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局一个QQ, 信息全靠翻, 他用九天把骗子扒了个底朝天!

 Chosefree 2020-01-05

如果给你一个陌生人的QQ号,你能查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我想大多数人都止步于搜索到微信号了,了不起再套出个手机号,短时间内想再进一步就很难了。

然而,有人却能证明,像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乃至婚姻状况等信息,只需要一个QQ号就能查出来!

而且前后只用了九天……

记者大哥揭秘经典骗术!

近日,微博博主@小凌云 发表了一篇名为《我用九天时间,深挖出一条闲鱼诈骗黑色产业链》的文章,讲述了他单枪匹马扒皮骗子的传奇经历。虽然事件本身可能为虚构,但技术细节却真实得吓人!

原文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被删除,我在此转述下大致经过:

有一天,博主回老家和亲戚闲聊时,听说自己的老舅上闲鱼买东西被骗了。

原来,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骗术:骗子先建立一个和电商平台一模一样的假网站,再以修改价格等理由诱导买家进入假网站付款,收到款项后便连同网站一起销声匿迹,查无此人。

这种骗术自电商诞生那天其便屡见不鲜,没网购经验的人很容易上当。听完事情经过,博主问老舅报警没有,老舅说没报,一是觉得丢人,二是觉得金额不大,就算立案了恐怕警察也不会上心。

确实,这事搁大多数人身上,恐怕就这么过去了,但好巧不巧,这位博主是个干记者的,又精通各种互联网技术,正愁没东西写呢,这送上门的选题哪能轻易放过?

于是,这位记者大哥便利用自己一身本领,上演了一出空手抓骗子的好戏。

首先,记者大哥通过大舅提供的QQ号联系上了骗子,假装成上当的买家问骗子要到了付款网址。

接着,记者大哥放出了大招:将一段代码插入到了骗子的网站中,它就像捕兽夹一样,当网站管理员登录时便会触发,并自动获得登录权限。

黑进这个假闲鱼网站后,记者大哥从各种信息中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条有用的信息:后台管理员账号。

通过全网搜索,他发现这个账号是骗子的常用ID,并且有一个同名的百度贴吧账号。

要说这个骗子也是心大,他不仅用这个账号行骗,还在闲暇之余搞网约车副业——他的发言记录中有一条包含微信的滴滴广告。

然后记者大哥便果断加了骗子的微信,装成以前的乘客要到了手机号。顺便扫了眼,发现了一间沈阳只此一家的网吧,进一步锁定骗子的住址。

随后,记者大哥通过骗子的手机号,向他的支付宝转账,在姓名核对环节得知了他的名。再结合他的账号前缀“LN”,骗子的全名“李宁”便测试出来了。

当然,有这些信息还不够,所以记者大哥尝试了一个从未试过方法——穷举破解身份证。

众所周知,身份证号码由地址码、生日码、顺序码和校验码组成,其中顺序码又根据性别分奇偶。现在地址、生日、性别都知道了,只要用“身份证计算器”进行穷举,就能得出1000多个有效的号码。

最后,记者大哥上网花了200块钱,从这1000个号码中筛选到了叫李宁的男人,也就是骗子本人。至此,骗子的一系列信息尽收眼底,抓他如探囊取物。

不知道当记者大哥拿着这些信息去报案时,警察脸上会有怎样的表情。

你凝视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凝视着你

看完这位记者大哥扒皮骗子的故事,很多网友都惊叹不已,对其娴熟的手法佩服地五体投地。然而我看完却只觉得背后发凉,手心还有冷汗沁出。

仔细一想,既然身为一个记者的博主都能翻出骗子的种种信息,那反过来骗子岂不是也能通过同样的手段找到自己的信息吗?你凝视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凝视着你。

而且,不管是骗子还是博主,都没有利用平台的任何漏洞。平台只是发布信息的渠道,聊天工具换成别的也一样,只要点进一开始那个链接,就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在这个弹窗广告都会不小心误触的时代,诱导人点开一个链接能有多难?

同时,这也意味着,即使你被骗,平台是几乎没有责任的。即使事后他们会封杀那些骗子的闲鱼号,但被骗的钱还是追不回来。就像刑法里明明有死刑存在,每年依旧有恶性凶杀案发生一样,对于铁了心要犯罪的人,光靠制度是拦不住的。

更可怕的是,你的信息一旦被泄露,很可能会被转手N次,最终流入一个叫社工库的地方,那里有成千上万人的个人信息,而且全部公开。上文提到的记者大哥,最后就是通过社工库查到了骗子的QQ密码,登录上QQ将其犯罪团伙一网打尽的。

试想一下,如果有不法之徒也利用这些技术,将你的隐私一览无遗,像登录自己的QQ号一样进你的QQ号,这该有多可怕?

骗子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

如今这个全民网上“裸奔”的时代,即使平台能保证你的隐私不外泄,自己也要多长几个心眼才行。

比如这位骗子被扒皮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可以说他之所以会被记者大哥找到,纯粹是自己作死作的。

细数下来,他至少翻了三个低级错误。

第一,他的许多社交账号都用同一个ID。

我们可以看到,记者大哥费了好大的劲,弄到的不过是一个管理员ID,按道理线索到这就断了。但他却好死不死,所有的社交账号都用了同一个ID,这才被找到贴吧账号,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现在即使是干销售的人都有两个微信,一个工作号一个生活号。而这个骗子显然没经过社会的毒打,竟然把生活号当工作用!要知道微信绑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手机号、银行卡、其他APP账号……只要有了微信,警察抓人就如同瓮中捉鳖。

第三,他朋友圈没有设置权限。

为什么我看完这篇文章觉得有点不真实呢?因为文中骗子的“职业素养”实在太差了,对陌生人居然敢开放朋友圈权限!如果不是有一张暴露了地址的照片,记者大哥就无法确定其所在地,自然也无法破解身份证号码。在现实中,真有这样给自己挖坑的骗子吗?

总而言之,不管这篇文章真假,都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社交账号是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渠道,千千万万要保护好。网络社交和现实中一样,也要处处小心,不要给恶人以可乘之机。

能拯救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