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小寒,大自然的一个周期即将走完 万物在冬季里忍受冰雪风霜 等待新春迎接复苏与重生 而我们,也在新的一年里 期待生命里的美好悄然发生 小寒,一个积蓄能量的节气 元旦刚过不久,2020年也悄然来临。在1月6日这天,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阳历新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也如约而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 虽然小寒后面还紧接着大寒,但老人们都知道,“大寒不冷小寒冷”。小寒,常常成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被人们称为“数九寒天”。 这时,太阳还在地球的南回归线附近徘徊,北半球接受的太阳光热仍是极弱小的。冬至过后,到“三九”前后,即小寒期间,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的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但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冬至之后,阳气便开始萌动。虽然此时天寒地冻,但却总有一些小生机,应着微弱的阳气,前来报道。 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gòu)。 〔 雁北乡 〕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到了此时阳气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 〔 鹊始巢 〕阳气初动,喜鹊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 雉始雊 〕“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 小寒是一个默默积蓄的日子,积蓄雪花、积蓄阳气、积蓄力量。所谓“小寒寒,六畜安”。没有寒冷,暖春就无法开始。所以小寒这一天,袭来一场冷到骨子里的寒气,是对新一年最好的礼物。 小寒节气对天地人的意义,是春天前的严寒,是黎明前的黑暗。它是艰难的,也是躁动不已的。欲望、力量、才华在这里屯聚,终有喷薄而出的时候。人们也理应顺天地之变化,为身体的阳气不断蓄值。 小寒养生,晒背泡脚两不误 小寒这个最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 阴邪最伤人体阳气,身体要失了这点阳气守卫城门,身体里的“病根”,寒湿痰邪就像得令一样犯上作乱,特别容易侵袭呼吸道,引起咳喘的复发或发作。 所以,小寒到立春的这段日子里,一定要吃饱穿暖睡好,把体内的阳气守得死死的。 另外,还可以跟随冬至后阳气萌生的步伐,借助外力,来给身体储蓄一些阳气值。 最简单的方法:晒背部 ▼ 补益阳气,最需要疏通的两条经脉:一条是人体阳气最足的督脉,另一条则是膀胱经。 督脉是'阳脉之海',是全身阳气的总阀、人体的“发电厂”,于内汇集全身经脉之阳气,于外感应天地之阳气。如果督脉阳气不足,人就会怕冷,容易感冒。 位于督脉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之邪很容易通过背部侵入,损伤阳气而引起腰酸背痛。很多鼻炎、鼻窦炎患者也是在这里出了问题。 这两条大阳脉,都位于我们背部。所以,在冬日里,若是碰到阳光出没,绝对不要放过晒背的好机会。可以选在午后,背对阳光,让温暖的阳光照晒在脖颈、肩背、腰上,来一场免费的“冬日阳光spa”。 若实在没有机遇抓住冬日,也可以在家中地板上铺上毛毯,把膝盖曲到胸前,双手抱住,背部在毛毯上滚动,把背部滚个透。具体如何做,给大家找来个形象的动图嘿嘿~ 照着做,也能疏通膀胱经和督脉,提升肾阳哦,阳气通达,心情也跟着爽朗起来~ 睡前再来一发:泡脚 ▼ 小寒时地气最是寒冷,不仅容易伤害人体的阳气,寒邪侵袭人体后,还会使体内经脉的气血运行不流畅。 中医常讲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若是肌肉及关节少了阳气的温煦,及血液的滋养,就容易出现肌肉关节疼痛、麻痹、僵硬,尤其老年人感受特别深。身体较虚弱的,还容易出现冻疮,不仅疼痛,夜间奇痒无比。 泡脚就是补充阳气,驱散寒湿邪气最简单、又最不可错过的方法了。 平时可以用葱叶水泡脚,葱叶是通血脉的,能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让双脚暖和起来,还可以预防冻疮的。平时那些放久了的葱,发黄发蔫的,就可以用上了。 