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斯堪的纳维亚——挪威试驾路虎星脉(译)

 小元元 2020-01-05

文章来源:BBC TopGear
原文地址:https://www./car-news/big-reads/range-rover-velar-versus-norway



揽胜星脉发布的时候,一些人颇有微词。路虎重新启用了“星脉”来命名自家的产品(1969曾有一款名叫星脉的原型车),却没怎么提到它一脉相承的传统强项。那么这台星脉真的比那些硬派越野车好吗?

在众星云集的伦敦发布会上,路虎的工作人员很少提到诸如“无敌”,“实用”,或是“越野”这样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关于风格(他们喜欢用“设计感”这个词)和全新人机交互界面的介绍。车内的一些超炫的元素就像是来自设计博物馆一样。不过,这台车在野外的表现到底怎样呢?

路虎并不是传统至上的。事实上这台星脉开起来的感觉是比较轻快。上一代揽胜不仅是第一台全铝车身的SUV,也是较早使用TFT设备的车型(比奥迪早几年)。路虎还带来了一些底盘技术上的创新来使越野能力和公路性能达到一个平衡。

现在,他们搞出了这台星脉。它的中控和仪表甚至比空客飞机都要光滑透亮。这套系统包含了使用TFT材料的仪表盘,一个巨大的HUD抬头显示,外加中控台上两个巨大的无框触摸屏,其中下面的那块屏幕包含了两个带凸边的旋钮,而旋钮会随着驾驶员选择不同的功能而显示出不同的图案。就连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都是触摸式的,并提供振动回馈。

当你不使用的时候,这些按键按键上的背光文字和图形显示都不会亮起。这套系统还提供高速wi-fi,以及一系列用于远程控制,出游,以及商务的app。一年多以前,即使是捷豹路虎集团最强的娱乐系统也不怎么样。无论是图像显示还是操作便利性都和10年前的斯柯达或是20年前的宝马半斤八两。而如今他们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行业龙头。

我将去挪威试驾这台星脉,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来细细品味这台车,看看路虎真的是更上一层楼了还是只是疯狂地制造噱头。不过你可以确定的是这台车在奥斯陆绝对能搜到信号。事实上在挪威任何一个地方,即便你走到天涯海角,你都能搜到信号。这也没啥好惊讶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民早就生活在了网络世界中。挪威的NORSAR地震台就是继美国之后第一个连入APPNET(互联网的前身)的。而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挪威最为著名的条码海岸的码头对面矗立着更为引人注目的新歌剧院。但歌剧过于阳春白雪,并不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来这儿的人们只是把它当作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的一处美景,或是走上它的露天斜顶俯瞰奥斯陆。

即便是停在这样美轮美奂的建筑前,星脉的气场也不落下风。它的轮廓简洁明快,上扬的腰线,下溜的车顶,收紧的车尾,以及大量的网格使得这台星脉独具特色。但它又没有做的像“轿跑SUV”那样蠢。星脉的外形设计简直是纯净如雪,车头区域一些裸露的线条赋予整台车层次感。进气格栅,大灯,以及保险杠的线条都齐平得没有丝毫偏差。这也就使得车牌照像一块伤疤一样难看。

路虎将这样的设计语言称作“在视觉上做减法”,只不过他们忽略了引擎盖上和后视镜下方的假进气口。但是总体而言这台车的外形设计都是非常好看的。如果你将星脉和揽胜运动或是发现放在一起的话,你就会很明显的看出它的车身是如何变得紧绷的,车顶是如何做出溜背效果的,以及细节上如何做到了恰到好处的简洁。

车内的氛围是英式的清爽。整套内饰看起来很干净,没有设么装饰,但包裹用料都是精致豪华而富有纹理的。车门上有一块巨大的木板装饰,但这块木头的纹理是较为保守的纯色。真皮座椅上的打孔以及音响喇叭上的网格悄然构成了欧盟旗帜上的图案。一体化的无边屏幕则增添了几分极简主义的韵味。

这台星脉并没有使用揽胜行政或是揽胜运动那套笨重而又粗野的车架。相反,星脉是捷豹全铝平台的产物。不过在奥斯陆溜达几圈并不能让你发现这一区别,因为星脉故意营造出的慢性子更像是一台传统的路虎而非捷豹。相比于捷豹更高的座椅以及更低矮的玻璃也是营造出了同样的效果。

而接下来的两天我在高速公路,A级公路,山路上的发夹弯,以及砂石路面体验了这台车,它的实际表现完全颠覆了这种“很路虎”的印象。在一条关于星脉的设计和人机交互界面的头条新闻里,作者首先就把星脉定义为路虎用来和保时捷Macan竞争的产品。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路虎真的打算这么干,他们为啥要在捷豹F-Pace的基础上鼓捣出这样一台星脉呢?况且F-Pace本来就是对标Macan的。

在城郊的霍尔门科伦山上驻足俯瞰奥斯陆,湾区和山区的美景尽收眼底。但和山顶最引人注目的霍尔门科伦滑雪场跳台比起来,脚下奥斯陆的美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这条无头的钢铁巨龙扶摇而上,直冲云霄。整个赛道的垂直高差达到了60米。每当雪季来临,即使是自命不凡的滑雪老司机也会被这令人眩晕的陡坡吓尿。当电视中重达千吨的钢铁建筑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滑雪爱好者就原形毕露了。

