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昵称63703230 2020-01-04

蒲松龄通过在《聊斋志异》中对妖鬼仙人多方面的描写,强烈表达了其对封建黑暗社会的抨击和愤怒,是一部在当时乃至现代都拥有极大内涵与意义的小说集,尤其是在现代经过影视等多种媒体的改编传播之后,其中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然而,细读之下,便会发现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却多为狐仙,其中原因又是为何呢?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一、狐仙形象的演变

1、祥瑞之兽

其实在夏至汉的几千年间,狐狸是被作为祥瑞之兽来看待的。在上古神话传说中,有着如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一系列以狐狸为图腾而进行崇拜的部落,从这点来看,狐狸与龙、凤凰等传统神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比,是丝毫不差的。更有神话传说,当初禹之所以会选择在涂山娶妻生子,正是因为经过涂山时,看见一只满堂子孙的九尾狐狸,感慨之下,才顺从天意,选择了与当地的涂山氏的一名女子成亲。而这一故事,也在《涂山歌》中有着明确的记载: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在神话故事中拥有着如此崇高的地位,狐狸在人们心中的好形象自然更上一层楼。另外,据考古证明,在汉代石刻画像中,常有将九尾狐、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旁的图案,其中用意,也是为了表示吉祥。甚至有人根据狐狸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列出了它的三大品德:身材上前小后大,符合君臣父子夫妻间的尊卑秩序;毛发上柔软温暖,给人以极为舒适的感觉;死时头朝洞穴,表示对家庭根本的恋恋不舍与怀念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2、淫恶之兽

然而,到了汉代之后,狐狸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急剧崩塌,直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最为明显的证明便是狐狸精等表示它品性淫荡的词语的产生。如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商朝的灭亡也与妲己这只千年狐狸精有了密切的关系。而《朝野佥载》中也有着这样的记述:“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饮食与人间同之,事者非一主。时有彦曰:无狐媚,不成村。”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狐狸妖媚淫荡的形象已经成了一件大众普遍认可的事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狐狸在被强行赋予妖媚本性的同时,也成为了凶恶这一形象的代名词。由于狐仙能通过自己的美貌去引诱男子,并使其陷入不可反抗的境地,“女即浓妆盛服,于闺中,如与人语笑。其去,即狂呼号泣不已。”这就为它作恶提供了先提条件。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原配女子被狐狸精破坏婚姻、抢去配偶后,她们心中对其也充满了怨恨,自然认为狐狸精恶毒无比。可以说,狐仙凶恶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她们的妖媚造成的,一环扣着一环。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3、人性之兽

随着狐仙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增多,它的形象也随着时代而发生了改变。狐仙不再仅仅被单纯地认为是瑞兽或者淫恶之兽,而是开始拥有了它自己人性化、复杂化的一面。虽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狐之风甚广,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依旧较为单一。到了宋代,民间开始出现“狐王庙”,对狐仙进行供养祷告。到了清朝,蒲松龄对狐仙的描写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地步,狐仙不仅在法力威能上有着大幅度提升,美德品性方面也超越了大多数人类。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另外,人们对狐仙的传统观点,也渐渐发生了改变。人妖不能共存的思想在民间流行已久,《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剧便是最好的体现。然而,在蒲松龄笔下,狐仙成了人们的朋友,能够在他们陷入危难时前来解救,也能在遇见不公状况时加以更正。狐仙不再变得如传说中的那般高不可及,“余非人类,狐也。”、“久而知其为狐”的文字描写都映证了这一点,人们对狐仙的存在自然也不再感到害怕,反而多了些亲近之意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二、时代变化下的改变