若是已生冻疮,平时保暖好脚部之外,可用当归、红花、艾叶等温散活血之品,煎汤后泡脚,可缓解、治愈冻疮哦。 地气最寒之时,别让寒湿乘虚而入 我们在之前就讲过,五脏之中,肾与冬气相通应。这个时期,虽是寒冷,但阳气也在缓慢地积攒、上升。人们也可以跟随自然的规律,通过饮食上的补助,给身体积攒一些肾阳、肾气。 除此之外,这个月的养生还要花点不一样的心思。 小寒时地气最寒,寒从下来。而湿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人体内部产生的。水遇冷成冰,人体内的湿气也类似。 天冷,人体的水液代谢就不容易畅通。水往低处流,时间一长,湿气就容易盘踞在人体的下焦。 有的朋友会出现生殖系统或膀胱系统的问题,比如尿频、白带增多,有些年老或体弱的朋友,会发现自己的小腿经常浮肿。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还要注意防下半身的寒湿,别让寒湿趁人体阳气虚弱之时,霸占下焦领土。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小茴香猪肚粥,能让我们的身体温热起来,补肾阳,又能排除下半身的湿气。 【原料】小茴香籽30克,猪肚200g,大米200g,适量的葱、姜、盐、料酒(2-3人份)。 【做法】 1、将猪肚洗净,用食用盐揉搓,再冲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加姜片和料酒去腥,焯水后捞出,切成小块或切丝; 2、将小茴香籽用纱布袋装好,与切好的猪肚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炖煮30分钟; 3、弃去小茴香籽,加入洗净的大米,煮至粥变浓稠,加入适量盐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 小茴香 〕 小茴香是我们常见的大料之一,其味道也很让我着迷,在知道它的功效之后,我更是偏爱这个小种子。 《本草汇言》记载:“茴香,温中快气之药也”,其辛香疏散,能理气和胃,性温气烈,能散寒止痛,有温肝肾、暖胃气的作用。因此,冷呼呼的天气,多吃点小茴香,可以驱除寒邪,大补肾阳。 若是用之前入锅加盐水炒干,再来煲汤煲粥,走肾的作用会更强哦。 另外,野生的小茴香于冬生苗,于夏之时繁茂于水边湿地,于秋时采收,其物性可以祛湿。作为果实类的种子,其质重趋下,更能温下焦冷寒,帮助赶走下焦的寒湿。 〔 猪肚 〕 猪肚的作用也很重要。猪肚味甘,性微温,入脾、胃经,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本草经疏》记载'猪肚,为补脾胃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 所以,很多胃痛、胃不好的人,是可以用猪肚来调理的。 我们讲到秋冬进补,最怕滋腻脾胃,但猪肚补身体虚损之余,又不会碍着脾胃。合着小茴香籽,暖胃健脾,脾健则气血行,给全身带来热力。 这个小茴香猪肚粥,在补的同时,也有了一点“泻”的东西,给下焦寒湿留了个通道,这样就不至于变成”呆补“。 补了肾阳,暖了脾胃,还驱走下焦寒湿,这个冬天不暖和,就对不起奉献猪肚的猪大哥们了~ 素食者可以这样吃 素食者,少了肉的加持,冬天更需要点暖身心的食疗啦,我是不会丢下你们滴。。。这里要用上一个很特别的食材——荔枝核。 《本草备药》讲到,荔枝核“甘涩而温。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 荔枝核不仅能疏肝解郁,补益肝肾,它还能排出肾里的湿浊,驱赶体内的寒湿。加上山药健脾补虚,滋精固肾,莲子养心安神、健脾补肾,一起煮粥,也有类似茴香猪肚粥的功效。 做法也很简单:6颗荔枝核打碎,和山药、莲子一起加水煮40分钟,再加入大米一同煮成粥即可。荔枝核千万不要吃了哦。 对啦~这个季节没有荔枝啦,但是荔枝核也是一味药材,可以在药房买到的哦~ 吃,是对小寒的尊重 所谓“街上走走,金钱丢手”,到了冷到连钱都拿不牢的严冬,吃,果然是全国人民对于寒冬最基本的尊重了。吃饱喝足,身心也跟着暖和起来。这不,在小寒这一天,各地都一定要吃上一种特殊的“饭”。 ▲依次是菜饭,糯米饭,腊八粥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香鲜可口。
南方很多地区,小寒早上爱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上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 ❄ 在天寒地冻的冬天,再恐惧寒冷的人, 也始终期盼着一场大雪的降临, 就像我们,再怎么胖乎乎的身体, 也始终要用美食来犒赏自己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