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投资了5个亿修复好的雁门关, 再看看以前的雁门关

 褪色雷人 2020-01-06

雁门关是我国内长城的一个关隘,“代山高峻,鸟飞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门,鸿雁往来……因以名焉”。雁门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时期开始,这里发生了上千次的战役,是抵御少数民族进犯中原的一个重要关口。

看看投资了5个亿修复好的雁门关, 再看看以前的雁门关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弥漫了千年硝烟的地方,留下的一定是满目疮痍。

现在人们来到雁门关,看到的都是2009年以后,代县县委、县政府投资了5个亿在原来的遗址上重新修复起来的。

看看投资了5个亿修复好的雁门关, 再看看以前的雁门关

修复后的雁门关

修复了天险门、地利门、翁城门,复建了瓮城长城,建起了官署衙门和雁塔,雁门古道彻底清理出来,铺设了青石板,砌起了砖垛口,古道两侧进行了生态绿化,复建了镇边祠,建起了边贸街,开设了商号、店铺和手工作坊……

看看投资了5个亿修复好的雁门关, 再看看以前的雁门关

边贸街

今天的雁门关景区,已经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边塞军事文化和明清商贸文化旅游区,2017年荣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看看投资了5个亿修复好的雁门关, 再看看以前的雁门关

可是大家知道雁门关以前是什么样子吗?

以前的雁门关是个苦地方: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种桑榆不种麻;

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杏桃花;

六月雨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

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

这首流传了很久的民谣,就是对雁门关的真实写照。

以前的雁门关,是我最喜欢给朋友推荐的景点,如果刚好赶上阴天,最好带点毛毛细雨的时候来到这里。

印入眼帘的,就是那残缺的城楼,城楼上飘扬着破损的战旗,路是土路和石子路,很不平整,两边的长城都是夯土的,断断续续的,长城上的砖都被老百姓拆下来盖了自家的房子,院墙和猪圈。

整个村子加上城楼,长城,到处都是残垣破壁,苍凉萧索。这是两千多年的古战场留给人的真实感觉,看到这些,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当年冷兵器时期两军交接,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场景。

修复前的城楼

这个村子叫雁门关村,村民都是当年守城将士的后代,他们一代代生活在这里,村里人很少,大多数人都忍受不了生活的贫苦,搬到了别的地方。

所以整个村子留下来6户人家,二十几口人,家家都是村干部。

那些年他们大多数都靠养殖为生,土地非常贫瘠,基本上长不出来什么东西。他们养羊,养鸡。

那个时候来,总会看到成群的羊,每只羊身上都盖一个章,家家的颜色都不同,用来区分,所以羊身上盖章,真的很常见,不足为奇。直至有一次,我看到了一群鸡,每只鸡的头顶,都染了颜色,看到这种神操作,瞬间我就不淡定了……

看看投资了5个亿修复好的雁门关, 再看看以前的雁门关

修复后的城楼

在村子里,有年纪大的奶奶,靠在自己家院墙边上,卖土鸡蛋,玉米,烤红薯,自己手工纳制的鞋垫,游客们都会围成一圈,去和老奶奶聊天,拍照,买她的东西。

时代变了,雁门关经过了大的修复,整个焕然一新,城墙上破损的砖都拆掉了,拿新砖砌起来,很高大气派,老百姓的老房子也拆了,院墙,猪圈都看不到了,替代它们的,是家家都盖起来新房,被老百姓改成了客栈,农家乐餐厅,小商店……

看看投资了5个亿修复好的雁门关, 再看看以前的雁门关

景区的革新,革掉了沧桑,换来了新气象。老百姓也跟着旅游的脚步,过上了好日子。这是一件好事情,只是偶尔还会怀念那时的满目疮痍:残缺的城楼,破损的战旗,卖鸡蛋的老奶奶,盖了章的鸡和羊……怀念那些个原汁原味的东西。

有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景区的修缮是必然的,只有这样,它才不会随着风吹日晒雨淋,随着千年战火硝烟,慢慢消蚀掉。

脱离了“枯藤老树昏鸦”,才有更大的机会迎来诗和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