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馆】温州图书馆:纪籀成园,恭逢百年(下)

 人和月 2020-01-09
而后跟随王妍先去参观普通古籍室,这里面是开敞式空间,中间为走廊两边则整齐地排列着金属橱柜。从整体上看,这里是按四部分类法进行排架,而排在前面的则是整理完毕的书籍,后面的部分则为待修书籍。王妍介绍说,温图原本有四位古籍修复人员,现因各种原因仅有一位继续修书,因为人员不足,使得本馆修书速度较慢,但他们对修书颇为审慎,珍贵之书在未想到完善的修复方案前,他们尽量不动手。以此体现了王主任对传统典籍的重视程度。

王妍主任打开古籍库房

普通古籍库内景


因为是南方的原因,温图所藏的古籍基本上没有函套,有少部分做了樟木夹板。翻看一些书,有些书内有老式的万年红纸,这种防虫纸张在广东多见,而温图也使用万年红,此乃我第一次得见。从纸张的状况来看,这些万年红乃是毛纸并非新近制作者,而该馆的防虫措施还会在一些书的空间夹放一些芸香草,嗅其味道,这里的芸香草似乎不是来自云南。

基本无函套

内侧是善本库

善本库全景

下衬樟木片


古籍库房的内侧有一层玻璃幕墙,由此进入,里面的空间乃是善本库。善本库房的面积比古籍库房略小,但书架形式相同,然这里的樟木味更浓烈。打开书橱观之,书架内每个隔层都放了一片樟木板,王妍与我探讨樟木究竟对古籍有没有影响的问题。对于这一点,业界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樟木所散发的油性其实对纸张有害,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然从传统而言,藏书家习惯性地用樟木箱来盛放善本,虽然其结果也会出现虫蛀,但樟木对书会产生损伤之事,却并未见藏书家提到过。因此我更觉得传统的方式也许不科学,但自然有其实用性在。

保留旧签

明版善本

芸香草


善本库房内收藏有不少搞钞校本,而每部书的书签都有新旧两层,写新签而不去除旧签,这种作法值得赞赏,因为旧签渐渐也成为了善本的递传证据。王主任还给我拿出一些更小的侧签,这种侧签仅有一指宽,其左上角写着一个孙字,王卫东说这乃是玉海楼的原签。藏书家的侧签我见过不少,然如此小的侧签却是第一次得见。看来当年孙诒让父子视力极佳,但即便如此,为何要做这么小的侧签呢?其中原故我未能想明白。

明版《朱子语类》

孙延钊稿本《中国借书文献摭谈》

在这里我看到了孙延钊的多部稿本,其中《中国借书文献摭谈》乃是独特的研究视角,孙延钊乃孙诒让之子,在温图建馆之初,孙延钊曾捐了两万多册书给该馆,不知道这些稿本是不是那时捐来者。我还看到了他编纂的《中国出自文献综辑》等手稿,这些都说明他对藏书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孙延钊曾任过温州籀园图书馆馆长、浙江省图书馆馆长、浙江通志馆编纂,正是这个原故,他将一些善本捐给了浙江省图,而在1951年,他捐献给温州图书馆22000多册书。想来这是温图得到的最大一批捐赠的古籍。

孙延钊稿本《中国文献出版综辑》

我在善本库内还看到了孙诒让所撰《温州经籍志》的清稿本,从字迹上看,温图所藏应当是该书刊刻前的写样。然翻阅此本,里面仍有一些校改,以此可见,孙诒让对著述之审慎。同时还看到了孙诒让所撰《周礼正义》的稿本,此书可谓是孙诒让的代表作之一,而我只藏有该书的刻本,今日于此得见原稿,颇感小小的激动。

孙诒让稿本《温州经籍志》‘

《温州经籍志》内仍有校改

孙诒让稿本《周礼正义》

在这里还看到了一些西洋珍本书,王妍介绍说这是近代温州著名学者夏鼐先生所捐之书。沈迦先生致力于研究温州近代文献,故他对这些书进行过仔细翻阅。在此库房内还看到了大量的碑帖,王妍与我探讨了这些碑帖的装裱与展示问题。不知不觉之中我在此已参观了不短的时间,然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的典籍我却来不及一一翻阅,还是让我有意犹未尽之感。

