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博是一场自我修行,那么这场修行到底有多苦?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1-07

作者:飞蛾扑火

不久前,Nature发布了一份《中国博士生图鉴》,这份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博士生在完成学位课程时面临巨大挑战;在许多方面,中国博士生的境遇比世界其它地区的学生更困难。

在接受调查问卷的690名中国博士生中,只有55%学生对自己的博士生涯表示满意。而在境外5630个受访者中,这个数字提高到了72%。

      

                                数据来源:nature

有很多人认为不要在中国读博,没人会帮助你,更没有人会理解你。就仿佛被关进了监狱一样。

当博士生们被问及读博期间想要采取的做法时:

22%的受访者表示会更换导师;36%的受访者表示会改变研究领域;7%的受访者表示不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与此同时,45%的受访者都表示他们的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而在中国境外,这一数字只有36%。

     

                                数据来源:nature

四成中国博士生受抑郁、焦虑困扰,这些中国博士生们抱的期望高、科研压力大,心理压力自然也不小。参与调查的的中国博士生中,有40%表示读博的学业压力给他们造成了抑郁或焦虑,而在全球,这一数字平均是36%。

         

                              数据来源:nature

总体来说,中国只有一半博士生对现状满意,过半博士生想换领域/换导师,40%受抑郁焦虑困扰,概括性评价是“痛与希望并存”。    

读博是一场自我修行,这个修行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在痛苦修行的过程中跨过层层阻碍,最终才能得以毕业修成正果。

那么读博士到底有多苦?

1.不知路在何方的苦
你知道终点在哪里,但站在起点,前路茫茫,不知道如何才能到达终点。高中大学的时候一切都有答案,你知道要看哪些书,做哪些题目,只要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进步是可以预见的。但读博士并没有标准答案,你根本不知道路在哪里。

虽然知道要读paper,但读paper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公式都看不懂;所有想到的idea十年前就被人做过了;厚厚的书无论看那一本都觉得没有进展,而且怀疑自己看的到底有没有用;每天工作到12点却觉得每一天都在原地打转;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却一篇文章都没有发表。这些迷茫和不确定性极大的让人怀疑自己,这才是读博士最苦的地方。 
      

2.孤独探索的苦
大部分时间都在构思idea,绞尽脑汁推公式,设计算法,读文献,然后就是试错,尝试哪条路是通的,关键在于极少有人告诉你你现在这条路对不对。读博早晚是要跳出自己导师的知识范围的,如果一直在其内打转,我也不认为这是合格的博士的表现。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你的研究深入了,真的就没人来指导你了。每天都在河边对着自己的倒影练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我觉得这才是读博真的苦的地方:注定孤独地探索前进的路,并且你必须适应没人陪你一起的这个现实。

3.跟着一个无法指导自己的老板的苦
读博需要老板的支持和指导,如果很不幸遇到一个在学术上根本无法指导自己的老板是非常痛苦的,没有指导、没有方向、没有关怀,只有交易或交换,这个时候需要自己独立去探索,这个过程效率低下,不断试错,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4.论文发不出的苦
一般学校都会有毕业要求,比如发表几篇CSSCI/SSCI/SCI,发表不了就不能毕业。现在发论文不只看你的论文质量,更多的是看你的人脉关系,所以多博士生来说论文越来越难发,论文投了退,退了再投,反复循环,这个过程对自信心打击很大。

5.老板抢一作
好不容易把文章写好了,能投了,没准还会遇上个摘桃子的。老板一堆道貌岸然的话,告诉你共同一作是一样的,结果他非要排第一。既然一样,为啥他不排第二呢?找工作的时候,谁管你共同一作呀,排第二就是二作。    

6.课题行不通的苦
导师给你定的课题很可能就是拍脑袋想出来,你要想办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行不通,又不恼羞成怒。很多正值盛年的“大牛”导师,往往已经忙的十几二十年没有亲自看过文献了。他们灵光一闪定下的“小目标”可能根本就实现不了。此时,要不然就是为了毕业在一个毫无意义的方向上发篇烂文章,要不然就换课题,坐等延期。
   

7.实验条件跟不上的苦
稍微新点的课题仪器材料都不是现成的。买仪器,要是倒霉买的进口的,没半年是到不了货的。现成的仪器可能要改造,要修。仪器紧张要排队。买各种材料要走流程报销。这些都要耗费很多时间的。半年随随便便就过去了。    

8.导师任务量大的苦导师有好多任务,包括帮忙导师写材料,给导师干一些杂活等。有些导师横向多,把学生放到项目上,一待就是半年一年的,还搞什么科研。    

9.穷困潦倒的苦
在大佬们和很多吃瓜群众看来,科研人员不用想挣钱,也不用买房,喝西北风就能活。就业形势,谁在乎?结婚生子,不应该呀?

有了科研,就该把paper当人生追求,呵呵。有些组非大文章不让发,五六年的时间,科研上颗粒无收,经济上一无所有,那是怎样的一种压力呀。整个博士阶段,也存不下一平米的房子钱。    

10.感情上孤独的苦
两个人一起读博,那当然很好了。如果是异地恋,异国恋,真的是等不起。哪怕一个工作一个读博,那经济压力也大呀。所以,博士们一定要珍惜那个安心等你的人,不要毕业了,走上人生巅峰,就始乱终弃。尤其是对于单身狗来说,情感上的孤独是非常痛苦的。........    
      

有些人说:
“读博并不苦,而真正苦的是如何才能一直坚守住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我们博士想说:
“嘈杂、金钱、势力的社会早已让我们失去了心中最初的坚守。”

有的人说:
“博士就该是不吃草的马,天天冲着paper奔,这才叫有科研信仰。”

我们博士想说
“读博又不是修仙,做不到清心寡欲,要想马儿跑就得喂喂草。”

有的人说:
“读博期间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有人给你提供钱来学习和研究,毕业后成为专业领域的精英在社会中大展宏图,有什么苦的。”

我们博士想说:
“同门之间也可以演出一场宫斗剧,尔虞我诈并不少,没有情商活不过一集。博士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时空都好像凝固了,时间失去了度量的功能,空间的转移也改变不了身处深渊的事实。每天都感觉是拳头打在棉花上,无处着力,久而久之,身心疲惫。我们只能说苦中作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