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逯欣心:清理成绩和荣誉,提升生命维度

 道德经学用 2020-01-08

要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时并不需要千方百计去找对策,而应该先把自己清理干净——清理是一种能力、一种力量。清理自己一颗心、一件事情、一个地方,就赋予了生命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有一位学用道德经的朋友,他是一家亚洲知名企业的高管。一开始,他被公司委派过来学习《道德经》时,并不怎么感兴趣,但没想到《道德经》学用中“总是清理”的智慧让他走出了工作的困境!

他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十几年来的累积的经验和成绩,让他养成了独断专行、以自己为中心的行事风格——工作中,他经常对员工犯的错误横加指责、大肆埋怨。久而久之,员工与他之间隔阂越来越大,让他身心俱疲,甚至萌生了退意……

那时,他恰好开始学习《道德经》,通过对照三十三个神性品质,他一下清楚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知道了原来问题不是发生在员工身上,而是出在了自己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上——也就是说,他原来习惯于自以为正确、彰显自己的功绩,从来不接纳员工的建议;而他对员工除了下任务之外,从不关心他们的状态,一直保持着容忍度为零,这些都是失道失德的状态,所以他才“同于失”。所以,这次的学习让他知道了:改变要从自己开始,只有清理了这些失道失德之处,自己变好了,周围的世界才会随之改变。

回去以后,他立刻把这些品质拿到工作中去践行,但多年的习气,一朝想改变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断清理,才能彻底化浑浊为清澈。他坚持了半年,不知不觉间,他收到了员工们提供的大量合理化建议,他所管理的部门考核业绩大幅提升。就在不久前,他手中一个来自丹麦的大项目没有通过客户的验收。以前遇到类似问题,他会按自己的想法直接先上大型设备,这最少需要追加50多万人民币的成本。但这次,他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走进一线,虚心耐心了解问题的根源。最后,在一线员工的群策群力下,几乎没花任何费用,就顺利解决了问题。这件事真正让他感动了,也体会到了“清理”的力量!

“清理”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清理”就是道,“清理”就是修心,修心可以通过修持四个“不”——即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所说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也就是说,不自以为懂得,就会渐渐明白;不自以为正确,就会道性显彰;不自我夸耀,就会累积功德;不自以为大,就会长久。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通病,如果不及时清理,就像干净的镜面上久不打扫也会落上灰尘一样,那心就不纯净通透了,所以才会失道悖德。所以,勤行不辍地清理心中“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障碍,放下身段虚心听取大家意见,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融合为自己的智慧,那么心有多干净,智慧就有多大,人生的路也就有多宽!

“总是清理”的第三种力量,就体现在清理自己过往的成绩和荣誉上——当我们能不断清理掉过去的荣光、清理掉自己强烈的“身份意识”时,清理掉多少,生命就归零多少。“零”是最具有创造力的初始状态,是生命力最强大的体现,不断归零就是对生命的“蔽而新成”;不断归零,清理到无可清理时,我们的生命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和格局。当我们的境界提升了,这个境界才会反过来加持我们自己。就像只有当我们爬到山顶了,这座山才能在脚下支撑我们看到更美妙的风景。这就是“总是清理”的第三种力量!

“总是清理”具有很强大的力量,可以使人谦卑、提高觉察、孕育感动、萌生感恩、磨练心性、健康快乐。

每个人所处的生命状态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生理上的疾病,会让一个人难受;而认知上的疾病,却会让人思维上出现种种错误,导致生活中举步维艰。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我们都要运用好“总是清理”的力量,不断把头脑中颠倒梦想的思维病毒清理出去。如果清理心中的卡点,当下我们就会感到舒服;如果清理错误的概念,未来我们会为自己铺下了一条平安之路;如果清理自己的成绩和荣誉,不断让自己归零,那么生命格局就将得到提升,我们所链接到的力量也将随境界的改变而不断扬升。

清理也是道,清理有两个原则:一是凡事彻底,二是感恩惜福。清理的概念就是:把居住的房子清理得干干净净;把居住的周围环境也清理得干干净净;把我们生命关系中的所有卡点更要清理得干干净净。干干净净,会自带威严,清理中有实现梦想的神秘力量!

逯欣心

2019年10月16日,第595篇(欢迎转载,请您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