夏鼐捐赠的西洋书

当年的借阅函

当晚雅聚时,我见到了严海帆主任,同时又得见了早闻其名的卢礼阳先生。我对卢先生的了解缘于他主编的《温州读书报》,十几年来,我几乎每月都能收到这张开本不大的报纸,其编排方式也从未变来变去,这份坚持在读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陈徒手先生写过一篇《手中有一炷温州的书香》,该文谈论的就是《温州读书报》给他带来的感受。陈先生在文中说:“如果没有《温州读书报》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持续宣传,没有像以卢礼阳主编为首的编辑团队恒力坚持,没有一支意志坚强、功力深厚的作者队伍,我们就难以看到枝满花圆的温州文史图景。”

很少见的函套

而对于这份报纸所载篇目,陈徒手在文中列举出不少他喜欢的篇章,对于该报的价值,陈先生在文中总结道:“能在《温州读书报》上感受到学术思考的锐利,触模到地方文脉的流转,记住有趣人物的趣事,是一种幸福的、额外的收获,是人间亲情的抚慰和历史碎片的捡拾。”

2017年,诸暨市举办了第十五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我应邀参加此会。在该会上见到了温图的何泽老师,她在讲话中提到她是代表卢礼阳先生来参加此会,然而卢先生为什么没有前来与会呢?何老师并未提及,今日得见本尊,方让我了解到他的为人态度。

这样的一位爱书人,经过了这么多年我才与之谋面,以此可窥得卢礼阳先生为人之宁静。然于我而言,却对该报只是得到而无所贡献,这缘于该报所刊发的内容主要是近现代史料以及今人阅读的心得,我不清楚这是卢先生刻意要将该报办成一份关注近现代的专报还是他对古书兴趣不大。晚上见面时,我们只记得聊书界的故事,却忘记向他求证这个问题。

转天下午,我在温图讲座时,卢礼阳先生也前来捧场,他淡定地坐在第一排,边品茶边听我从头到尾地胡聊。我不清楚他对我所讲的故事有没有兴趣,众人围着我签名时,卢先生却悄然离去,他的恬淡之风与热闹的红尘形成鲜明的对比。
讲座完毕后,温图吴谷副馆长特意带我参观了该馆所创意的“城市书房”主店。

此店处在图书馆大楼侧旁的底商,走入其中,能够看到该书房经过细心打造,吴馆长介绍说,这样的书房他们已经开设了七十多家。运作方式乃是由开办地出房屋,同时自行装修,由温图提供书源,以此让读者有个雅静的读书之所。而这种开办方式,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其他的兄弟馆也前来学习,他们在复制温州图书馆的模式。这些都说明了温图在阅读创新方面用了很多的心思,并且他们所创造的模式受到了业界的认可。

如何从籀园算起,其实温图的历史到如今不仅百年,王妍主任赠给我温州图书馆所编的《百年温图》一书,虽然题目上了标明其所指百年乃是1919-2019,然而该书内所列出的“百年温图纪事”却从1913年即民国二年算起。此条中称:“温州学界人士为追思晚清著名学者瑞安孙诒让(号籀庼)提倡全郡教育的功绩,议立专祠纪念。永嘉县教育科长郭凤诰选定温州生姜门内曾氏依绿园故址为祠基,且拟于祠旁辟地建藏书楼。”

这样的提议转年得以实施,到1915年,籀园内的图书馆即已建成。建成的当年,郭凤诰就向各县征集方志等图书,到1916年,该图书馆就购买了浙江官书局所刊的两千余册书。1917年,馆长梅冷生又购买下《永嘉诗人祠堂丛刻》版片,然而该馆定在1919年为开办日,也许这是温图百年以此起始时间的原因吧。

