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盗汗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与策略

 liping暖阳 2020-01-08

▍来源:药店经理人

▍特约撰稿:兰花草

中医认为,阳气蒸腾津液,将它们输送到体表,通过汗孔宣发出来就变成了汗。正常出汗无可厚非,但人在熟睡以后不知不觉地出汗,中医称之为盗汗。

盗汗分为两种,一种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现代医学认为,小孩因为皮肤幼嫩,所含水分相对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同时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因此,小孩子在活动时容易出汗。

此外,小孩如果在睡前吃东西,胃液分泌增多,也会引起汗腺分泌的相应增加而导致出汗。

另外,人体在睡觉时,室内温度过高,被子太厚,都是造成生理性盗汗的原因。

病理性盗汗多属虚劳之症,临床上分为:阴虚盗汗、阳虚盗汗、气虚盗汗、血瘀盗汗、血虚盗汗、湿阻盗汗、外感盗汗等。

盗汗的分度

轻度盗汗:通常发生在入睡已深,或清晨5时左右,或在睡醒前一两个小时,患者身体会出现少量的汗液,醒后则不再出汗。

中度盗汗:通常发生在入睡后不久,随即出现全身出汗的现象,汗量较多,醒后则不再出汗。患者会感觉口干咽燥,擦干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也不会再出汗。

重度盗汗:通常发生在入睡后不久或即将入睡时,患者全身大量出汗,醒后汗液虽可逐渐停止,但是再次入睡时,依然会满身大汗,严重影响睡眠。这类患者同时会兼有心情烦躁、口干舌燥、消瘦、疲乏不堪、大便干燥等症状。

中医治疗盗汗的辨证论治方法

气虚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治疗;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改善。

阴虚火旺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治疗以养阴清热、使热内消为主,可选用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方药。配伍多用生地、麦冬、地骨皮、桑叶等药,如热过重可加黄连,汗出量多加龙骨、牡蛎、生黄芪等。

盗汗还可与阴阳失调、表虚受风有关,症见汗出怕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半身出汗,或局部出汗,苔白,脉缓,治疗以调和营卫为法,方用桂枝汤等。

因情志不舒、过食辛辣肥厚、素体湿热偏盛等引起的肝火、湿热郁蒸型盗汗,症见全身出热汗、汗液易黏、面赤烘热、烦燥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治疗以清肝泄热,化湿和营为法,方用龙胆泻肝汤等加减。

盗汗的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心血虚证:盗汗,心悸,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红,脉细弱。补血养心、益气固表。人参养营汤加龙骨。牡蛎。

2.阴虚火旺证: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见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尿黄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加糯稻根、浮小表。

3.气阴亏虚证:盗汗,潮热,五心烦热,肢体倦怠,气短口渴,舌红瘦小,少苔,脉微弱。滋阴益气。生脉散加黄芪、糯稻根。

中医治疗盗汗的方法

1、五砂散

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0.5-1克,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

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盗汗,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也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2、玉屏风散加减

白术12克、黄芪20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贴。若汗出严重者加麻黄根12克、乌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枣仁12克、茯神18克、桂圆12克,即可。

3、当归六黄汤加减

当归12克,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6克,黄芪12克,水煎服。本方主要用以治疗阴虚火旺、盗汗面赤、心烦尿赤、舌红。若阴虚火旺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泻其火而不伤其阴。

4、仙术散,治盗汗不止

于术120克(分四制:30克,黄芪煎汁炒;30克,牡顺粉炒;30克,麩皮汤炒;30克,石斛汤炒)只取术为末。每服9克,粟米汤下。

5、酸枣仁汤,治心虚不固盗汗

党参(去芦)、枣仁(炒,杵)、白芍(酒炒)、黄芪(饭蒸)、当归生地各4.5克、茯苓3克、黄柏2.1克、知母3克、北五味子1.8克、

五倍子去蛀末,炙干研末。男用女唾,女用男唾,调糊,填脐中,外用旧膏药贴之,勿令泄气,两次即愈。

6、参归腰子

治心气虚损自汗。用猪腰1枚,细切,入人参15克、当归120克,同煮熟食之,以汁送下;或用山药捣丸如梧子大,每30丸空心温酒下,多服丸佳。

7、成人盗汗

浓缩六味地黄丸,连服一到三个月。

8、龙眼人参饮

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9、银耳红枣汤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10、参苓粥

取人参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盐、味精适量。先将人参、茯苓、生姜加适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将粳米淘洗干净,下入药汁内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匀,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11、滋阴敛汗法,采用加减当归六黄汤治之。

当归10克,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黄连3克,黄柏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盗汗患者每日水煎服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儿童用量酌减。

若兼气虚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红枣10枚;

如肺结核盗汗者,加青蒿10克、地骨皮10克,炙鳖甲20克;

若兼自汗者,加白术10克、防风10克、红枣10枚。

12、夜寐汗出如洗盗汗者,色黄染衣,且渐觉体力不支,易患外感。

观其舌质暗红,苔黄略腻,诊其脉数略细。此乃邪热内郁,表里不和,营阴外泄。此类型的盗汗患者,以清里热,解表邪,和阴阳,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葛根芩连汤桂枝汤加减。

药用炙麻黄5g,连翘10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葛根20g,黄连10g,黄芩10g,桂枝15g,白芍15g,白术15g,防风15g,薏苡仁30g,肉豆蔻10g,炙甘草10g,3剂,盗汗患者需用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后,下利止,大便成形,日2次。周身皮疹未见新发,但盗汗减轻不明显,药已中病,仍以上方加黄芪30g,煅龙牡各30g,以益气固表止汗。5剂水煎服,盗汗患者日1剂。

三诊:服上方后盗汗明显减轻,已无需每天更换衣被,大便正常,盗汗患者日1次,体力有增,嘱按原方再进5剂,以巩固疗效。

盗汗的食疗方

1、黑大豆50克,龙眼肉15克,大枣50克,加清水3碗,煎至2碗,分早、晚两次服。

2、核桃5-8个,去壳取仁;五味子2-3克洗净,蜂蜜适量,共捣成糊状服食。每日2次。

3、黑芝麻、桑椹各10克,加水煮食,每日1次。

4、黑枣50克,去核,糯米100克,煮成稀饭,经常食用。

5、百合、蜂蜜各100克,蒸1小时后取出放凉,每日早、晚各服1汤匙,或用百合煮大米粥,吃时加入蜂蜜,常吃效果颇佳。

6、黑大豆15克,浮小麦50克。将浮小麦用干净布包好,同大豆一起加水煮至大豆熟,吃豆喝汤。

7、猪腰1个,洗净切片,加杜仲15克,水煮后吃腰子并喝汤。

8、活泥鳅200克,去肠杂及头,油煎至金黄色,再加适量水煮熟,加盐,吃肉喝汤。

9、白萝卜或雪梨500克,泡参100克,酌加少量水煮食,每日1次,分2日吃完,连吃15日左右。

10、甘草10克,大枣5枚,小麦30克,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饮汤,每日2次。

11、乌梅10枚、浮小麦15g、桑叶10g、大枣10枚,水煎服。

12、瘪桃干15枚、红枣10枚,水煎服。

儿童盗汗的食疗方法

1、黄芪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提示: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2、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功效提示:生地黄味甘,性寒,滋阴凉血。乌鸡味甘、性平,补虚劳亏损,治消渴,恶心腹痛。

如何预防盗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 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