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在日韩的影响力,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

 七侠荡寇志 2020-01-04

杜甫1400多首诗被译成韩语

杜甫作为世界瞩目的大诗人,不仅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也对汉文化圈中的古代东亚各国影响巨大,其中对韩国和日本的影响尤为深远。

杜甫在日韩的影响力,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

▲成都杜甫草堂标志性建筑少陵草堂碑亭。

中国的文学对韩国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中国文学中尤其是唐诗,唐诗中尤其是杜甫,对韩国文学的影响更加显著。在韩国文学中,杜甫对汉文学,尤其是汉诗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
《春望》最知名

被誉为“吾韩五百年之第一大家”的申纬,在其论诗绝句中说:“天下几人学杜甫,家家尸祝最东方。”这里的“东方”即指朝鲜半岛,如果比较东亚三国文学史上杜甫的地位,申纬的表述没有丝毫的夸张。杜诗享有的独尊的典范地位,在朝鲜半岛文学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广、印记最深。

韩国前驻华大使卢英敏在2017年到华赴任前,就用杜甫《春望》中的一句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自己的心境。他曾表示:“我个人特别喜欢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杜甫。因为杜甫诗里蕴含着个人对更加美好人生的向往,以及为政者对国家安全和和平的忧患意识。杜甫的诗,不仅是我创作时的重要灵感来源,也赋予我作为一名政治家所需的洞察力。”据韩国高丽大学教授、韩国汉文教育学会会长郑载喆介绍,杜甫的《春望》等诗作已被收录到韩国初中和高中的课本中,“只要是中学毕业生,都知道杜甫”。

韩国诗人都钟焕,曾担任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在2019年来到成都后就感言:“四川成都有杜甫草堂,因此在我们印象中,成都是中国诗歌的故乡。”

杜甫被尊称为“诗祖”

“言诗不及杜,如言儒不及夫子。高丽王朝中期的文人崔兹曾经如此将杜甫与孔子相比,可见杜甫的影响力。”韩国高丽大学教授尹在敏说,杜甫作为世界瞩目的大诗人,不仅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也对汉文化圈中的古代东亚各国影响深远。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长期研究杜甫诗作,他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介绍,从13世纪开始,杜甫的诗歌就在我们的东亚邻国进行广泛传播,韩国、越南、日本,杜甫的影响早就越出国界,他是一个世界文化名人。

的确,在韩国,几个世纪以来,杜诗一直被尊为学诗的规范,享有很高的声誉。有关杜诗的最早记载见于高丽人李仁老(1152~1220)的《破闲集》。书中说:“琢句之法,唯少陵独尽其妙,如‘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干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之类是已。”

朝鲜时期,国家把儒教作为根本思想,而杜甫的爱国忠君精神恰恰符合这一根本思想。凭借着崇儒政策在当时掀起了读杜诗热潮。1481年,杜诗的译注《杜诗谚解》被载上集贤殿的杜诗注解,这是世界上首部完全把杜甫诗译成韩文的著作,对韩国杜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篡注分类杜诗》等书的刊行,学习杜诗已经成为了当时学诗者的必修之课。韩国学杜诗的风气到朝鲜中期进入了全盛期。在朝鲜时代,除了杜甫以外,李白、韩愈、白居易、苏轼等唐宋时代的很多诗人的作品都成了学者们的诵读对象,但是只有杜诗有《分类杜工部诗谚解》《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等作品集以媒介体的形式出现,这也是杜诗成为学诗规范的立证。

朝鲜时期,士大夫对于杜诗的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杜甫被朝鲜文人尊称为“宇宙诗宗”“诗祖”。朝鲜的大多文人都是少时通过学习杜诗来学习诗歌创作的。杜诗伴随他们成长,他们认为杜诗是最优秀的作品。

杜诗在日本人心中的典范地位

2004年10月,日本《SINICA月刊》进行了“汉诗国民投票”评选了最受欢迎的汉诗,杜甫的《春望》位列榜首。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系教授吉川幸次郎曾多次为杜甫点赞,并表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国人都以‘诗圣’,也就是‘诗的圣人’来称呼他。”他的这些评价,再通过教科书以及文学史研究论著,终于确定了杜诗在日本人心中的典范地位。
杜甫的肖像画最流行

杜甫诗集东渡日本的时期,一般认为是在平安时代的后期(即11世纪后半期)。在记录汉诗人大江匡房(1041~1111)谈话的《江谈抄》中,业已可见《注杜工部集》的书名。然而,将杜甫诗集作为正式文学作品来接受,并受到瞩目,则是起于13世纪以降的镰仓、室町时代。这一时期杜甫已经在国内确定了“诗圣”的地位,禅林五山的僧侣们将杜甫的诗迎入日本诗坛。

在室町时代,杜甫诗句的最大影响表现为文人能从其诗句中寻找画题来绘画。杜甫骑驴吟咏的姿态最受当时人们的欢迎。以杜甫的诗句为主题所作的画中比较出色的是玉婉梵芳在应永十二年(1405)以杜甫的七律诗《南邻》中“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两句的诗意为题所作的国宝级画作《柴门新月图》。这幅画以日暮时分广阔的天空为背景,以温润的笔墨表现出了淡淡的月光洒在水边的竹林以及竹林掩映下的茅屋上的景象。另外,在画的上方题有惟肖得崇等18名僧人关于此画的诗句,这些诗句足有6段,充分表达了室町禅僧的风雅之心以及他们对杜甫的敬爱之情。在禅僧的诗集中常常会出现“杜甫像”“赞杜甫”“题杜子美画像”诸如此类的诗,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人们不但画了很多杜甫的肖像画,研读杜诗在日本的贵族僧侣阶层也开始蔚然成风。

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到了江户时代,读杜诗的风气极为高涨,读者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而直接导致其流行的,是一部明人邵傅所编的《杜律集解》,包括五律四卷和七律两卷共500多首诗,其实仅仅是一部通俗读物而已。此书在中国颇难觅见,而在日本却不仅有原刻本,还有大量的翻刻、增注本。

而把杜甫的地位从中国文学史中凸现出来,冠以最高的荣誉,并且成为普遍接受的意见,是到了20世纪的吉川幸次郎手中完成的。他在铃木虎雄(被誉为日本近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开拓者)的影响下,以毕生精力翻译、注释、研究杜诗,其相关文章以日文、中文、英文、朝鲜文、越南文印刷或广播。“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国人都以‘诗圣’,也就是‘诗的圣人’来称呼他。”“杜甫不仅是唐代诗人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今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中国诗的完成者,这是从11世纪的北宋至今千年以来的评价。”他的这些评价,再通过教科书以及文学史研究论著,终于确定了杜诗在日本人心中的典范地位。

链接

《春望》的魅力何在

《春望》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据郑载喆介绍,杜甫这首诗,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更做到了情、景与时事的交融,其蕴含的忧国忧民精神为世人敬佩。(来源|读者报 作者|崔燃 雷倢 席秦岭等)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