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465:知命知礼亦知言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为什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为什么信命而不认命,人会活得很从容?为什么不知礼,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身?礼的本质到底应该是什么?世界上什么最危险?为什么能够分辨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对知人而言特别重要?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今天一起精读《论语》尧曰篇的第三章,也是整个《论语》这部书的最后一章。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没有办法真正地成为君子;不懂得礼仪,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身;不能够去分辨别人的语言,就没有办法真正做到了解别人。
01
读了这一章《论语》,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孔子他老人家为什么把知命当成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呢?难道学君子、做君子需要学会算命吗?
老人家一定是信命的,因为他研究《易经》。
我们可以把孔子这里讲的知命的命,理解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知道,有一个力量叫天意。这个力量能够左右人的命运走向,但是人却拿它没办法。
谁也没有见过命运之神到底长什么样子?但似乎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他的存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有的人就是命好,而有的人就是时运不济,喝凉水都塞牙缝。
02
我自己,去大学里面听过八字命理的课,也见证了这门古老的术数,它的奇妙之处,有些时候确实断得挺准,但可惜的是自己没学明白。
不过也不重要,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学了这个命理之后就知道了,每个人的出生时空的节点条件都决定了人生命运的走向。
而且听过这个课,知道了啥叫大运,啥叫流年,知道了一个人一生财多财少,有官没官,能干什么行业,也确实是定数,强求,还真求不来。
虽然不太会算命,但是人知道了有一个命的力量存在,能够信命自然就知道了一人一个命,干啥天注定,就能够心安理得地做自己,这点非常重要。
我们很多人活得很焦虑,就是不安心做自己,对自己不满意,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命是几斤几两,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往哪个方向走。
一个人懂了命,信了命,在做事的时候,条件不成熟,流年不利的情况下,他能够坦然地面对,而不至于焦虑。能够做到默默地努力,静静地等待。
如果不知命就容易焦虑,就想拼命,结果是撞一脑袋包,反而会让事态更糟。
03
另外,命还应该被理解为使命。
每个人生到世上来,都有自己最应该干的,同时相对而言,自己能够干的比较好的事情。那就是一个人的使命,也就是一个人的天命。
知道了自己这一生最应该干成什么,最应该去做什么事情,了解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同时又能够理解和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样人就不会急功近利了,也不会害怕和焦虑了,就会拥有了一种普通人不太容易具备的从容和镇定。
而这种气定神闲、从容镇定,难道不是只有少数的君子才能做到吗?
对于孔子讲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一个人的年龄越大,阅历越深,体会也就越深。
04
那我们还要问自己,为什么不知礼就难以立身呢?难道跟人打交道都要送礼吗?
这里的礼是礼仪的意思,但我们更应该把它理解为为人的行为规范。
前文咱们曾经讲过,儒家研究的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孔子提出的这个“仁”字,就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黄金准则。
没有谁能够彻底孤立地生存在人世间,人与人之间都是必然要打交道的,这样,在言行举止上就需要有一个分寸感,在对方能够接受和自己能够接受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所谓礼,就是合理的行为,合理的与别人打交道的方式。
那些智慧足够的人,他们会自然而然,不用刻意,就能够把控好言行举止的分寸感。
而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怎么办呢?只能去遵循那些有智慧、有德行的人给我们建立的行为标准,咱们听话照做就可以了。这个“礼”就成了大家公认的行为规范。
05
一个人言行有礼,他才有可能被别人接纳,才可能跟别人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否则的话,别人会认为他无礼,就会排斥他,讨厌他。如果一个人被多数人排斥,那就根本谈不上立身了。
其实,类似的话西方也有,基督教很强调黄金准则,你要想让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需要怎么样去对待别人?这不仍然是彼此之间接受度的平衡点吗?
而且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也是这个法则的最核心体现吗?
我们可叹的是,后世的知识分子,慢慢地就把孔老夫子讲的这个礼僵化了,变得虚伪了,过度的世俗了,甚至演化为禁锢人性的枷锁。
06
那我们还要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听话那么重要呢?我们先放下孔子讲的“不知言,无以知人”。
先去翻开中国古代的典籍《尚书》,在大禹谟当中,尧把帝位禅让给舜,甚至舜最后把帝位禅让给禹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交代,应该是十六个字。而这四句话十六个字的开头就是:人心惟危。
帝王把江山交给继任者的时候,首先告诉他的就是,要注意这个世界上人心是最危险的,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一定要对这点有最清醒的认识,因为我们人类是大自然当中最最善于伪装的动物。
我们看汉字的这个“伪”不就是人为吗?伪就是刻意伪装出来的,伪装的目的是为了骗人。所以,人和人之间交流,很多的时候说的不一定是真话,不一定是心里话。
咱们中国人,特别强调听话听音,要听到别人没有说,藏在心里的话,那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这个人的真实想法。
能够听懂言外之意,听懂弦外之音,能够从别人说的话中找出他没有说出来的真实想法,才叫真正的知人。
这样的时候,人和人打交道才会主动,而不至于被动。不至于看错人、用错人,因为看错人、找错人、用错人的后果,实在太严重了。
孔子在这一章的三个忠告当中,都含有一个“知”字。其实我们可以再引申一下,比书本知识、课堂知识,更重要的,也更难的,就是知天命、知礼和知人,而这恰恰是我们今天学校教育最最欠缺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