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 · 缅怀 | 她几乎已被遗忘,她不应该被遗忘

 zsw77792 2020-01-07

黄少荃先生(1919-1971)

香港大学为余重刊《先秦诸子系年》,余则增入少荃语数条,乃为余读其文未识其人以前之所为。

——钱 穆

作者继钱著之后复有增益,诚如积薪累塔,后来居上。此十余篇裒集史料巨细靡遗,断制亦尚谨严,如《东西周杂辨》《五国伐秦考》《周最事迹考》《秦灭巴蜀考》皆足祛旧史之疑滞,昭已湮之陈迹,其于游谈不可信之史事则别为“战国史异辞”,剖析真伪尤具卓见。

——徐中舒

让我们回忆并阅读黄少荃老师——她是全国罕有的女历史学家,她几乎已被遗忘,她不应该被遗忘。

——袁庭栋

黄少荃先生治战国史,精于考据,得到钱穆、徐中舒等史学大家高度评价。先生的学术成就沉埋已久,本书的出版,是对黄少荃先生的纪念,也弥补了当代史学界的一个遗憾。

——何 崝

黄少荃先生早年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治战国史,成绩斐然。她撰写的《战国策考辨》等论文,立论精审,新义迭出,至今还对高校历史系师生研究先秦史具有指导意义。

——江玉祥

江安黄氏

黄少荃先生1919年12月出生于四川江安。江安黄氏是川南望族,世代书香。少荃先生之父黄沐衡,字荃斋,是当地著名学者、教育家。在其亲自教育下,先生姐妹三人俱通诗词书画,自小即以文名闻于乡里,成人之后更是誉满蜀中,被时人称为“黄氏三杰”。

黄氏家族照

大姐黄稚荃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黄节先生的研究生,学成之后曾任四川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国史馆编审、纂修,在中国诗史与诗词书画上均有很高造诣,被时人誉为“诗书画三绝”“蜀中女才子”,名重士林。二姐筱荃先生成人后入杏林,悬壶济世,教诲学子。

少荃先生1941年毕业于当时设于重庆的中央大学历史系,并留校做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助理。1945年到成都的华西大学任讲师,1950年任华西大学副教授,1954年到四川大学历史系工作,直至去世。

耕耘史学

新中国成立以前,少荃先生治学以中国古代史为主,又特别用力于战国史。

这方面情况,当时正在成都任教的钱穆先生在他的《师友杂忆》一书中有所记载:

“重庆中央大学又邀余去主持历史研究所,余以气候关系,不欲往。读其毕业生所编刊物,有黄少荃一名,能读余《先秦诸子系年》,并有补余阙者。余告来邀者,如黄生有意,余愿任其指导。

一日,黄生特来成都,时余犹在赖家园(引者按,赖家园在成都北郊,顾颉刚先生主持的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设在这里,钱穆先生时在国学研究所任职),始知黄生乃一女学生。以一女生而擅于考据,益喜其难得。又逾年,少荃乃辞去中央大学研究生之职,特来成都专从余学。并寄寓其寡姊家。

其姊乃一诗人,姊妹两人性格各异,所学亦绝不同。而少荃亦时流露出其名士派之一面,时来华西坝,时余已迁华西坝之后居。少荃常携其亲自烹调之数肴,留余寓所晚餐。

少荃能饮,余每以成都大曲浸枸杞等药物,酒性极烈,少荃可独自尽一瓶,余则仅饮数口而已。少荃有意专治战国史,余告以北平寓所留有《竹书纪年》各种版本一大书柜,他年君去北平,当举柜相赠。及余离成都,少荃尚住其姊家。后余在江南大学,少荃寄其所为《战国编年》之楚国一编来,凡八卷,斐然有述作之意。余至广州,又得少荃书,知其方应武汉大学之聘。余赴香港,而音讯遂断,至今不晓其成就如何也。香港大学为余重刊《先秦诸子系年》,余则增入少荃语数条,乃为余读其文未识其人以前之所为。 ”

钱穆先生的这段文字,是现在能见到的关于少荃先生当年治学情况的唯一文字记载。

少荃先生治战国史用功很深,其计划是在钱穆先生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战国历史做全面清理,特别是对《战国策》中的错乱做仔细爬梳。她打算先作《战国史长编》,在作长编之时所得到的若干考证成果则集为《战国史考辨》。

