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ISA2018解读'之五 || [ 宏启观察 ]㊾ · 教育自信与教育自强:客观冷静看PISA...

 昵称30214245 2020-01-08


全文共2386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PISA2018中,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三项测试成绩均排名世界第一。对此结果,大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认为其实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客观冷静看待就可,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名列第一肯定比排名靠后好,更比名落孙山好,这是受世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可喜可贺。即便这只是中国教育最发达的四个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的学生成绩,不能代表全中国更不能代表中西部地区,但是依然值得骄傲和自豪。国外可能会有人怀着酸溜溜的微妙情绪,怀疑这个成绩的真实性,如同很多外国人不相信许多中国人托福与GRE能考满分一样;或者怀疑学生抽样的真实性,认为抽的都是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来作答。国内外可能都会有人说中国学生就会考试,成绩虽好但负担很重,这个成绩不值得庆贺,等等。我认为,这些说辞和其他的任何说辞,都不能也不该掩盖这个成绩本身的光彩夺目。这是中国教育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最好礼物。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国人存在弱者心态,常常自我矮化、妄自菲薄,好像中国和中国人不能也不该拥有某些卓越的好东西、好成绩,即便有,也是偶然现象,而且问题总比成绩多,压得成绩黯然失色,使得成绩不值得一提。现在,孩子们在PISA测试中三科全都考世界第一了,这些人如果还不自信,那可真是“弱爆了”。当然,问题肯定存在,但一码归一码,不能以问题否认成绩。

我们要树立教育自信,PISA2018更坚定了我们的教育自信。

首先,三项夺冠的成绩值得自信,在79个国家和地区中独占鳌头令人骄傲。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三项夺冠的含金量值得自信。与国内有些中学、很多考试只是关注知识点与考点不同,PISA测试基于课程知识但是又超越了课程知识,更为关注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阅读素养是PISA2018的主测领域,阅读素养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发掘潜能与有效参与社会生活,而对各类文本进行理解、运用、评估、反思的能力。因此,三项夺冠包含能力在内,其含金量更高。

再次,三项夺冠背后的教学方式值得自信。PISA2018数据表明,我国四省市教师注重因材施教,擅长使用适应性教学策略;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给予学生充分支持,力求让学生学懂学会。国内外对于我国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许多批评,对于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有许多诟病,实际上我国的教与学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另外,即便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也要看到其有价值的一面,如自古以来强调的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等,今天依然具有积极价值,不可妄自菲薄,不能否认我国优秀的教育与文化传统。

我们的教育要自信,更要自强。三科成绩都已经第一了,如何自强?难道是追求更高的分数?当然不是。自强是指,看到并解决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成绩要讲够,问题也要讲透。我国教育从结果到过程,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都需要补短板、强弱项。

第一,教育自强要求学生综合素质更强。从教育结果看,教育要自强,不是指三科分数更高,而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更强,能让我国学生更好地适应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PISA测试尽管在测量学生素养方面比我国当前的中高考技高一筹,但其测量范围与测量技术依然是有限的,比如对于创新能力、对于自主发展能力、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量还是很不够的。从全国范围看,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依然盛行,学生片面发展依然严重,学生能力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的发展依然不足。因此,我们不能因为PISA2018三科夺冠,就认为自己天下第一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了,就不需要任何改革了。实际上,我国学生素质离国家发展的要求、离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第二,教育自强要求教育过程更强。PISA2018数据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课业负担非常繁重,学习效率不高,阅读、数学、科学的学习效率,在79个参测国家和地区中分别排在第44、46、54位。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满意度很低,如学生的在校生活满意度排第61位。我们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既需要有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归属感和满意度低的现实问题;更需要有目标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我国教学方式改进的主要方向是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

第三,教育自强要求教育保障更强。这其中,关键是人力资源保障要更强。我国四省市师资短缺指数为0.75,高于OECD平均水平,在所有参测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位,说明师资短缺程度较高。而且城乡学校教师在教学专业技能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即便是我国教育最为发达的四个省市,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他地区的教师数量与质量问题可能更为严峻。

总之,我们要客观冷静看待三科夺冠,要全面地看,看到PISA所不能测量的素养;要深入地看,看到教育过程与保障中的短板;要从全国看,看到其他地区的教育质量、教学方式、教师素质等问题可能更为严重。

PISA2018为我们如何评价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供了国际比较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长短得失。PISA2018数据尽管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复杂性,但这些数据的采集是严谨的,我们要用好用足这些数据,要学会使用其中的前沿测量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PISA2018只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小细节,不必过于看重其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我们不是因为在PISA2018中三科夺冠了,我们在教育上才自信;我们也不是因为PISA2018告诉我们存在哪些问题,我们才追求教育自强。即便没有PISA,我们对于中国教育的优势与不足也心知肚明,甚至知道的更全面更深入。

从根本上说,中国教育的自信与自强,与PISA2018没有多少关系,PISA2018只是提供了一些佐证的数据罢了。中国教育的真正自信与真正自强,是中国教育主体性的产物,是中国教育深刻自省与自力更生的产物。

(作者系本刊编委、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