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学而篇》(十六)

 好运常在 2020-01-07

《论语·学而篇》(十六)

古人知道一个人花言巧语,致力于言语的好听,而装出伪善的面目,很少有仁德之心,所以古人对于言语也就不会过分地重视,不是像我们现在这么重视。我们现在选拔领导者,像西方选拔总统都要进行演讲,演讲时言语非常巧妙、非常能感染人,但这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德呢?很难从他的一两次演讲中就辨别出来。

在《群书治要·中论》上,有一段关于言语的话:“夫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然而好说不倦,谋谍如也。”“夫利口者”,这个利口就是能言善辩的人,他的心智足以看到、洞察到细小的环节;他的言辞非常巧妙、精于修饰;“给”就是敏言、伶牙俐齿,也足以应对急切的追问;他的反驳也足以让世俗人断定疑惑;但是他“好说不倦”,喜欢言谈,不知疲倦,喋喋不休。后面接着讲“夫类族辨物之士者寡,而愚暗不达之人者多,孰知其非乎?”“类族辨物”就是把事情按类来归纳推理,然后来分辨事物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也就是说在世间,能够按类归纳推理来洞察分辨事物的人是很少的,而愚钝被蒙蔽、不通达的人是多数,那谁知道他说的是不是正确的呢?因为他的口才很好,甚至还很有名,学历也很高,演讲起来滔滔不绝,让人一看就感觉这个人很有才华,对他所说的话就会生起信心。但是他所说的话可能是违背大道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无实”,不是和事实真相相应的。“此其所以无用而不见废也,至贱而不见遗也”,这就是他之所以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却不被废弃,虽然很低贱但是不被遗弃的原因。

先王之法,析言破律,乱名改作,行僻而坚,言伪而辨者杀之。为其疑众惑民,而溃(溃原作浇)乱至道也。”古圣先王有一个法律,能言善辩、曲解法令的人,因为他们能够混乱礼法的名分,使它们失去了原意,还有行为邪僻却坚持不改的人,言语虚伪而能言善辩的人,对这样的人要处以死刑。像孔子刚出任鲁国的大司寇,没有几天就把“行僻而坚、言伪而辨”的少正卯给处死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少正卯的口才非常好,致使孔子的很多弟子都被吸引去听讲。这些弟子跟随孔子学习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不能够辨别究竟哪一个是符合道的,就是因为他口才好、能言善辩。对于这样的人怎么办?只能把他给杀掉。因为他会使民众产生疑惑,而分不清孰是孰非。他讲的话都不符合道,但是又讲得非常好听、很迷惑人,所以就会使治道混乱,这就是巧言。他说的言语是无实的,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大道、不符合自然规律,也不符合人性,但是对于一般的世俗之人又分辨不出来。这样的人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有学了圣贤之道的人才有能力分辨。正是因为“有言者不必有德”,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有实德,所以中国古人并不是非常重视一个人的言辞。

在《群书治要·汉书》上记载着一个故事:张释之和汉文帝一起出行,结果汉文帝登上了虎圈(就是伺养虎的地方),向上林苑的主管询问禽兽簿中的各种问题。结果他问了十来个问题,这个上林尉左顾右盼一个也回答不出来。这个时候,旁边一个官职很低的啬夫就代上林尉回答,结果汉文帝问什么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不仅是有问必答,而且回答得非常流利,给皇帝一种这个啬夫不仅对禽兽簿的事项非常地了解,而且口才好、很有能力的感觉,文帝看了果然就很欢喜。这个时候文帝也忘记了孔子的提醒“巧言令色,鲜矣仁”,于是他就下诏要把这个啬夫从普通的啬夫提拔起来,做上林苑的上林令。

这个上林令的位置还在上林尉之上,张释之看到这种情况,就赶紧上来劝谏。他就问文帝:“您觉得这个绛侯周勃是什么样的人呢?”周勃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汉朝有名的功臣,文帝就回答:“那当然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了!”张释之就又问:“那您觉得东阳侯张相如是何人也?”这个张相如也是因为有战功才被封为侯,他在西汉143位功臣中名列第118位。文帝就回答说:“他当然也是长者了!”张释之就说:“您看,绛侯、东阳侯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但是这两个人在上书言事的时候,就说不出话来,就像口不能言。现在您越级提拔这个上林令,那不就是想让大家都效仿这个啬夫喋喋不休的口辩之才吗?秦国就是因为任用了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刀笔之吏,而那些人争相以亟疾苛察相鄙视,他们做事很急迫,督察又非常地严苛,为的就是邀功请赏,而认为这才是尽职尽责。结果是徒有官文的形式,但是却没有实际的德行,也没有恻隐之心。秦始皇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所以才逐渐地衰败,到了秦二世的时候,天下就土崩瓦解了。现在陛下因为这个啬夫能言善辩,就越级提拔他,那我恐怕天下会随风响应,争相去求能言善辩而不求实德。而且下级顺从上级,这个速度就像响之应声、影之随行一样迅速,所以皇帝的一个政策、一个举动都不能够不审慎明察啊!”汉文帝听了之后,也非常地警醒,称赞他说得好,也就废除了要把啬夫这个人封为上林令的诏书。

这段历史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古人评判一个人才,并不是主要看他的话说得多么漂亮、是不是有口才,不像我们现在有的地方选拔领导者都要面试、还要口试,而口试的时候则主要看他的言辞、表达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