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越学越吃力,解决数学焦虑,改变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点亮希望的种子 2020-01-06

小学有一个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转折,叫“三年级滑坡”,指的就是孩子们的成绩到三年级就会普遍出现下降情况。

事实上,此时的下降大部分为数学成绩的急剧滑坡。

比如很多家长都疑惑,孩子之前明明数学考满分,为什么现在总不及格呢?其实这与数学知识的进阶以及孩子的学习方式有关。

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认为,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数学焦虑,除了对数学的不正确认知之外,过去的消极经验也是诱因。主要是由于数学缺少社会情境、互助,容易让孩子感觉孤立。

简单来说,就是数字对孩子来说很抽象,无法代入到具体的生活之中。

数学越学越吃力,解决数学焦虑,改变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再加之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使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产生巨大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又会干扰学习数学的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数学越学越吃力,解决数学焦虑,改变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01孩子数学成绩急剧下降的根源在哪里?

比如大人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计算5+8=13,几乎不需要思考过程,直接就能脱口而出。

但在教孩子的时候,明明已经说得很浅显,仍然无法让他们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比如“5+8超过10,因此需要往前添个1”类似这样的过程,其实是需要用到孩子记忆力的。

人的大脑在完成任务时,需要经历存储和提取两个步骤。

很简单,5+8往前添个1,后面需要留3就涉及到了这两个步骤。如果孩子只记得往前添1,却不记得后面是什么,这个问题自然就答不对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他人念电话号码时,我们需要通过不断重复的方式进行存储,而后在要用到这个电话号码时往外提取。

如果之前感觉自己记了下来,但到拨打电话的时候,却又想不起来具体的数字排列了,就说明提取环节出了问题,最终导致电话打不出去。

读小学的孩子学数学用的就差不多是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他们所学过的东西,过不久时间就会忘。

数学越学越吃力,解决数学焦虑,改变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一二年级的数学非常简单,只需要简单记忆就可以完成,因此差不多全班都能考100分。但进入三年级之后科目增多,内容也越来越多,孩子的记忆力不够,自然就会导致成绩下滑。

加减乘除这些运算,正负数、小数分数、几何方程式,每一项都是需要理解的,光靠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学得当然很吃力。

也就是说,低年级的孩子成绩好,大部分时候其实是给了家长一个错觉。他们的问题并不在于知识多跟不上,而是学习的方法不对。

孩子成绩一下滑,父母就习惯性报辅导班或让孩子多刷题的方式,其实并没有真正找到根源上,要先解决数学焦虑才行。

数学越学越吃力,解决数学焦虑,改变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02从小培养数感,让数学不再抽象

什么是数感呢?打个比方,孩子在看见喜欢的汽车小玩具时,妈妈问这是几个?孩子很快就能给出正确答案,但直接说数字,孩子可能就懵了。

有数感的孩子,见到5块钱,想的可能是他能买几包辣条或几块雪糕。而对于没有触感的孩子来说,这就是5,很单薄。

因此,要想让数字真正走进孩子的理解范围,父母要从小给他培养数感,可参考以下这几种游戏。

1)对应到现实,完成数和数量的连接

教孩子数字12345678910的时候,父母不妨找出孩子感兴趣的玩具,在他面前摆出来。

数学越学越吃力,解决数学焦虑,改变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比如1就是一个小汽车或一块积木,5就是5个小汽车或5块积木,这能让孩子直接对数量级以及大小排列产生印象。

当然,父母要变换多种形式让孩子识字,不应该只局限在某一个事物上。

当孩子能用视觉分辨出个位与十位有什么不同的时候,自然就不会为“往前借一位”这样的问题感到疑惑了。

2)数字比较

很多孩子其实并不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只是靠父母传授的数字顺序区分。

父母完全可以用搭积木的方式给孩子表述出来,告诉他5个积木搭起来更高,1个积木搭起来很低,越高代表越大,所以5要比1大。

当然,光是前期做到位也是不行的,后期孩子正式学习数学知识,家长还是要帮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毕竟要先解决掉数学焦虑,才能避免恶性循环的发生。

数学越学越吃力,解决数学焦虑,改变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03怎么学数学才更有效?

1)参考费曼学习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下图这张学习金字塔。

数学越学越吃力,解决数学焦虑,改变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我们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听讲,其实是效率最低的。一堂课听完后两周,他们记住的内容只有5%,而效率最高的是马上应用或者教别人,能达到90%。

世界上公认最佳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就是教别人的学习方法。

一位农民也想学习,于是让孩子每天都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给自己再讲一遍,最终这个孩子考上了清华。

因为在输出内容的同时,需要孩子首先理解这个内容,才能熟练地教给他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一遍巩固。

这样学数学的方式,岂不比死记硬背来得更好?

2)真正让孩子吃透

家长在给孩子辅导数学的时候,切记使用公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用到的仍然是死记硬背的思维,孩子没有深层次理解。

他们的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是很弱的,必须把数字变得具体、可视化,才能理解。

就比如10个1是10 ,10个10是100这样的说法,会让孩子一脸懵逼。但如果你找一个1厘米厚的东西往上堆10个,或者一个10厘米厚的东西往上堆10个,孩子理解起来就方便多了。

就好比应用题常考的花钱买东西能买多少个,父母平时在带孩子购物时就可以让他实践,无形之中就是在培养解题思路。

数学越学越吃力,解决数学焦虑,改变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否则,再让孩子怎么掰手指,他的提取步骤也是会出问题的。

3)把数字代入游戏

游戏是人类学习新事物的最佳手段,也是孩童生活最主要的行为。

如果家长在带孩子理解数学的时候,能够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会事半功倍。

比如跳房子,父母把写有数字的纸板铺在地上,然后让孩子掷骰子,掷到数字几就往前走几步,这样会让孩子对于数字的量级有更深的理解。

数学越学越吃力,解决数学焦虑,改变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此外,还可以利用扑克牌和孩子玩加减乘除的游戏,通过不同的数字和花色给孩子出题。

比如家长拿出一张2再拿出一张7,让孩子用扑克牌来表示正确答案,速度越快得分越高。

当一场游戏具备竞争性的时候,孩子的主动性就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比刷题来得有趣、并且效率高得多,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一举多得。

孩子的思维不是固定的,但家长要教会他们转换。低年级的时候死记硬背学数学,可能成绩也不错,但如果不及时改变,到高年级就跟不上了。

家长如果能了解孩子学数学的发展规律,从小给他培养数感,以及用游戏把数学代入到生活之中,就能让孩子更加轻松地获得学习数学的能力,避免数学焦虑。

有时孩子学习不好,报补习班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先试着从改变孩子的学习方法上入手,效果可能好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