拥有20岁的体魄……

只是,在这些追求当中,我们是不是也错失了一些美好的时光。

未雨绸缪,还是杞人忧天,谁能说得清楚,然而哪怕再喜欢拼命的奋斗者,也不会愿意生命中只有奋斗这一种颜色吧。

我非常敬佩那些有时代危机感,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追求进步的人,但我也希望,平凡人对幸福生活诉求,不应该成为被时代碾压的尘埃。

如果累了,来拉萨甜茶馆喝一杯甜茶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