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经脉之肺手太阴之脉白话解】1

 昊晟堂 2020-01-06

第一讲  肺手太阴之脉

经脉前言

雷公问于黄帝曰:

禁服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字词句解

禁服之言:《禁服》篇里说。禁服,内经灵枢中一个篇章。

凡刺之理:所有用针的理论。

经脉为始:刺法都是以经脉为依据。

“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内经中一切针法的理论都都理不开经脉,所以说是以经脉为始。

营其所行:设法搞清楚经脉是怎样运行的。

营,谋求。谋,设法解决问题。如,营救,就是想办法救人。营在这里的意思是,设法搞清楚。

制其度量:制定一套测量经脉长短的方法。

度量,测量的意思。经脉有长短,如手三阳长五尺,手三阴长三尺五寸。经脉长短的测量方法在《骨度》篇中有详细的记载。

内次五脏,外别六腑:阳经由外向内运行,在人体的内部有分支与相应的五脏连接。阴经由内向外运行,在人体内部有分支与相应的六腑连接。次与别都有分枝的意思。

在后面的讲述中,会讲到这个问题,每一个脏腑的经脉都有这样一个分枝脉与相互表里的脏腑去连接。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黄帝说,我们可以从经脉的运行情况来断定一个人的死生,决断是得了什么病,可以从经脉调理人体阴阳的虚实。

决,断定,确定。处,决断。决与处在这里意思差不多。

不可不通:不能不通晓。不能不全懂。通,可以往来。往来不穷谓之通。——《易 · 系辞》。在这里是通晓经脉的往来。所以,全懂才能叫通。

一 运行路线

肺手太阴之脉,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字词句解

肺手太阴之脉:肺手太阴的脉。

脉,“壅yōng遏(阻止)营气,令无所避(避,去也),是谓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简单讲就是血管。理论上中医的脉包括了人体内一切液体的循环系统。

脏腑为根,经脉为枝,经脉是脏腑的经脉。脏腑与经脉是主从关系。

起于中焦:肺脉起于中焦。

中焦,“上焦出于胃上口”。“中焦亦并胃口,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乃化而为血,发奉生身”。也就是说,中焦起于胃中,是肺脉的来源,所以说肺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向下网络大肠。

络,网状的东西。用网状物兜住。所有的络脉都是网状的。

这就是上面讲的内次五脏外别六腑。下络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构成体内表里相通的通道。每一对相互表里的脏腑都有这样一个通道,可以看出,表里关系是脏腑间最重要最亲密的关系。

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下络大肠后弯回到胃口,沿着胃口,向上穿过横膈膜,归属于肺脏。

还,回到原处叫还,比如告老还乡。循,顺路前行。胃口,胃上下各有一口,这里指上端的口。“胃之上口,名曰贲门”——《医宗必读》。属,归属。脉与本脏腑是从属关系,运行到本脏腑时都是归属。

从肺系横出腋下:跟随肺系运行后离天肺系,横向运行从胸腔出于胸腔外到腋窝。不走体表,走锁骨的下面,第一肋骨的上面。

肺系,固定肺的组织,是肺的一部分

“肺系者,喉咙也”,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气管和喉咙。

腋下,腋窝。“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

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顺着大臂的内侧向下运行,行走于手厥阴心包经脉的前面,下行到肘中。臑,肩下肘上的部分叫臑。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臂bì,大胳膊。

少阴心主:手厥阴心包经脉的别称。手厥阴心包经也叫手心主。

具体的运行路线是,顺着手大臂肱二头肌长头与肱肌之间的缝隙下行,一直运行到肘部肱二头肌肌腱与肱桡肌之间,尺泽穴所在的位置。手厥阴心包经运行于肱二头肌短头与肱二头肌长头之间的缝隙。所以说是行于少阴心主之前。

为什么要说运行于肌肉之间,因为,“经脉十二者,伏会分肉之间,深不可见”,所有的经脉都运行于肉与肉之间的缝隙,没有一条经脉是运行于肌肉之中,没有一个穴位是在肌肉之上。所有把穴位定位在肌肉之上穴位都是错误的。

循臂内上骨下廉:顺着小臂内侧桡ráo骨的下边缘。臂,腕上肘下的部分叫臂。上骨,尺骨在下,桡骨在上,上骨指桡骨。下廉,下边缘。“边谓之廉,角谓之隅”。

入寸口,上鱼:进入寸口,上鱼际。

入,表示脉运行到尺部时是向下运行的。上,表示脉在寸部是向上运行的。所以尺沉而寸浮。寸口,也叫气口,就是寸关尺的位置。

脉伏行于分肉间,肺经脉在小臂运行于肱gōng桡ráo肌与桡ráo侧腕屈肌之间。这个线路要比我们平时看到的靠里一点。

循鱼际,出大指之端:沿着大鱼际赤白肉际的边,从大拇指的顶端出来。

循,沿着。鱼,大指本节之后隆起的肉,形状像鱼,我们现在叫大鱼际。鱼际,手鱼的边,鱼际的赤白肉际。出,表示经脉是向外运行的。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他有一个支脉,从手腕后分出来,直行于食指内侧边,一直运行到食指的顶端。支者,一个支脉,还是经脉,不是络脉。从,表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方向是相同的腕后,手腕的后面,关部的这里。直,表示直行,说明这不是络脉,也不是别脉。出,表示经脉向外运行。次指内廉,食指的内侧边。手小指这边是外侧,手大指这边是内侧。出其端,一直运行到食指顶端。

