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字塔原理之表达的逻辑,如何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

 长沙7喜 2020-01-08

我们都希望在思考、沟通交流、管理下属和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我们希望在表达(写作、讲话和培训)时,能说到点子上,正面回答受众(读者、听众和学员)的问题。我们还希望,组织中的全体成员能用统一的逻辑、结构和方式交流,快速产生共鸣,达成共识,那么是否有规范可寻?

答案就在芭芭拉·明托的这本《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作为哈佛商学院的第一批女学员之一,同时也是麦肯锡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顾问。由于她在写作方面的专长得以展现,被派去伦敦帮助那些需要用英语写报告的欧洲人。而此后她成立自己的公司,推广明托金字塔原理。现在,金字塔原理已成为麦肯锡公司的公司标准,并被认为是麦肯锡公司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本书主体内容共有4篇: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

本篇推送将针对第一篇表达的逻辑要点进行小结整理;本篇介绍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本篇的内容足以使你理解和应用简单的公文写作技巧

本篇内容提要


本篇解释了为什么受众最容易理解和记住金字塔结构,以及组成金字塔的子结构之间如何互相关联;介绍了如何利用金字塔结构梳理需要写入文章的思想,如何为这些思想确定清晰的相互关系;详细分析了序言的逻辑,并澄清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这两个容易让人混淆的概念。

本篇将帮助你了解如何将要表达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说明了使用金字塔原理能够检查你的思想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还能够让你发现遗漏的思想,并帮助你创造性地拓展自己的思路。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的文章容易理解,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组中,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 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沟通内容,都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

● 你应有意地将沟通内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说话、培训、演讲、报告、述职和写文章、总结、申请、方案、计划等。

1、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大脑会自动将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基本上,大脑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关联,并且会将这些事物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这种逻辑模式必定是金字塔结构,因为只有金字塔结构才能够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

● 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 找出逻辑关系。

人一次能够理解的思想或概念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个奇妙的数字是“7”。这个术语是由乔治·A·米勒在他的论文《奇妙的数字7±2》中提出的。他认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当大脑发现需要处理的项目超过4个或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

在处理项目时,仅以逻辑方法将思想或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系。分类的作用不只是为了将一组9个概念,分成每组各有4个、3个和2个概念的3组概念,因为这样合起来还是9个概念。你所要做的是提高一个抽象层次,将大脑需要处理的9个项目变成3个项目。从而更容易记住。

研究发现,最有效的表达方法是: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即要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

2、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最重要方式,而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在接受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这样他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些并非你希望的逻辑关系,甚至可能根本发现不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读者会将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分组和总结概括,以便记住。

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已经事先进行了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呈现,读者就能更容易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以上说明,条理清晰的文章应当具有金字塔结构,并且不断“自上而下”地向读者传递信息(虽然在开始写作时作者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

3、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如果你将所有的信息进行归类分组、抽象概括,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你的文章结构会如图所示。每个方框代表你希望表达的一个思想。

文章中的思想应组成单一思想统领下的金字塔结构

你的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4种逻辑顺序: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你选择的逻辑顺序展现了你在组织思想时的分析过程。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演绎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某种现有结构进行评论,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程度顺序(重要性顺序)。因为演绎推理、发现因果关系、化整为零和归纳总结是大脑可进行的仅有的4种分析活动,这4种顺序也是大脑可用于组织思想的仅有的4种顺序。

因此,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关键,就是在你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中,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如果不能符合以上任何规则,就说明你的思路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让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这时,你应该调整自己的思路,以使其符合金字塔原理的规则,从而免去反复改写文章的麻烦。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开始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首先你必须梳理你想要表达的思想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能够加快你梳理思想的过程:

● 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 序言的叙述方式

1、纵向关系

大主题下的任何思想都同时与文章中的其他思想发生着纵向及横向的联系。

纵向联系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纵向联系,你可以引导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极大兴趣了解你的思路进展。

你可以不断地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方式继续写作,直到你认为读者不会再对你的新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要想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作者就必须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避免引起读者的疑问;也必须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避免先给出对该问题的答案

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就在于它迫使你在理清思路时,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你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发读者的疑问,而你也必须在这一表述下的横向结构层次上逐个回答读者的疑问。

2、横向关系

在纵向关系之外,你的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个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所作的表述;第三个思想则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因此,演绎性思想组合具有以下形式:

● 所有的人都会死。

●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你需要概括演绎性思想组中的论述,以提高一个抽象层次。你的概括主要基于最后一个表述:“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归纳性思想组合中的思想互相关联,你可以用同一个名词表示组中所有思想,如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等。归纳性论述的形式是:

● 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 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 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为了提高一个抽象层次,你需要识别以上句子的共同点(即:都是针对波兰的战争行为),并得出一个推论。你的推论可能是“波兰将受到坦克入侵”或类似的思想。

