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清一代没有文豪?纳兰性德一人就撑起了清朝文学的半边天

 江山携手 2020-01-05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最初了解纳兰性德,是从这句诗词开始的。乍看上去,似乎是对恋人分离的不舍,人生如果都能像第一次见面时那样该多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之苦了。可仔细看来,词牌后的小题目上写的却是:拟古决绝词柬友。


我们对纳兰性德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他的痴情上,而他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虽出身名门,但纳兰性德身上并没有豪门贵公子的傲气。相反,他非常重视友情,同不少汉族文人都结为挚友。甚至,在他生命结束前的最后几天,都是朋友陪在身边的。他们一同饮酒一同作诗,一切好像又都回到了最初——“人生若只如初见”。不久后,纳兰就病倒了,这一病便是永别,这个三十岁的男人带着他的一腔凄美与悲凉离开了人世。

而提到纳兰的爱情故事,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妻子卢氏。两人的结合怎么看都像是难逃的厄运。卢氏是两广总督卢光祖的女儿,和纳兰家门当户对,两人的婚姻亦能够稳固纳兰明珠在朝堂中的地位。这样的婚姻,带着浓浓的政治意味,似乎是一场悲剧的开始。可冥冥中又是一场命中注定,当纳兰掀开床畔妻子的盖头时,红纱下新娘娇羞的脸庞令纳兰心动,幔帐中,两人相顾无言,一见倾心。

可造化弄人,这对恩爱夫妻只在一起生活了四年。康熙十六年,卢氏为纳兰诞下一子,在纳兰府上下沉浸在喜悦中时,卢氏却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纳兰的世界塌了。

失去妻子的纳兰性德,终日郁郁寡欢,他开始怀念和妻子一起生活时的种种过往,并把这种思念寄托在诗词中,创作出一首又一首的悼亡词。在爱妻去世的第一年,纳兰便把卢氏的灵柩放在双林禅院一年多,足见其对妻子的深厚情感。后来,迫于家族压力,纳兰不得不另娶他人,但许多年过去了,他仍对卢氏念念不忘,还写下了“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来以此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纳兰性德出生于名门望族,却写出了很多凄美悲伤的词句,这和我们理解中的贵公子的形象格格不入。究其原因,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是朝堂的重臣,但明珠为人贪婪,一生都在官场的功名利禄里角逐。而纳兰性德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他不愿参与官场的斗争,为人清高正直。但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纳兰无能无力,因此他郁闷悲苦,只能通过写些不得志的诗词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才写下“我是人间惆怅客”的谶言!纳兰性德这个人,终生都在为“情”而困扰,为亲情,为友情,为爱情。而这些过于浓重的感情导致他对很多事情都看不开也过不去,久而久之,便将一股抑郁压在心头,难以除却,只得通过诗词来加以宣泄。纳兰性德终其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内心,到了最后,他便带着这份浓情,去到另一个世界,留给世人的是他凄美和悲苦的词集,供世人传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