梅冷生对该馆的贡献很大,其任馆长时间正赶上抗日战争,林炜然在《纪念温州市图书馆开馆七十周年——并追怀梅冷生馆长》一文中写道:“温州濒海,当时防守空虚,随时有被占领的危险。故即多次相度僻远山区,筹划转移。终于择定瑞安龙川(今属文成)独处村外的文昌阁。即督率装箱,亲自押运、庋藏。并由潘国存同志自炊独食,长期株守。以故温州虽续经数次沦陷,但迄于胜利复员,该馆图书终得完好如旧,无稍缺失。”

正是因为梅冷生的妥善安排,使得温图藏书未曾受到损失,《百年温图》中写明1946年1月25日,永嘉县政府特发嘉奖令,以表彰梅馆长在日寇陷温前抢运藏书之举。而在1949年条,又写道:“6月14日:梅雨清馆长捐赠其劲风阁藏书2019册,为籀园图书馆所未备之图书。中有明版、清初写刻本多种;清人诗文集四百多种及曾衍东稿本《小豆棚》六卷等,均较珍贵。”

到了1951年,梅冷生仍然在努力为本馆搜集书籍,《百年温图》中写道:“市军管会领导采纳梅冷生的建议,指示各地将土改运动中收缴的私家藏书,统一移交归藏市图书馆,不得随意销毁。梅冷生即赶赴永、乐、瑞、平等地接收了‘烛见知斋’等处图书数万册。”

然而这样一位努力为本馆建设鞠躬尽瘁之人,在文革中却受到了冲击,但当时的读者们还是感念梅馆长当年为典籍的保存所作出的贡献。陈锡仁在《我所知道的温州市图书馆》一文中写道:

“文革”前夕,梅馆长中风瘫痪,卧床不起,照理能够平安无事。不料1968年5月后,新军管会文艺组黄信川领导文化系统清理阶级队伍,煽动极左思潮,迫害干部群众。市文化处肖某说:梅冷生尚未触及!黄信川斥市图书馆按兵不动,死水一潭,遂于1968年底,派出班长韩万生作为军代表进驻温图。韩鸣鞭为业,动员群众斗梅。第一次,要把梅抬到馆里,遭群众反对;第二次,改为去梅的床头,又遭到群众拒绝;第三次,韩给自己下台阶,逼迫梅的女儿代梅来馆听取批判,结果无人发言,草草收场。过了一段时间,全市刮所谓红色台风,韩率文化系统积极分子,深夜闯入梅家翻箱倒笼,抄走一批物件。内有1963年8月梅和好友香港王国桐往来信函,梅致王:“……令兄希逸强健登山,每晨均有晤面”;王复梅:“……家兄希逸强健登山,清晨散步,承告谢谢”。韩在积极分子会上对比解读:“登山”者,敌特双方联络暗语也。嗣后,勒令梅从南向二楼搬到一楼北向小屋子,每日与邻居的煤球炉烟火为伴。

从温图的发展历史看,在籀园时期,当时的一些馆长就有开明的意识,比如第三任馆长刘绍宽在《籀园笔记》中谈到了杨守敬和黎庶昌在日本购买珍贵典籍之事,因为那时赶上了明治维新,日本人唾弃旧学,所以杨守敬买得的典籍极其便宜。后来日本人醒悟过来后,大感后悔,之后岛田翰经过联系,最终把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全部买到了日本。岛田翰写了一篇《皕宋楼藏书源流考》,明确地称他们购买皕宋楼旧藏乃是对杨守敬黎庶昌大量购买中国善本的报复,对于这段事,刘绍宽评价说:“观此,则日人之于中国旧学未尝废弃,而吾国人渐染新学以来,一若中国旧书直是一古董货,去之惟恐不速,抑何所见之殊耶?”

正是这样的清醒头脑,使得他们努力地维持籀园图书馆的营运,以此让国人能够读到更多的典籍。只有不忘记历史,才能展望未来,而温图人自始至终有这样的意识,所以才使得该馆成为了国内有影响力的公共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