3、序言的结构

虽然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告诉别人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但是,读者只有在需要了解问题的答案时才会去找答案;如果读者没有这种需要,就不会提出任何疑问;反之亦然。

因此,为了保证你的文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你必须使文章回答读者头脑中已有的问题,或者能回答读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短暂思考后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文章的序言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确定这一问题。

序言的开头应向读者说明“背景”(situation)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背景中应当发生了某件事情,可称为“冲突”(complication),使读者提出(或将使读者提出)你的文章将要“回答”(answer)的“疑问”(question)。

序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你已经了解或将要了解你正在讨论主题的一些信息,从而使读者想起他本人的疑问,这也是本篇文章将要回答的问题。

这3种子结构(即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推理、讲故事式的序言)能够帮助你找到构建金字塔所需的思想。

如何构建金字塔


1、自上而下法

金字塔结构中互相关联的各要素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2、自下而上法

如果你能够确定任何关键句要点,那很好;但多数情况下你可能无法确定。别着急,你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走”的步骤自下而上地组织你的思想。自下而上思考: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3、初学者注意事项

在具体应用时会仍遇到各种可能,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以下是对金字塔原理的初学者常问问题的回答:

1.一定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3.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5.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序言的具体写法


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导言)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然后作者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提供回答疑问的答案上。如果是写文章,就是“序言”;如果是演讲,就是“开场白”。

文章的序言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就是说,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1、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序言要用讲故事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

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序言必须采取“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的结构,但是,各部分的顺序可以有所变化,以创造不同的文章风格。以下是一个序言的基本结构和分别用4种顺序写出来的例子。

基本结构

背景(S)= 业务多元化研究服务在过去5年中增长了40%。

冲突(C)= 无法证明我们的工作对客户有明显益处。

疑问(Q)= 如何确保多元化研究确实对客户有明显益处?

回答(A) = 实施“公司发展项目”,以研究该问题。

四种顺序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想写出好的序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2.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和“答案”

3.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2、序言的常见模式

你写文章的目的通常是回答以下4类问题之一:

1.我们应该做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做(将如何做/是如何做的)?

3.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4.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多数文章的目的是告诉人们在某种情况下应采取什么行为。更多人关注将采取哪些行为,而很少有人想知道为什么发生了某种情况,除非这是一篇关于研究报告的最初发现的文章。

当然,你常用的文章模式取决于你工作的内容。下面是在商务文章中最常见的4种模式:

1.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2.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

3.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

4.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句)

3、序言的常见模式——以咨询为例

咨询性质的文章通常较长,而且其写作目的主要是推动读者采取某种措施。两种最常见的咨询性文章:

● 项目建议书

● 项目进度小结

项目建议书

大多数咨询公司都遵循以下方式:

背景(S)= 你遇到一个问题(用1~2句话描述该问题)。

冲突(C)= 你已决定请第三方帮助解决此问题。

疑问(Q)= 你是我们应该聘请来解决该问题的第三方吗?

接下来的关键句结构通常由4部分组成:

1.我们理解该问题。

2.我们有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方法。

3.我们在应用此方法上有丰富的经验。

4.我们的项目安排非常合理。

在实际写序言时,你可能会倾向于将“冲突”和“疑问”不直接写出来

项目进度小结

项目进度小结通常是某顾问在某个项目的每个阶段结束时与客户或自己的上级进行交流的正式文件,一般可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报告。

第一份项目进度小结可能具有如下结构:

背景(S)= 我们一直在处理X问题。

冲突(C)= 我们告诉过你,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Y是否成立。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一步。

疑问(Q)= 你们发现了什么?

提交了这份项目进度小结后,读者将产生某种反应。也许他会要求你对项目进度中发现的不正常现象进行调查,也许他对你的工作表示满意并要求你继续进行第二步。

第二份项目进度小结则可能为如下模式:

背景(S)= 我们在上一份项目进度小结中已经告诉过你,你们的生产能力存在问题。

冲突(C)= 你说你们认为这不会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为你们认为你们所面临的竞争很快会结束。你要求我们调查情况是否确实如此。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调查。

疑问(Q)= 你们发现了什么?

回答(A)= 我们发现你们仍然存在生产能力问题,而且情况比以前更严重。

如果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则为:

背景(S)= 我们告诉过你X。

冲突(C)= 你要求我们调查Y,我们已经完成该调查。

疑问(Q)= 你们发现了什么?

序言应当介绍4要素:

1.介绍背景(S, Situation)

2.指出冲突(C, Complication)

3.引发疑问(Q, Question)

4.给出答案(A, Answer)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在金字塔横向结构中,同一组中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

位于演绎推理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因此”引出的结论。归纳推理是将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