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小小:迥然于世俗的钱唐名伎

 高山仙人掌 2020-01-08
题目上用了两个生僻的词,一是钱唐,非钱塘,是想告诉你在苏小小生活的年代,今日的钱塘叫钱唐;二是名伎,非名妓,很明显,苏小小的身份远不是众口铄金的那么肮脏。 

说苏小小,必须先说西子湖。杭州西湖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密集融合而名动天下,比如这里的断桥、长桥、西泠桥,就是景区的三大情人桥。断桥属于白娘子与许仙的伞缘相遇,长桥属于祝英台与梁山伯的十八里相送,而西泠桥呢,却是属于苏小小一个人的痴情相守。 

西泠桥畔有一个小而精致的墓,苏小小的墓。这其实是西湖风景与文化最深处的符号。有人说,如果你不知道苏小小,那你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欣赏西湖。几乎每一个知道苏小小的人,站在这里,都会发出悠悠的长叹和深深地感慨。 

 诗一样名字的苏小小,有着诗一样的人生。 

苏小小生活在南齐时代,生平已无详考。据说,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唐做生意,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苏小小深受熏染。苏小小长得眉清目秀,聪慧过人,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可惜好景不长,15岁时父母相继谢世。孤苦伶仃的苏小小正是多愁善感年纪,住在城中旧院,睹物思人,伤心难平。在乳母贾姨的帮助下,苏小小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靠父母留下的积蓄生活。苏小小聪敏美丽,率性活泼,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她的身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苏小小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成了钱唐一带有名的诗伎。 

“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诗句出自苏小小之手,文如其人,温婉而又率性。细细品读,鲜明无羁的性格、千回百转的情怀充盈诗中。这时候的苏小小,青春似雨后杨柳,迎风摇曳,曼妙婀娜。社会名流纷纷慕名而来,钱唐城内巨富钱万才数次登门,愿以千金娶小小为侍妾,都被小小婉拒。苏小小虽为艺伎,广交朋友,却不是自甘堕落的寻常烟花女子。她洁身自爱,期待着属于自己的爱情。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钱唐风光最是迷人,苏小小的爱情悄悄来了。她乘油壁车游春踏青,偶遇当朝宰相阮道之子阮郁。阮郁腹有诗书,气度不凡,至于两个人是如何一见倾心,各种版本各尽所能,浓墨重彩,尽是才子佳人锦绣篇章。之后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在湖山之间度过了一段醉人的日月。苏小小还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写下一首《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美好的日子总是过的太快。不久,两人相爱的消息传到都城建康,阮郁的父亲气得差点昏倒:堂堂宰相之子娶了歌伎,岂不被天下人耻笑!于是设计将阮郁逼回了家乡。自阮郁走后,音讯杳然。苏小小日思夜想,却始终不见情人回来。 


 苏小小才貌俱佳,芳名远播。上江观察使孟浪,早就仰慕苏小小,希望一睹苏小小芳容。来到钱唐之后,他特意派人请苏小小到他府上。可是派来的人却一连几天没有能见到苏小小,他们怕孟浪责罚办事不力,所以就对孟浪报告说苏小小不肯见孟浪,还添油加醋地告了苏小小一状。孟浪勃然大怒,下令把苏小小抓起来问罪。不过如果他直接出面捉拿苏小小,而苏小小又没有犯什么错,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所以他就命钱塘县令捉拿苏小小。不过这位县令也是一位爱慕风雅的人,与苏小小关系不错,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苏小小,还告诉苏小小,让她自毁衣冠,不加修饰,向孟浪负荆请罪,这样也许孟浪会放过她。不过苏小小却盛装去见孟浪。孟浪故意为难,当即命题,要苏小小以梅花赋诗一首。苏小小脱口而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得分红白,还须青眼看。诗句不卑不亢,暗示自己不敢与孟浪作对。孟浪十分高兴,不但没有进一步为难,还厚赏了苏小小。 

冬去春来,当年信誓旦旦要回来的阮郎,仍然音信全无。 苏小小情深难弃,痴守以盼,思念成疾。这一年秋,她出门排解心中愁绪,遇到穷困潦倒的书生鲍仁,相识之后,苏小小觉得鲍仁落魄中不坠青云之志,并非庸俗之辈,便主动慷慨解囊,提供钱物,资助鲍仁赴京赶考。 可惜红颜多薄命,苏小小因相思又感染上了风寒,病情日见沉重不久便香消玉殒了,苏小小离世时, 鲍仁已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途中专程绕道钱唐来向小小道谢, 奈何苏小小却已抑郁而终魂断西泠桥。鲍仁抚棺痛哭,闻得苏小小的遗愿“交际似浮云,欢情如流水。我的心迹又有谁知?小小别无所求,只愿埋骨于西泠,不负我对山水的一片痴情”,便在西泠桥畔风水佳处造墓,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慕名前来凭吊的人越来越多,有心人又在墓侧建亭,取名“慕才亭”,亭上题有一副楹联:“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此墓此亭此联,随同苏小小,一起成了不朽的文化传奇。 

苏小小辞世的时候,年仅19岁。19岁短短的生命,却是光彩夺目的人生。在小楼庭院,苏小小为阮郁流过相思的泪滴,在西冷桥头,苏小小为鲍仁折过离别的柳枝。她对待爱情的态度,坚贞不二,不为权贵所动,对待落难之人,慷慨相助,不计回报。她的真、她的美,她的多情,她的率性,暗合了风流男人们的情趣志向,一千多年来,苏小小成了中国文人学士心中的一个自由梦。南齐以降,凡到钱塘的文人骚客,无不前往苏小小墓前凭吊,历代名家大腕纷纷涉笔,诗词歌赋佳作迭出。在以儒教为主流的国度,一位短命歌伎竟如此尊贵地长久安享景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显然不是因为她的身份和才华,而是她迥然于世俗的昙花人生,催发了后代文人膜拜自由灵魂的浪漫情怀。 

 也许可以直接说,苏小小墓,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座精神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