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宝主笔团 | 彦廷 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的未来是一帆风顺的,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青少年不堪挫折,选择轻生的事件在近几年也屡屡发生,引发了大众对教育的探讨和反思。 我们不可能呵护孩子一生,却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 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永远,却可以让他们有勇气拥抱挫折。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究竟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呢? 在东方卫视大型家庭教育类节目《教导有方》的第三期中,迎来“拥抱挫折”主题,并邀请到了“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 现场,主持人方亭与樊登一同探讨挫折教育。 1、让孩子认识到人生的“不确定性”孩子逆商低,心理承受能力差,稍微遇到点挫折就胆怯、停滞不前,甚至会自暴自弃。逆商的培养,刻不容缓,需要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就开始进行。 樊登在节目中直言: “我特别不希望把演讲变成一个心灵鸡汤,举出一大堆案例告诉你有多少伟人把逆境处理的很好,这种案例式教学,我们把它叫做归纳法,但简单的归纳法是难以迁移的。” 当我们把很多伟人的案例讲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对孩子反而会形成一种压力。孩子们会觉得说:那是他们,我是我,我此刻内心就是难受,我该怎么办? 樊登希望用讲原理的办法让我们从原理上彻底的理解,逆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为什么能够更加灵活的去看待逆境这件事情? 如果对逆境没有一个标准定义的话,那么逆境对每个人来讲都不一样。 同样一件事情,在自己身上可能不是逆境,在另一个人身上可能就是一个天大的逆境。这与我们对待事物的观点有着极大的关系,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才决定了它到底是不是逆境,也可能是好玩是乐趣,是人生的一个履历和财富。 樊登给逆境下了一个大胆的定义: 逆境,就是事情没有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前进。 如果把我们的孩子像一个点一样随便地抛到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去,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力所能及的范畴,要求在方圆几公里之内找到最高的点。 但找到的前提,是孩子们得接受人生的随机性,只有随机性才能带来人生的不断迭代和前进。 孔子给自己的配置叫“杠铃式配置”,什么叫杠铃式配置? 就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国家好,那我当官、当宰相。如果国家不好,我还可以回家“卷而怀之”,当老师。 孔夫子的受益来自于国家不好。如果国家真的很好,历史上将没有孔夫子,他就是一个宰相。但是,因为不确定性发生了,所以他成为了万世师表。 假如孩子们不懂得杠铃式配置,就不会知道人生具备灵活性,就没有可选择性。他们会觉得一切东西似乎都只有一个答案,假如没有实现这个答案,便会沮丧。 在这个逆境中待的时间越长,导致的结果便是:孩子的自尊水平越低,自控力越差,陷入自尊螺旋,一步步的往下走。 如果孩子们从原理上理解了不确定性对于我们人生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逆境就不再是他们人生当中的问题。虽然从短期来看是逆境,却很有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逆境是我们的大脑想象出来的,是我们赋予了它一个标签。当我们的孩子遇到不确定的时候,你可以坚定地告诉他: 孩子,不要为此感到难过,因为你将有了一次调整和成长的机会。不知道这一次命运会把你抛到哪一块儿地方,但可能你人生的高峰就在附近。 樊登在节目中讲述了“布里丹之驴”的故事: 布里丹是一名思想实验家,有一头驴又渴又饿待在中间左边是水,右边是粮食,这个驴即可以先吃粮食再喝水,也可以先喝水再吃粮食。但问题是,粮食和水的距离跟驴一样,这个驴就想不明白,到底是先喝水还是应该先吃粮食,最后它又渴又饿死在了中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接受生活的随机性,则会始终处于困境。由于这个驴没有引入这样的随机性,它不接受随机性,它认为一切东西应该按照自己确定的思路前进,导致的结果就是既喝不到水也吃不到粮食。 其实,对人生做非常清晰的规划,这本身才是最荒谬的,才是最容易造成对于孩子和自己的伤害。 事实上,人们生活中遇到的纠结要比驴多得多,当我们去拥抱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才能更丰富多彩,人生的变化也会更大。 人处在逆境当中,其实是来自于不接受,只有理解了生活的随机,拥抱了不确定性,才能更开心地拿出更多的精力做好当下最应该做的事。 2、适度的摩擦有助于孩子走出困境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承受痛苦,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我看到过很多的悲剧接连上演着: 广州某小区一名10岁男孩,从自家的阳台上跳了下去,当场死亡。 男孩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孩子那天发烧请假在家没去上学,要求玩电脑,遭到了母亲的拒绝,于是纵身一跃从楼上跳了下去。 成都城南华府小区一个8岁的女孩,从21楼纵身跳下。 其背后原因,是妈妈不允许孩子看电视,孩子心生愤怒,便选择了这样极端的方式。 上海浦东新区,17岁男生在卢浦大桥引桥处跳桥身亡。 仅仅是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受批评,接着在车内和母亲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径直下了车,迅速跳桥。 这些稚嫩的少年,这些还没正式开始的生命,就像风中的树叶一样,被吹走了。 身为父母,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行走于世,更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不幸遭受风雨、深陷泥泞,要如何爬起来,如何直面挫折。 据樊登回忆,他曾因英语不达标落榜心仪已久的外交部工作,随后进入中央电视台,樊登又处处碰壁,总是在边缘性节目徘徊。 虽然一个月只录一次像的工作量令樊登无法像其他主持人一样深耕荧屏,但却赐予了他充足的阅读时间。 他开始看《论语》,又接着读《道德经》,读了一年,后来发现读书太好玩了,开始读各种各样的书。后来他有了孩子,他发现用育儿书籍里边的方法去教自己的孩子,非常的轻松。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是挫折的事情,却在另外一个地方,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 生活中一时失意的背后,也许是通往成功的入口。 请记住,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经历适度的摩擦,他将来长大以后的耐挫性会更好。 吴尊的女儿NeiNei在参加芭蕾舞比赛时失败,表演完后,NeiNei伤心地痛哭起来。NeiNei从三岁开始学芭蕾,但艰辛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好成绩。尽管如此,在吴尊的暖心安慰后,NeiNei也微笑的接受了自己。 吴尊说,他只想让孩子来见识,来吸取经验。虽然知道女儿很想赢,不过让她去体会失败的感觉也不是坏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她今天的表现,已经很值得自己骄傲了。 NeiNei虽然在这场比赛中输了,却从中获得了成长的快乐。 每个挫折里面都隐匿着一种新的可能,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让孩子拥有逆商,才能明白一时的输赢不会代表永远;才能体验生活里种种随机可能性;也才能明白,快乐源自于挺过挫折后的那一份收获。 成长是一场马拉松,能笑着跑到最后的孩子,一定是有韧性的孩子。 在困境期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孩子能直面这件事情,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意义。经历挫折并不可怕,有的时候它看起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反过来想,它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成长。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我不是完美小孩》中的心态: “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 也请每一位父母明白: 逆商 是帮助孩子扼住苦难的最有利武器 正确的引领 将让孩子更有力量地面对挫折 由精锐教育联合中华家教APP特约赞助播出的大型家庭教育节目《教导有方》,正在东方卫视播出,每周六中午11:05锁定东方卫视,我们诚邀您和孩子一起收看。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樊登读书的创始人樊登老师,樊登老师在节目中与大家分享什么是逆境?面对逆境,我们该怎么办?是保护孩子不受挫折还是教会他们直面挫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