新中国成立以前,她曾经发表过一些文章,根据若干师友的搜集,现在我们还可以见到的有《鲁哀公被弑考》《鲁年代试考》《战国史异辞》《五国伐秦考》(附孟尝君攻秦辨、齐湣王时六国攻齐考)、《楚围雍氏辨》《楚子发即景舍考》《乐乘乐间入赵考》《楚史编年存佚》(仅存钱穆先生所用之两条,见钱著之《先秦诸子系年》卷二与卷四,钱先生均以“及门黄少荃女士谓”标明之)、《战国策考辨存佚》(缪文远经先生授权,摘录先生之文二十二条用于其《战国策考辨》,20世纪90年代袁庭栋先生等人欲为少荃先生编订文集时自其书抄录而出)。除此之外,少荃师有关战国史的研究成果未有任何留存。

徐中舒先生1937年为黄少荃先生撰写评语道:

“太史公《六国年表·序》以为秦烧灭诗书,诸侯史记为尤甚,以是《史记·六国年表》及六国世家所载当时史迹抵牾尤多。盖所据以为书者大抵游说之士传闻摭拾之辞,辗转因袭,年月失次,其后虽经温公《通鉴》《东莱大事记》排次其事,鲍彪、吴师道从而为之注,有所諟正,而清代学者顾观光、黄式三、陈厚耀、程恩泽、梁玉绳、雷学淇辈续加理董,时有弋获,而近人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所得独多。作者继钱著之后复有增益,诚如积薪累塔,后来居上。此十余篇裒集史料巨细靡遗,断制亦尚谨严,如《东西周杂辨》《五国伐秦考》《周最事迹考》《秦灭巴蜀考》皆足祛旧史之疑滞,昭已湮之陈迹,其于游谈不可信之史事则别为'战国史异辞',剖析真伪尤具卓见。其间可议者则据汉人杂录之书如《列女传》、《说苑》之作以为典要,于史料之简选仍不免失之宽泛。”

传道授业

新中国成立之后,少荃师除了在50年代初期为学生讲中国古代史的通史课(即从先秦一直讲到明清)时提到战国史之外,从不言战国史事,更不与人言及她过去曾潜心于战国史研究多年。

1951年4月,少荃先生发表了《“花会”源流》一文,考证了成都历史悠久的花会的源流,还将解放前后花会的变迁进行了对比。这篇文章是少荃先生一生所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

1962年和1964年,她写作了《中国古代史中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及其相关问题》和《顾炎武的抗清活动》,都是油印稿,每篇都有近四万字。

在川大历史系担任教师期间,她不断鼓励和提携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在生活上,她也对需要救助的学生及时施以援手,救人于生死之间。

1971年10月19日上午,少荃先生毫无征兆地于家中逝世,仅留下两条遗嘱:

一,家中书籍全部捐赠给历史系;

二,所有存款全部捐赠给贫下中农。

她的逝去,让所有敬爱她的人不由扼腕叹息、悲不自胜。

追忆 · 纪念

20世纪90年代,曾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求学期间受少荃先生提携指导颇多的袁庭栋先生为感念师恩,遍访师友辑录先生遗稿。

1993年,搜集到少荃先生十一篇书稿,初成其帙。但很遗憾,当时未能正式出版。

2017年,在何崝、徐亮工等先生的助力下,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少荃先生书稿列入“名家治史系列丛书”,并拨付专款资助印行出版。

此次出版,在20世纪90年代所辑录十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又整理补入《鲁哀公被弑考》《鲁年代试考》二文,共计十三篇文章,近二十万字。

时隔四十七年,少荃先生此生唯一一本文集终于得以出版,实在令人不胜感叹。

唯愿此书的出版,足以慰藉少荃先生在天之灵。

(本文节录自袁庭栋先生《怀念先师黄少荃先生》,有少许改动)

《黄少荃史论存稿》

ISBN 978-7-5690-1587-4

¥ 38.0

袁庭栋 编

本书属四川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的“名家治史”系列丛书,为编者袁庭栋先生为其师黄少荃先生整理的文集,共收录黄先生遗作13篇。黄少荃先生长于研治战国史,早年受到金毓黻、钱穆和徐中舒等先生的赏识。本书所收录文章多为其代表作,多数涉及春秋战国史研究,解放后论文除《“花会”源流》一文外,其余均未公开。此番整理出版,可以弥补学界久闻其名而无法亲瞻其文的遗憾。

信息来源:转自四川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读者可进入四川大学出版社微店购买此书,谨此致谢。

责任编辑:霁夜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