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认为:秦灭六国,楚最无罪,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

 山家往事 2020-01-08

自春秋进入战国时代,秦国一家独强,东方六国面对如此窘境,开始了抱团取暖。历史大势终归是分久必合,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就此诞生。

timg367.jpg在被灭的六个诸侯国中,楚国似乎最难打,楚人也觉得最“冤枉”,因此遂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

秦并六国十几年后,随着秦始皇的驾崩,原六国贵族开始躁动起来,轰轰烈烈的反秦活动成燎原之势,六国复辟成为潮流。

这样的背景下,楚国更是充当了天下诸侯盟主的角色,项梁刚起兵时,自感怀才不遇的范增,虽已年逾七十,但还是有一颗躁动的心,找到项梁后,对他说: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timg368.jpg范增为何会说这句话呢?其实他有三个目的。

1、现实依据

范增提到的“秦灭六国,楚最无罪”,并非空穴来风,其实是有根据的。

单说秦昭襄王一朝,在楚人看来,秦国做了相当多的“伤天害理”之事。

战国期间合纵连横经常上演,诸侯国之间一言不合就开打,简直就如同小孩过家家。秦楚两国发生于公元前313~公元前312年之间的丹阳、蓝田之战就是这样背景下的一次战争。秦、韩、魏对阵楚、齐。

秦国为了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高的利益,派出张仪,提出割让六百里秦地给楚国,条件是楚、齐断交。楚怀王乐呵呵的同意了,结果是非但土地没有得到,还换来了秦国的一顿暴揍。

timg369.jpg秦昭襄王见他傻得可爱,以秦楚两国会盟为由,劫持了楚怀王,秦国想以此为砝码,兵不血刃换取楚国的土地。楚怀王倒也是个硬汉,落到这步田地了,也就不再退让了。秦国没得到什么好处,三年后,将楚怀王还给了楚国,只不过,还回去的是他的尸体。

楚怀王被扣押期间,楚国另立新君,是为楚顷襄王。楚国迫于无奈,对秦国非常殷勤,两国还有婚约。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几年后,楚顷襄王抓住机会,又搞起了合纵。

秦国亦是摩拳擦掌,以此为借口,南下伐楚。

《史记·白起传》:“秦昭王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五城,明年,拔郢,烧夷陵。”

白起攻城略地也就算了,还把夷陵给烧了!

夷陵,是楚国历代君王陵墓所在,一把火烧了,这不就是把人家宗庙给毁了?

timg370.jpg自此,秦楚结下世仇。

2、表达惋惜之情,引起共鸣

朝秦暮楚,说的是早晨还和秦国是好伙伴、好朋友,到了晚上,转眼间就和楚国玩到一起去了,翻脸比翻书还快。

秦楚丹阳、蓝田之战,是楚国实力的分水岭,此后,楚国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自秦国商鞅变法后,实力大增,成为东方列国的心头大患,虎狼之国真不是白叫的。能和秦国并称,楚国的实力自然也是不容小觑。

实际上,楚国的实力强悍不仅仅是在战国时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成为诸侯国的翘楚了。楚国的建立过程,无不透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在早期,楚国被北方诸侯国称为“荆蛮”,因为它的文化、组织架构与中原大为不同。

timg371.jpg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后,秦国全面推行郡县制,其实这个制度最早是由楚国推出的。它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加强君权,也正因为如此,楚国的整体效率要强于中原诸侯国。所谓春秋争霸,晋国维持了百年霸业,其实就是和楚国争雄,由此也可见楚国实力之强。

这么一个强国,非但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反被列国瞧不起的秦国灭了,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3、起事的宣传口号

我们是一个讲究“名分”的国度,尤其作为军事而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如果师出无名,定然是士气低落,不能成事。

陈胜吴广的口号简单粗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喊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若想封王拜相,就跟哥儿们一起干吧。

timg372.jpg用“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这句话可以博得更广泛的楚国故地子民的同情,咱们招谁惹谁了?这便最大程度的激起了民众的愤慨之心。冷兵器时代,人的意志对战争胜负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谓“骄兵必败哀兵必胜”也正是这个道理。

结语

秦灭列国,如果仅从道义的角度考虑,其实列国都是“无罪”的。比如齐国,和秦国玩的好好的,说灭就灭了,赵国呢,从祖上论,几百年前和秦国还是亲兄弟呢。

但是经过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征伐,人们早已厌倦了战争,息兵、统一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从这点上讲,割据政权的存在,其实才算是一种“有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