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这些味道承包了一半保定人的记忆,你知道吗?

 唯我英才 2020-01-08

到底什么才是保定味道?

是街边的串串香

是叫一声就会去买的糖葫芦

是门口拐角那家的驴肉火烧

还是还是···

你是吃货你说了算白···

听说这些味道承包了一半保定人的记忆,你知道吗?

作为京城南大门的直隶府,保定素来具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所形成的直隶菜系也声名远播,享誉全国。但在直隶菜系的背后,有更多不为外乡人熟识的本土老字号小吃,承载着老保定人心中对直隶味道的那份眷恋,勾起人们对这座城市儿时的回忆,将浓浓的保定乡情和对这座城市原有的印象,还原在我们眼前。

仅以此文献给存在于老保定心中的那些消逝和还未消逝的老字号小吃,也献给吃着这些小吃长大的老保定人……

白家罩饼

在保定吃最正宗的罩饼,并非而今商品化的那些大门店。会吃的老保定人首推肯定是南河坡的“白家罩饼”。“白家罩饼”原名“老白牛肉泡饼”,最早是在南河坡北沿两间20平米不到的小房。东间为厨房,西间是餐堂。

每每临近饭口,不足20平米的小店挤得爆满,来往的均是附近热衷这一口的居民和职工。餐堂内不大的小桌上围坐满5、6个人,一点不嫌拥挤,就这样熟悉的、陌生的一起天南海北的侃上一番,吃一碗罩饼,在那个年代已是极好的享受。

记得当时保定五金公司与小店只有5分钟步行路程,所以小店内一半以上的顾客是五金公司的职工。

而今,白家罩饼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几经兴衰,老店在南河坡另选新址,虽然店面不很起眼,但众多老保定仍难以割舍这一口纯正的味道。

听说这些味道承包了一半保定人的记忆,你知道吗?

义春楼白肉罩火烧

提完白家罩饼,就不得不提同样是以罩为主的小吃义春楼白肉罩火烧。白家罩饼是清真馆儿,以牛羊肉为主,而义春楼则是纯正的汉民小吃。

义春楼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曾是保定五楼之首,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亲笔为名吃提了“正宗白肉罩火烧”牌匾。

地处西大街路南的义春楼,对门便是保定“槐茂酱菜”老店,那时候的它不但代表着一种味道,更代表了一种文化。能在过去的年代逛一逛西大街的保定老字号,吃一碗义春楼的白肉罩火烧,也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而今的义春楼已是李领根师傅主灶,坚守在这里的他不仅仅是要保存我们深藏着的保定记忆,更是要发扬保定传统的饮食文化。

听说这些味道承包了一半保定人的记忆,你知道吗?

白运章包子·望湖春饭庄·商场街杂碎馆

之所以把这味美食放在一起,就是因为他们同在商场街之上,比邻相望。

记忆里80年代的白运章和望湖春是坐落在保定商场门口相邻的两个餐馆,而且都以包子出名。所以很多80年代的人在孩提时代总是将两个饭店弄混。也只有在家里大人问要吃什么馅的包子时,才会分清楚两个店铺的主营。

听说这些味道承包了一半保定人的记忆,你知道吗?

同样是清真与汉民餐馆的区别,白运章主打清真包子,而望湖春则是猪肉包子和各种菜品均有。

白运章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店铺,做出的包子皮薄、馅大、油脂赢满,深受人们喜爱。望湖春则是因为面朝莲池,向湖而望得名。其所传承的,不仅仅美味的猪肉包子和饭菜,本身也承载这这个城市的文化,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符号。

听说这些味道承包了一半保定人的记忆,你知道吗?

听说这些味道承包了一半保定人的记忆,你知道吗?

商场街杂碎馆虽然不比这两店的历史悠久,但能紧邻两店开业,并做的风生水起,与其地道的味道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今,白运章包子的传人在商场后街另起炉灶,继续发扬着自己家族传承的手艺,而望湖春酒楼则在商品经济的浪潮冲击中消失了踪影。杂碎馆也一分为三,只保留了杂碎的做法,却再也难尝到那美味的牛肉饼的味道了。

马家老鸡铺

保定人爱吃鸡,对吃鸡也很有讲究,尤其是保定特色做法,卤煮鸡,更可称得上是保定特色一绝。光清真寺街一带,大大小小的卤煮鸡店铺和摊位就不下40余家。但说道最正宗的保定卤煮鸡口味,还首推马家老鸡铺的卤煮鸡。

清咸丰年间,第三代传人马耀辉在府衙大街南边置买了两间店铺,创建了“耀兰斋马家老鸡铺”,也就是现今马家老鸡铺的前身。

据说,清末直隶总督李鸿章在保定时,就对此卤煮鸡赞不绝口。民国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曹锟、冯玉祥、宋哲元、万福麟等都以曾吃过此鸡为快。

而今,各种品牌的卤煮鸡层出不穷,刘氏三兄弟、闫家五德斋,都成为了保定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但地处莲池旁的马家老鸡铺,仍然是老保定人不能忘却的纪念……

听说这些味道承包了一半保定人的记忆,你知道吗?

这些味道你都尝过吗?

这是吃货眼中的保定情

希望这些老字号能长长久久

陪伴更多的保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