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句话,是孔子学说的心法所在,是整部《论语》的灵魂

 如水138 2020-01-0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学而”三句是《论语》第一篇第一章的内容,整部《论语》的核心就在这三句话中,是开宗明义的一章。不通此章,不得孔门心传,学得再好终究只是个登堂弟子,是入不了夫子之室的。

在这三句话中有几个关键的字很重要,也最容易误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句中有三个关键字:学、时、习。

这三句话,是孔子学说的心法所在,是整部《论语》的灵魂

这三句话,是整部《论语》的核心,属于开宗明义的一章。学。这里的“学”习惯的理解为“学习”,事实上“学”和“习”是两个不同概念。学什么在这里并没有说,从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开馆授徒来看,可知学的内容就是这六门学问。学是记下,习是用上,“学习”就是记下去用。

时。寒暑往还,四时更迭,“时”无时无刻不在,“时”在这里不是指时常反复,而指时机、机会。

这三句话,是孔子学说的心法所在,是整部《论语》的灵魂

习。繁体字的“習”下白上羽,甲骨文“习”的字体结构是由下面一个日字上面一个羽毛的羽字构成。这是一个会意字,表示鸟儿在明媚的阳光下展翅飞翔,此处的“习”是练习、实践的意思。

这句话因此可以理解为:学了知识技能,把握机会找到理想的平台施展所学,不是很愉悦的事吗?“说”字同“悦”。

这三句话,是孔子学说的心法所在,是整部《论语》的灵魂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字是重点字。

“朋”与“友”虽是最常用的文字组合,却又有本质之不同,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已经分别谈到“朋”与“友”字的起源和本义,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朋,本义指的是使命相同的人,在这里可以引申为自同道合的人。友的本义是是趣味相同,彼此欣赏的人。

这句话因此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共举使命,不是很快乐吗?

这三句话,是孔子学说的心法所在,是整部《论语》的灵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三句话的重点字是:知、愠、君子。

“知”当“智慧”、“聪明”讲。“不知”就是不具有智慧,延伸过来就是指不能够准确了解他人的想法。“人不知”的“人”指朋人。

:“怨恨”、“恼怒”、“生气”;“不愠”就是尽量不去生气,更不会产生怨恨。

君子:有社会担当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三句话里,明确告诉了孔门之学实为“君子之学”。什么是君子学?就是以实现儒家社会理想为使命的人,也即弘道之人。

这三句话,是孔子学说的心法所在,是整部《论语》的灵魂

因此,第三句可以理解为:朋人不理解我的初衷,我并不恼怒和心生怨恨,这样的人不正是弘道的君子吗?

《论语》首章的三句话因此可以译为:

学了知识技能,把握机会找到平台施展所学,不就是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共举使命,不是很快乐吗? 朋人不理解自己的初衷,既不恼怒也不会心生怨恨,这样不正是一个弘道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智慧与风度吗?

这三句话,是孔子学说的心法所在,是整部《论语》的灵魂

孔学把人生修炼与社会使命紧紧地连为一起;一个人修炼的理想境界是君子,君子的最高使命在于弘扬乐道;弘道是干事的过程,而成为君子又是修炼的过程。只修炼不弘道,不会是真君子,只干事而不修炼,也不可能真弘道。

开篇三句话是一部《论语》的灵魂,通了此章,再学习后面章句犹如顺水行舟,沿途风光可以尽收眼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