1、市民阶层的崛起

虽然封建制度自产生之时,便定下了“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以后历朝历代也在沿用,甚至还加重此政策施行的程度。然而,经济却始终无法被彻底压制,特别是在宋朝。由于宋朝对外战争的连连失利,宋朝不得不定下一系列条约来保存自己,其中便有着缴纳岁币这一条款。出于对外的巨大经济压力,宋朝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开放经济的发展以收取税赋税来充实国库。明朝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关键时期,市民阶层的崛起无可避免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由于市民阶层在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高,书籍阅读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为了满足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如四大名著、《儒林外史》、“三言”、“三拍”等众多优秀小说喷涌而出。为了获得受众人群的认同感,作者将故事大多设置在民间,用以贴近百姓生活。而《聊斋志异》当中的灵异传说事件,便是蒲松龄经过在民间搜寻采访的漫长时间收集整理而成。同时,蒲松龄在书中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抨击,既是他的心中所想,也暗合民意所向

2、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的压迫绝对是一个深刻的主题,“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一系列思想藩篱在女性身上也显得更为突出。婚姻上,女性不能自己作主,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梁祝化蝶的悲剧便是如此;政治上,女性无法参与科举考试,自然也无任何参政机会,虽然中国也有过女皇帝的产生,但终归还是以男性为政治主体;自由上,女性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更莫说出远门,独己身。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随着封建社会对女性迫害的加深,一大批思想家也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和批判众多女性也在这样先进思想的引领下,开始了渐渐苏醒的脚步。蒲松龄笔下的侠女坚强刚毅,武功高强,成为了一个独立女性的典范,封建意识对传统女性的迫害在她身上毫无体现。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虽然体弱多病,身子孱弱,但在思想深度上与侠女相比却也不逊色。身处这样一个女性意识逐渐苏醒的时代,蒲松龄将眼光放在女性上,自然也不是件奇怪的事。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三、个人经历的推波

1、反抗强权

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封建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文字狱大为兴盛,朝廷对群众思想的禁锢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虽然文字狱在历朝历代都有所发生,但在程度和数量上却完全无法与清朝相比,尤其是在乾隆年间,最为猛烈。而在政治方面,卖官鬻爵的现象如过江之鲫,民间冤假错案的发生也数之不绝。虽然清朝的外表依旧强盛,经济方面居当时世界领先,但它内部却已经被腐蚀,即将垮塌。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蒲松龄早年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但却始终无法中举。在多次官场失意之后,蒲松龄便将重心放在文学创作之上。由于深入民间,他对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也颇有感触,封建思想对女性的压迫也被他看在眼中。久而久之,他对造成此现象的朝廷有所厌恶自然是正常的事。但由于文字狱的限制,他并不能直抒胸臆地表达对朝廷的批判。因此,借助狐仙的女性形象来编纂故事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懑,便成了一个可行的手段。

2、思想先进

齐国位于大海之边,“东陼巨海,……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海上贸易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齐地人民思想上的开放。而齐国也凭借锐意改革的创新思想成为了春秋首霸。后来齐桓公田午创立的稷下学宫也使齐地上至国君,下至百姓的思想开放状态更进一步。而在历史上,如钟无艳、淳于缇萦、晏子御者之妻等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典范,也对齐地的文化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生于齐长于齐的蒲松龄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之下,思想上也呈现出较为开放的状态。而封建思想中的女性歧视,在蒲松龄看来,自然也是极不合理的一件事。为了表达自己对女性的看法,蒲松龄借狐仙将她们塑造为坚忍不拔、大方善良的美好形象,如《商三官》中的商三官为了替父报仇,不惜以命换命。这既是对传统女性看法的改观,也是蒲松龄进步女性思想观的体现。

从《聊斋志异》看出蒲松龄爱写女性,但是为何多以狐仙为形象?

四、总结

明清时期,正是中国思想始发变革的时期,而深身处其中的蒲松龄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影响,但是蒲松龄自身的特殊经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聊斋志异》中的狐仙们普遍具有着普通人类不曾拥有的美好品德,这不仅是他对封建黑暗的批判,也是其对女性遭受不公压迫的抗议。虽然蒲松龄已然远去,但其思想上的光辉却永远存在。

参考资料:

《聊斋志异》狐形象解析——高方

所谓伊人:《聊斋志异·侠女》中高扬的女性主义意识兼蒲松龄的女性观——徐志豪、吉玉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