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源之“武”

 泽霖文史 2020-01-08

“武”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上半部为“戈”。戈是什么?武器。下半部是个“止”。止在甲骨文中表示脚。这又有戈又有脚是个啥意思?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联系到行军打仗。武字的本义也正是军事的意思,它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会意字。

这个字发展到金文时,多了一种写法。一种延续了甲骨文的写法,另一种从字形上看,改变了上下结构,和现代的武字倒有些相像了。

再看篆书中,武字又恢复了上下结构。虽然变来变去的,但仍然保持着一戈一止的主要成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戈”,为什么现代汉字“武”却少了一撇呢?别急,我们仔细再观察隶书。

隶书和楷书的写法有些像,那段变来变去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终于在这种形态下稳定下来。和以往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找不着戈字的那一撇了。仔细看看,其实并不是。在隶书中的武,它的“戈”字因为隶书的书写风格,演变成了一个短横,紧贴着上面的一个长横。我们不看“止”这部分,还是能猜出来剩余部分是个“戈”字的。

发展到楷书,“武”字变化更大,兴许是为了让字体更加方正,古人将“戈”字上面的长横截了一段,反而把隶书下面那个小短横,也就是人家“戈”字原本的那一撇,直接搞成了贯穿东西的一条长横,于是,就成了现在的这个面貌。

前面说了,武字本义是军事,后来引申出“勇猛”的意思。比如说“孔武有力”,这里的武就是勇猛的意思。当然,武也成了百家姓中的一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