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感冒清热颗粒不是“万能药”,随便吃后果很严重

 学苑中医 2020-11-09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中医名家呼吸病辨治实录》,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朱建贵辨治感冒经验

     朱建贵认为治疗感冒应四时有别,对发热者不可一味辛凉,同时应十分重视气血阴阳虚损情况,临证辨治感冒谨遵“必先岁气” “发表不远热” “老人勿忘扶正”的原则,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充分显示了中医个体化诊疗的优势。


中医名家感冒经验

(一)必先岁气

朱氏认为临床辨治外感病必须重视时令的变化和气候的特点,治疗感冒应四时有别,不可只是简单地分为风热、风寒,必须考虑时令邪气之不同,才能做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即所谓“必先岁气”。一般而论,从大寒到惊蛰的六十天,为厥阴风木主令,外感发病多为风温、春温;春分至立夏,为少阴君火主令,病多属温热病范围;小满到小暑,为少阳相火主令,此时多暑病;大暑至白露,为太阴湿土主令,外感发病湿温为多;秋分到立冬,为阳明燥金主令,外感发病多为秋燥;小雪到小寒,为太阳寒水主令,病变多伤寒。此其常也,然有其特殊情况。冬至之后六十天的雨水,因冬至阳渐生,天气应逐渐转温,若未转温,是“至而不至”;若气候急速热如夏日,是“至而太过”;若冬日的严寒仍然存在,则是“至而不去”;若未到雨水,而天气即温暖如春,是属“未至而至”。对于这些气候的反常状态,人体就会不适应而产生各种疾病。所以临证务必掌握四时五运六气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注意辨别时令与邪气,才能做到“知常达变”。如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1956年在石家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用白虎汤得心应手,第二年北京也染疫仍然应用白虎汤却无效。蒲氏通过对患者客观分析,结合北京当时雨水多的特点,加一味苍术便使许多垂危患者起死回生。
现在人们只要一患感冒,不论春夏秋冬、风寒风热,即服感冒清热冲剂,夏天即用霍香正气制剂。医者辨证,大都只简单地将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殊不知尚有挟暑、挟湿、挟燥之别。若不注意六气致病特点,见外感即一概而论,往往会事倍功半,延误病情。朱氏认为感冒发热四时有别,必须考虑时令邪气,才能做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学  苑


中医名家感冒经验

(二)发表不远热

朱氏认为治疗发热不可一味辛凉,甚或苦寒,许多发热往往是伤于寒而转为热,本寒而标热,故寒从外入者应从外出,即所谓“发表不远热”。“发表不远热”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故发汗者,虽热生病夏月,及差亦用热药以发之。”张介宾曰:“发者,逐之于外也”,“寒邪在表,非温热之气不能散,故发表者不远热”。其义有二:一是指虽在炎热的夏季,若辨证为风寒袭表,也要用麻黄、桂枝、苏叶、荆芥等辛温解表药;二是指感受外邪,正气奋起抗邪而发热甚,肌肤灼热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需用辛温药汗之。若盛夏感寒,温药宜轻,隆冬受寒,温药宜重,但若在盛夏之月感邪重,又兼里虚寒者,也需用参、附、麻黄等热药。感寒重而体实者,汗之宜重,可用辛温重剂麻黄汤,感寒轻而体虚者,汗之宜轻,可用香苏散。临证不可一见外感发热,即用大剂辛凉,甚或苦寒药攻伐之,此为用寒药治寒邪,结果导致病情加重。
朱氏每遇外感发热者,必洞察毫厘,仔细审辨其寒热之病机,不被“表热”之假象所迷惑,他认为有的发热往往是伤于寒而转为热,本寒而标热,寒从外入者,仍从外出,此时应“发表不远热”。

(三)老人勿忘扶正

老年人感冒往往是本虚标实,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治疗时应十分重视其气血阴阳的虚损情况,做到“扶正以达邪”,即所谓“老人勿忘扶正”也。《养老奉亲书・医药扶持第三》中说:“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危若风烛,百疾易攻”。人到老年,就像磨损了几十年的机器一样,各个部位的零件运转失灵,五脏六腑的机能衰退,脾的运化、肺的输布功能都大不如前,因此气血生成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就会导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机体失养的症状,如同大风中的残烛,稍有风吹草动即易患病。老人体虚,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别,若其人平素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盗汗,则为阴虚体质,外邪侵袭,多入里化热;若其人平素畏寒肢冷,为阳虚体质,往往易受寒邪侵袭;若其人平素倦息乏力,气短懒言,则为典型的气虚体质,稍感外邪,则易妨碍气的升降出入功能;若其人面色少华,爪甲不荣,则为血虚体质。然“衰老之人,不同年少真气壮盛,虽汗吐转利,不至危困。其老弱之人,若汗之则阳气泄,吐之则胃气逆,泻之则元气脱。”故老人生病,最难将息,一味攻伐其邪,就会邪去人衰,或空伐其体而无力抗邪。《伤寒赋》中说:动气理中去白术,即理中汤去掉白术,加入发汗药,保元气而除病气;仲景少阴伤寒,脉沉细,反发热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解表;阳虚又兼外感者,东垣用补中益气汤加解表药;阴虚外感者,丹溪用芎归汤加解表药。总之,一切阳虚者,皆宜温阳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朱氏认为老年人患病,不仅内伤病是本虚标实,外感病往往也是本虚标实,是正气亏虚而感受了外邪,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他在治疗老人外感病时,十分重视审察患者的气血阴阳虚损状况,强调 “老人勿忘扶正”,扶正以达邪。

学  苑

感冒医案

导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治病用药必需注意辨证。体虚感冒在老年人中较为多见,对于辨证属阳虚外感者,应以温阳解表为治法,切不可一味应用清热解毒之剂。
案体:患者,女84岁。平素畏寒怕冷,于2005年8月7日感冒,微恶风寒,不发热,鼻流清涕,干咳无痰,头晕头胀,自服感冒清热冲剂及银翘颗粒不效,失眠,大便秘结,小便正常望其形瘦面色无华,舌质暗,中有裂纹,舌苔薄白,脉右寸稍浮。辨为阳虚外感。
处方:熟地12g,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12g,茯苓15g,泽泻10g,附片6g,肉桂2g,杏仁9g,厚朴12g,苏叶12g,肉苁蓉15g,炒枣仁20g,知母12g。取5剂,水煎服。药后感冒愈。
评析:辨证论治彰显特色。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选用中成药同样需要辨证。此例患者平素畏寒怕冷,感冒后微恶风塞,不发热,鼻流清涕,干咳无痰,头晕头胀,属体虚感冒之阳虚感冒无疑。患者不知辨证,一见感冒就自服感冒清热冲剂及银翘颗粒,不知上述两种中成药主要用于外感风热证,药不对证,当然难以取效。孙思邈《千金翼方・养老大例第三》中说:“年少则阳气猛盛”,“年迈则气力稍微”,“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于日至”。患者耄耋之年,年老体弱,平素畏寒,可知其肾阳亏虚。经云:“邪之所腠,其气必虚。”虽为夏月,仍易感受风寒之邪,治以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扶正祛邪,加杏仁、厚朴、苏叶宣肺解表,炒枣仁、知母以安神,肉苁蓉补肾阳、润肠通便。朱氏紧紧抓住患者肾阳亏虚的本质,虽为外感,亦不纯用发散解表剂,虽值盛夏,亦不避讳桂附之辈,可谓胆大心细。由于病机清楚,辨证准确,药证相符,故药到病除,彰显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中医名家辨治实录

呼吸病、心脑病、脾胃病、肝胆病、男科病、肿瘤病

学苑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