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周易》,无论你是创新还是继承,这4本书都最好别错过了

 浪漫人的图书馆 2020-01-05

经常有小伙伴问我:“怎样学习《周易》这样的经典?”

那当然是开卷有益,直接阅读典籍本身咯!可惜,像《周易》这样的典籍,产生于几千年前,汉字还是那个汉字,但是意思,读音,都和我们今天大不一样,如果我们普通人拿着这样的典籍,有可能事倍功半!

怎么办呢,让我们读得懂要读,读不懂硬着头皮也要读吗?

学习《周易》,无论你是创新还是继承,这4本书都最好别错过了

《易经》书影

都说现代是全民创新的时代,对于《周易》这样的典籍,我们更要用创新的眼光看,毕竟学《周易》,要继承,更要发展,我们是为解决当下的新问题而读《周易》,而不是为了穿越到伏羲、神农时期去继承衣钵而读《周易》,是吧?

所以,对《易经》有兴趣的读者,喜欢创新思维的可以看杭辛斋和周善培的易学著作。

杭辛斋的著作叫《学易笔谈》!

有的小伙伴可能不了解杭辛斋其人,这里可以看个有关他的介绍

杭辛斋(1869—1924),浙江海宁人,1889年县试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因深感满清不可救药,加入中国同盟会,锐意革命。辛亥革命前夕,常与陈其美聚会密商。杭州新军起义时,旗营清兵五千人企图负隅顽抗。杭辛斋只身冒险入营劝降,使全城顺利光复。1923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杭辛斋因病未能参加。1924年1月24日因病逝世。清末民初易学大师杭辛斋是一个才气纵横的人,据老一辈讲他是目前所有中国读书人读《易》注最多的人,大概读了700多种易学著作,《易经》的注解在《四库全书》中只有三四百种,但是他读了七百余种。

可能有人会说,这明显就是一个学者型革命家嘛!的确,在那个时代,易学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学问。杭辛斋本人也经常说,我们要创新性地学习易经,研究易经,他说——

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民物之孳乳无穷,而象数之递演而递进,递进而递繁,无有止境。故在黄帝之时演《易》,伏羲之八卦已不足用,乃益之以干支。文王演《易》,干支已不足用,乃易之以彖爻。孔子赞《易》,则彖爻又不足以尽世变物情,乃益之以《系辞》《十翼》。……不如假世界通用之名词以代之,以补文字之阙憾,而阅者亦易于了解也,岂非《易》之一助乎?……不仅名词已也,新思想与新学说,足与吾《易》相发明者甚多。而经学家见之,必又曰穿凿附会,污蔑圣经,则吾其奈之何哉。

也就是说,为了文字通俗好懂,他会用当下世界流行的概念或词语来阐释古籍,而不是真正地用古色古香的某些语言来解释古典。这个想法很接地气嘛!

另外一个周善培的书,也很有意思——

学习《周易》,无论你是创新还是继承,这4本书都最好别错过了

周善培的讲解颇有意思,据说——

周善培,字致祥,号孝怀,原籍浙江诸暨县,随父宦游来川,遂定居。曾与江庸、周善培、向楚、郭沫若、吴念存、尹石公是同学关系。1899年东渡日本,考察学校、警校、实业等,居四月返川。1901年奉命带学生20名赴日本留学,并聘回日本教习来成都开设私立东文学堂。他讲的“杂卦”不是《杂卦传》的“杂卦”,而是用《杂卦》来解释中爻互卦——即卦中卦的现象,一个卦里面不是只有二、三、四、五爻构成的卦,还藏了另外四个卦中卦,他利用这个概念从第一卦讲到最后一卦,包括《系辞传》等《易传》,统统用这一套去串。

这里说的卦中卦,也就是互卦,是什么呢?

互卦,易学名词。即重卦去了初爻及第六爻,中间四爻相连互分作上下两卦。比如雷风恒,上互为泽,下互为天——其互卦为泽天夬。八卦上爻反映结果,中爻反映执行力,下爻是先天基础;相重则下卦表先天之体,上卦为后天之用。互卦是本卦掐头去尾:以本卦下卦之结果为基础,以上卦之执行力为结果,故互卦反映幕后势力以及执行力,反映本卦进一步的发展运用,体现近期结果。比如雷风恒进互为泽天夬:恒是相对不变;夬是参与竞争(泽为公转,天为能动周期),如同人长大就要闯荡社会。

也许,有人喜欢规规矩矩的思想,就读《程氏易传》和《周易本义》。程颐,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文集》《经说》等。《程氏易传》成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当时程颐66岁。他本人对这部书非常重视。

而周易本义,则是朱熹的代表作。朱子集宋朝理学之大成,乃中国八百年来最重要之哲学家与经学家,其《周易本义》亦被视为学易之津梁。

不知道你看过哪种周易呢?

有小伙伴也许说,上面这四种我哪种都没看过,我看的是其他版本的,那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下你看到的相关著作,让小编也扩展一下见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