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旅居异地,写下思念妻子的千古名篇,却不知妻子已不在人世

 gs老张 2020-01-05

中国古代诗歌,有很多都是表达对恋人或者配偶的思念的。毕竟,古代交通不便,一方若是外出,基本上就与另一方处于音信不通的状态。这些诗作,往往包含着诗人的浓浓情意,读来令人感叹不已。

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就是杜甫在长安时,写给妻子的一首饱含深情的千古名作。

晚唐的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他与妻子王氏,也不得不分隔两地。一个夜雨淅沥的深夜,独在巴蜀的李商隐倍感凄凉孤独,遥想起远方的妻子,便提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共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只有二十八个字的诗,成为李商隐对妻子最深情的告白,诗作情思凄恻,哀怨缠绵,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与诗人一样的境地之中。从此之后,也诞生了一个成语——剪烛西窗。

头一句的“君问归期未有期”,便写出了诗人和妻子对彼此浓浓的思念,和被分隔两地的无奈。一个盼望着丈夫早点回来,一个一心想回去却不能够。接下来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则更是将诗人绵绵密密的哀愁,表达的淋漓尽致。

雨夜,往往最能勾起人们的愁思,尤其是对于正在思念恋人的人来说。就像《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那首《秋窗风雨夕》中所描写的那样:“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接下来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心中最美好的期待,华堂红烛,夫妻团聚,共话心事,共剪烛花,这该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双方互相谈论起那个孤寂的雨夜,双方对彼此的思念,则更使人倍加珍惜团聚的时刻。

然而,当李商隐满怀深情,写下这首千古名篇的时候,却并不知道,他期盼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永远也不会来到了。因为就在此时,他深爱着的妻子王氏,因为重病缠身,已经不幸病故了。

当李商隐终于能回去的时候,面对妻子冷冰冰的坟墓,他究竟会有着怎样的伤悲?他再念起自己的这首诗时,会有着怎样的痛断肝肠?我们或许可以从他后来写给妻子的一首悼亡诗中,窥知一二:

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题目中的一个“独”字,已经道尽了诗人的悲凉心境。从荷叶生时的春恨到荷叶枯时的秋恨,诗人的怨恨和悲愁,贯彻始终。此时的诗人,只能无奈地悲叹一声,“深知身在情长在”,只要我还活着,我就永远忘不了你,永远惦记着你,纵然不能忘记你,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怅望江头江水声”,只不过是孤独地望着江头,听着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

一首《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对妻子最深的思念,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