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打破经学与回归元典

 QDLF888 2020-01-07

文/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自五四以来,由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思想观念与研究方法的革新,学术界普遍存在“去经化”思想,不仅对传统经学家的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有抵触,对2千年来经学家们精心建立起来的周易经传系统知识也颇持怀疑与否定态度。甚至就连八卦是否伏羲所做,64卦是否文王所重,卦爻辞是否周公所系。易经究竟成书于何时。易传对易经的解释是否合理,这些在传统经学家哪里,都不是问题的问题,一是竟成了聚讼纷纭的热点问题。似乎谁能否定古人就代表自己的学识渊博。得出的结论,给出的新解更是五花八门,脑洞大开。

   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地下挖出大量文献,对文献的整理发表,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对于经学家们的系统性知识不是说否就能否的,自己对古文献的了解甚至还没达到入门水平,那些不切实际的结论更是害人害己。

     人们把这一段时期成为打破经学与回归元典。

        我们不妨看看西方人对我们经典的认识,对我们古文化的态度,对比中西学者的态度,就能了解当下的学术是如何浮躁。

        西方心理学家荣格著名的《易经》英文序中说:

          “ 因果律公理已从根本处动摇,我们现在了解我们所说的自然律,只是统计的真理而已,因此必然会有例外发生。我们还没有充分体认到:我们在实验室里,需要极严格的限制其状况后,才能得到不变而可靠的自然律。

        假如我们让事物顺其本性发展,我们可以见到截然不同的图象:每一历程或偏或全都要受到几率的干扰,这种情况极为普遍,因此在自然的情况下,能完全符合律则的事件反倒是例外。  ”      

            一般说来,易传是儒家的作品,经传关系的成书问题大家都认可世历三古。也把人更三圣,圣圣相传看做易传对易经的标准解释,经传是不可分离的整体。他对于中国人的进德修业,对于社会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把控依旧有现实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