也就是说,从阳溪至食指顶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大肠经是并行的,一个向上,一个向下运行方向相反。在食指顶端是肺经与大肠经的一个转换点,肺经向外运行,大肠经向内运行。

二 是动病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mào,此为臂厥。

 

字词句解

是动则病:脉有异常的跳动就是病了,容易得以下的病症。

动,脉跳动不正常。就是脉相不正常。病,病的本意是躺在床上,表示人生理功能不正常,引起人不舒服。(疾,疾的本意是人受到了外力的伤害,引申为外感。称为疾时生理功能是正常的,称为病时生理功能已经不正常。疾也指病像受到外伤时突然发作,如癫疾。

肺胀满膨膨而喘咳:肺部胀满,并且气喘咳嗽。

膨膨,咳嗽的声音。喘咳,连喘带咳,表示咳嗽的症状。

缺盆中痛:锁骨上窝里面痛。缺盆,锁骨上窝。锁骨上窝后高前低,如盆有缺口,所以叫缺盆。缺盆是一个区,不是一个点。肺经脉在缺盆下横向而过,所以会出现缺盆中痛。

甚则交两手而瞀mào,此为臂厥:病重则表现为两手相交放于胸前,并且低头眼皮半开合,这种病症叫臂厥。交两手,两手相交,一个手臂抱着另一个手臂。是手臂无力的表现。瞀mào,低目俯首曰瞀。表示人没精神。厥,正气不行。厥是正气不行,逆是邪气上逆。厥与逆经常同时出现,但厥不一定就逆。厥分为寒厥与热厥,所以厥也不一定就冷。


臂厥,大臂叫臑,小臂叫臂,肺经脉小臂部的气机不畅。厥分为热厥、寒厥、经厥、厥逆。这是经厥。经厥,经气不运行。病更重时出现臂厥,那么肺胀满、喘咳,缺中痛的这些病症会更明显。

肺朝百脉,人体的一切营养物质都是先经过肺经脉然后散布全身。肺经运行严重失常就会引起人没精神。

三 所主病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主词句解

是主肺所生病者:主要表现为肺的功能失常引起的病症。

上气喘喝:因为气逆喝喝而喘。

上气,肺气上逆。喘,不自主地快速呼吸。喝,喘气的声音。

烦心: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与心跳之间关系密切,呼吸不正常引起烦心。气和则心平,气不和心不平。

胸满:肺气不降,胸部胀满。

臑臂内前廉痛厥:胳膊内侧的前侧痛厥。肺经脉运行于胳膊内侧的前侧,也就是肺经所过之处的痛厥。这个痛,可以是一点痛可以是一段痛。可以只有痛可以只有厥,也可能痛厥同时发生。

掌中热:手心发热。手心运行的是心包经,肺经运行失常,引起心包的运行失常。是肺与心的关系,是呼吸与脉运行的关系。

以上病症都与肺主气司呼吸,以及肺经脉的运行有关系。


是动病是指脉象的异动,是经脉虚实引起的病。是主病是脏腑的功能性疾病。

气有余则肩背痛,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字词句解

气有余则肩背痛:“病在肺,俞在肩背”,肺有病会反应在肩痛上来,肩背指,肩部和胸三以上的背部。

风寒汗出中风:气有余则生内热,热则毛孔常开,容易受风寒,容易汗出,容易中风。有余都是邪气有余,不足都是本气不足。有余为邪气实,不足为本气虚。

小便数而欠:肺为水之上源,上源出了问题,小便就跟着出问题。数,小便的次数多。欠,每次小便的量少。

气虚则肩背痛寒:肺气不足就会出现肩背冷痛。

气虚,肺气虚,肺气不足。气有余则生内热,气不足则生外寒。所以会出现寒痛。

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气不够用,呼吸困难。小便颜色改变。

肺司呼吸,肺气少,司呼吸的能力减弱,出现呼吸困难。肺主肃降,为水之上源。肺气不足,处理水的能力减弱,小便就跟着出问题。

四 针刺原则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字词句解

为此诸病:所有已上提到的这些病。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盛指气盛,虚指气虚。盛则邪气盛,虚则本气虚。盛为有余,虚为不足。所以盛则泻之,泻的是邪气。虚则补之,补的是正气。盛与虚都反应在脉上来,盛则脉跳动的力度大,虚则脉跳动的力度小。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有热就用快刺法,有寒则用留针法。疾,针刺时的快刺法,快刺法为泻。留,留针,留针指针刺下去后在体内长时间的停留,等待寒气外出与正气的到来。补法都用留针法。

给出了盛虚寒热的针刺原则。

陷下则灸之:陷下指皮部看见的陷下。某一穴位或某一部位与其它相应的穴位部位的对比。陷下是虚的表现。

给出了陷下的治疗方法。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不盛不虚指脉口的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指只在发病的经络上取穴,不做表里的配穴。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寸口指寸关尺的关部,内经中“人迎寸口不应尺寸”的语句,说明,寸口不在尺也不在寸,在关。人迎在颈部人迎穴。寸口人迎脉法是寸口候阴,人迎候阳,同时把握寸口人迎脉,做人体阴阳气机的对比。寸口三倍于人迎是,寸口脉跳动的力度是人迎脉的三倍,表示肺脉盛。这时我们泻肺经上的穴位,补大肠经上的穴位。反过来如果人迎三倍于寸口表示肺脉虚。这时我们补肺经脉上的穴位,泻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