挥别奥斯陆,我们沿着山谷底部的公路前往挪威内陆。挪威这些主要公路设计得很像赛道。这些路面平整,视野开阔的山路斗折蛇行,很适合快跑。但这里的限速是根据冬季湿滑路况而定的,并没有考虑过夏日漫长的极昼。而这里的人们似乎也习惯了佛系驾驶,根本就没有人去超车,速度这个概念似乎都不复存在了。但无论如何,星脉的表现都是极好的。它的驾驶舱不会像大揽胜那样雍容华贵,但又比大多数的SUV更豪华,透亮,也更为精致。没有多余的胎噪,也不需要大力劈弯,我们伴着V6柴油机的低吼在山间漫步。

当你穿越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的时候,第一次停车休息的时候你可能会对餐馆里的糖果和食品忍俊不禁。我个人就觉得KyllingMojo特别搞笑。几个小时过后,有位女士在午餐时问我打算在日落之前开到哪里。我思索片刻过后告诉她我必须经过奥塔,虽然很远,但这已经是最近的路了。我还告诉他我们会经过肖伦。她显然没听懂我说的是啥,我只好又重复了一遍这个贼难发音的地名。她对此很惊讶,问我们去肖伦这么远的地方弄啥呢。当我告诉她我们是去给她美丽的祖国摄影时,她觉得非常不可理喻。

但其实大多数挪威人都很享受这片大美河山,露营者,徒步者,登山者,还有皮划艇爱好者在山谷中随处可见。他们都随车带着自己的专业装备。我们持续爬升,车流量也随着海拔上升而变得稀少了。在这片空旷的高地上,植被稀少,怪石嶙峋。这里的积雪因冰川堆积而终年不化,即使是在七月份地表也会有积雪。

继续爬升,这台296匹马力的V6柴油机的动力非常充足,不到2000转就能输出516lb(约等于700牛·米)的超强扭矩。但这台发动机似乎不太愿意将转速拉到4000以上,8AT的变速箱也不会强人所难去降档。值得一提的是星脉搭载了至少6款引擎:高低功率的柴油四缸涡轮机,高低功率的汽油四缸涡轮机,以及机械增压的汽油V6和我们这台双涡轮增压的柴油V6。这台柴油V6发动机在巡航时的最大噪音尽然是空调风扇,当我像现在这样挑逗油门的时候,它的反应就像男中音歌唱家清了下嗓子一样毫无波澜。

星脉标配了自适应悬挂,而我们这台V6版本还搭载了空气悬挂。纵使山路愈发狭窄,愈发蜿蜒,路况也变得颠簸了,星脉仍然如履平地。我甚至不用切到运动模式,它的悬挂韧性十足,所有回弹都是一步到位没有丝毫的余震。低速状态下这种感受尤为明显。当你继续加速,你就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簧下质量带来的细微振动,但车身依旧岿然不动。它灵巧地转过一个有一个弯角,虽然和竞品比起来不能望其项背。但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它就像路虎家族的其他车型一样,让你感觉一切尽在掌控。

在接下来的一段几连发夹弯的路段,我尝试了一下运动模式。在运动模式下避震会变得紧绷,同时车身会降低。除此之外,还能明显感觉到更多的动力被输送到了后桥,差速器的设定也会随之改变。此时此刻如果你深踩油门,车尾会变得非常不安分。虽然它并不是一台这样标定的车,但它默许了这种轻微的甩尾。

这台星脉不但可以在山路上狂奔,当你切换到越野模式时,它也能将底盘升高,改变动力输出和差速器的设定。它搭载了涉水的感应器,所以趟个水就是小菜一碟。它的地台上也做了包裹,当你在野外上上下下的时候也不会把自己的腿弄得脏兮兮的。抬头显示会在越野模式下显示横轴的倾斜角度以及差速锁的工作状态。好吧,这台车并没有低速四驱,涉水深度也只有区区650毫米,而揽胜运动的涉水深度为850毫米。不过我们何必去鸡蛋里挑骨头呢,它归根结底还是一台正儿八经的越野车。为了拍照,我们开着它走过岩石路段,走过泥泞路段,也走过砂石路段,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多数人的越野需求,而对于它而言这些路段只不过是家常便饭。

那么在这两天的体验中,这套酷炫的屏幕真的管用吗?我首先声明我不怎么喜欢特斯拉和沃尔沃那种高度集成了所有功能的大屏幕,因为当你遇到路面起伏的时候是很难精确操作屏幕上的按键的。而星脉的屏幕相对而言小了一号,操作起来会更加精准也更不那么费劲,此外你还可以把玩一下实体旋钮来实现更为精确的操作。

你还可以切换屏幕上的内容来显示你想看的信息。在挪威的漫长旅途中,我并没有使用空调和动态模式,所以我把他们都隐藏起来了。我只用了下面那个屏幕来听我shuffle里的歌,上面的屏幕显示一下导航信息就差不多了。这套屏幕绝非外强中干,它的反应非常流畅,显然路虎没有在处理器上偷工减料。

路虎将这些时髦的电子技术运用得恰到好处。此外星脉属于非常耐看的车型,无论是高山之巅还是峡湾之中,亦或是在雄伟的现代建筑面前,它都独具特色。

路虎在华丽的伦敦发布会上夸下的海口都一一兑现了。事实上远离镁光灯的星脉表现得平静而又刚直,还带着些许奢华。简而言之,这就是一台真正的路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