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翠微:我对教育的三个追问

 如水138 2020-01-06
叶翠微在2019博鳌教育论坛
在近期举行的博鳌教育论坛2019年会上,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杭州二中原校长叶翠微围绕“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进行了演讲。 
叶翠微在2019博鳌教育论坛讲话视频

追问一:怎么理解教育?
我们既然在面对教育,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自己一生的坚守,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在这里我想讨论一部片子——《浪潮》,在座的如果看过这部片子请举手,五六位,少数派。如果我们是干教育、玩教育的,一定要抽时间去看一看这部片子,我简要把故事情节放一下。
这是发生美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德国一位导演把这个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最后成为了一部影片。这是一个个案,但是这个个案后面是不是给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看了这么一部影片之后,网络有这样一个热评值得我们讨论,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想感谢某人,请做他孩子的老师;如果你想报复某人,也做他孩子的老师。这样一个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总在谈教育,但是教育的双重性我们深思熟虑了吗?它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况且在多元化背景的教育话题,怎样寻找共性而不是鸡同鸭讲、鸭同鸡讲,这才是教育理智的前提。这是我的第一个追问。

追问二:怎么理解学生校园中的点滴?
我的第二个追问:怎么理解学生校园中的点滴?作为一个校长我们肯定很洋洋洒洒,我们也会有很多的动人的故事,但是我们冷静下来审视校园的时候,有这样一些点滴一直在触动着我们的心绪:

场景一,我是在杭州二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一上课就抱着篮球睡觉,有一次一个老师希望他打起精神听课,他对老师说,“我对你最大的尊重是上课睡觉不打扰你,请你也不要打扰我。”下课的铃声一响,他酣畅淋漓地在篮球场上打完15分钟的球后又回来继续抱着球睡觉,最后到英国拿了硕士学位,现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博士。当然,这只是个案,这个个案是不是给我们重点中学的校长一个概念,所谓的差生为什么也能读博士?它仅仅是个个案吗?它有没有规律?规律是什么?
场景二,某某同学,当你长发飘飘的时候,我在浙大等你;或者说某某老师,你真是王八蛋,这些话写在杭州二中整个建筑的制高点,二中之巅。本来这块地方应该是作为一个学校体现图腾或者精神归属的神圣的地方,因为建设条件不允许,就让它空旷。孩子进进出出的时候在这儿能够远眺钱塘江,把校园景色尽收眼底。结果我们有同志认为与一个历史名校的身份不相符,有碍观瞻。
但是我请一个保送到北大的同学去做一个民意调查:学校是关还是开二中之巅?一个礼拜之后他给出结果,70%的同学不同意关闭,15%的同学听学校的,还有15%的不说什么。我拿着这个结论和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讨论,我们认为应该听同学的。学生为什么要到鸽子楼上猫一猫?反过来学校能不能给他提供让猫一会儿、发呆的地方?这是第二个场景。
场景三,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的来访,早些年二中作为浙江省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校,当时我就让我们的红军主力——已经保送清华北大的18位学生和他们谈,哈佛大学的老师问问题,这些孩子就答问题,如果不问问题,这些孩子基本上眼神不直面这些客人,给人的感觉是他是不是在想问题。这个场景我感觉到很尴尬,怎么办?我就和分管的老师说,把有意到这些学校深造的18个同学来,一来了以后整个会场就炸了,学生唧唧喳喳聊个不停,整个场面非常热闹。
我把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院长送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的学生很了不得、很优秀,第一批可能是低年级的同学,第二批可能是高年级的同学”,我笑了一下说yes、yes。但是这个事深深地刺激了我,我们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提问却深思熟虑,而接受开放教育的孩子为什么能够如此体面地和别人有着顺利的交流?
场景四,校长扛红旗与同学跳兔子舞,有一家杂志作为首页发了这张图。发了第二年,我一个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学生告诉我:校长,你知道吗?你这张照片我们一直在研究:中国的校长是否真的有这样的校长——扛着红旗和孩子嗨在一起?通过情景分析,他们认为是真实的。这个真实是什么?我们二中开完运动会一定要搞一个全校的狂欢活到,无论老少男女都要集体跳兔子舞。在这个场景里面,我发现孩子们的的确确很开心。这是我的第二个追问。
追问三:我们究竟怎样走进靠谱的教育?
我的第三个追问,我们究竟怎样走进靠谱的教育?什么是一个靠谱的教育?
第一,体育能否真正地让孩子们high起来?我在海亮有这么三个镜头可以给大家看看,这是海亮实验中学美式橄榄球,我觉得他们很有阳刚之气,是爷们儿,并且这批现在已经有8个国家一级运动员。如果在学校里,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为学生安排射击,让学生学会有的放矢。这是我们拿到亚洲团体赛第一名。孩子们喜欢篮球,所以我们就把NBA大腕请到海亮。
第二,可否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真正品味经典?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说到底缺乏一种高雅的经典,所以我们最近推出了“四个一百”行动,第一,100本必读书,海亮的孩子一定要带着经典走出去;第二,100部世界名片;第三,100首世界名曲;第四,100幅世界名画。我认为没有给孩子经典品味的学习不叫学习。
第三,可否让学生在科创应动中真正玩到极致?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很奇葩的事,我们专门拿出一个场所,24小时让学生自学,也就是说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提出一个话题、课题,进入24小时学习中心可以学到凌晨三四点,也可以第二天早上十点、十一点起床,给你疯狂到极致。由这个极致,最终我们要求的是使孩子们能够真正地基于自己一些心意的项目玩起来,玩到极致。最近我们小有收获,获得全国科技创新一等奖,这是在24小时学习中心起来的。没有高峰体验的科创不能称之为科创,孩子在科创的过程中要有一个灵感、体能和无所畏惧的情景交融才行。
第四,我们可否让孩子基于未来在校园里“信天游”?在海亮,我们在发生这样一系列变化,有一个学校——海亮外国语学校的实践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参照,这所学校里我们提出了基本理念,学校即世界,学生即生活,一生一课表,学校无围墙,成长学院制,这些我们都做到了,我们小学给孩子设置了生命、海洋、天空和未来学院,初中给孩子设置了基于孩子兴趣的课程,高中我们主要是基于孩子的成长,有北美学院、英国学院、澳大利亚学院等学院。这是我做一个校长在学校的实践,我们一方面为自己做的工作而高兴,另一方面基于一个美的教育,基于最美的、最好的教育,我们也有深深的反思,我们的反思是,我们要做,但是我们最影响做的是什么?孩子的成长具有无限可能,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让他的无限可能成为可能。

来源 | 文章来源于博鳌教育论坛组委会 ,作者叶翠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