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至群个展:楚骚瑰丽沉雄,飞天墨彩氤氲

 环视互联网资讯 2020-01-08

出生于1938年8月的易至群,是名副其实的80后了。但他的作品中,既沉雄有力,又惊彩艳艳,无论是《楚骚辞意》系列,还是《飞天凌空敦煌舞》系列,在厚实中都展现着勃勃生机。成为当代画坛“文化寻根”的代表画家,是“荆楚文化”的探拓者和坚守者。

自近日起到2020年1月9日,“易至群80后‘新楚风’中国画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展出易至群先生中国画作品50多件,集中呈现了艺术家易至群的艺术创作成果,特别是“新楚风”系列作品,代表了他从艺六十年以来的艺术追求与美学思想。

1960年,22岁的易至群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首届本科班毕业,留校任教,成为了关山月先生的助教。在关老的指导下,易至群一边教学一边进俢:临习颜真卿的《争座位》与《 祭侄稿》;临习《故宫周刊》的白描肖像与永乐宫壁画;并直接用毛笔写生画习作……至今,易至群最难忘的是关老带着他到汕尾渔港体验生活,朝夕相处一个多月。白天一同写生作画,傍晚海边散步言传。回校后易至群根据笔记写下一篇《滨海传艺录》。正是关老的悉心调教,让易至群在专业素养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离骚辞意》(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20世纪80年代初,易至群被调到武汉画院工作,开启了新的艺术人生历程。武汉人杰地灵,易至群既得博览楚辞与现代楚文化研究文集,又得遍游荆楚大地,自此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楚骚辞意》系列作品的创作。以《屈子悲秋图》《桔颂》与《光昭日月》为屈原造像;又深研《离骚》,创作出了《九歌》《天问》《湘夫人》等数十帧佳作。武汉大学美学教授陈望衡看过后,将这批作品的审美表达概括为“惊彩绝艳新楚风”。此后,无论易至群身处天涯海角还是大洋彼岸,始终魂系楚骚浪漫奇幻的世界,因此,本次展览也以“新楚风”为命名。

《橘颂》

在访遍荆楚大地的同时,易至群又行走齐鲁大地,汲取汉画像砖石的深沉宏博。且远赴西北探访敦煌大漠,寻迹飞天乐舞。甘肃省歌舞团1979年国庆30周年献礼舞剧《丝路花雨》,开启了复活敦煌壁画舞蹈二度创造的先河,这激发了易至群创作《飞天凌空敦煌舞》系列作品的热情。

《伎乐琵琶舞之四》

几十年间,易至群三访敦煌,不懈努力地投入到敦煌舞姿作品的创作中。他的敦煌乐舞创作,力求以现代人体艺术造型,特别是对舞姿身段、姿态、节奏、韵律美的表现,以及超时空自由组合结构的探索,结合墨与彩绘互渗互融互叠互泼互破的自动性技法语言,营造出一种长线灵空、浑厚丽雅、墨彩氤氲同辉的神秘意境,传承并发展敦煌壁画中舞韵仙姿的独特魅力。从《花雨图》《伎乐双飞天》《反弹琵琶伎乐舞》等到双8尺的《泼彩敦煌舞韵图》巨制,易至群的这一敦煌乐舞系列,也成为了煌煌大观。

《楚韵悠扬(4联)之一》

1999年9月,易至群曾于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个展,当时关山月先生就有评价道:“我知道你平时很勤奋,爱读书,知识面较宽,还自学篆刻,后来去敦煌,从壁画里拿了不少东西,形成了自己既有笔墨又有色彩的独特风格,很难得。”

作为好友知交,林墉先生也这样评价道:“易至群先生生来浪漫,才华泊泊,文采过处,笔墨隨之而来。在广州美院,易至群先生是一枝‘笔’,光彩卓卓。其画文学氛围浓厚,气氛迫烈,一波一浪,来来去去,叫人心惊,文学过后,再来的是血的沉烈。《天国神遊图》本身就是神品,大气色,大品质,叫人神往,历历大器,立于中正,浩气凛然!”

《敦煌伎乐双飞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