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馆】深圳图书馆:特藏古籍,名医所捐(上)

 真友书屋 2016-05-09

深圳图书馆处于深圳市新区的中心位置,四围大厦林立,而图书馆的外立面也同样具有着现代化意味。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这里,之前两过馆门而未入,本次的前来是由文白兄和胡洪侠先生的安排,才得以一窥该馆之堂奥。大概是在去年,沈津先生告诉我,他前往此馆看书,谈到这里也有一批古籍,中国市级以上的图书馆藏有古籍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唯独深圳有古籍反而令我觉得新鲜。深圳这座城市应该说是中国著名大城市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从经济地位而言,它跟京、沪、广并列为四,然而若论传统文化底蕴,客观地说,他应该排在中国城市的百名之外。

 

深圳图书馆入口处

其实说深圳完全没有古籍也不客观,二十多年以前,深圳办起了国内最大的书城,当年这是很轰动的一件事,因为那时人们普遍认为深圳是文化沙漠,而书城之火让国内的各层人士大跌眼镜。这件事对我极有吸引力,这个吸引力的来由是因为书城里办起了古籍书店。深圳古籍书店当然与他地不同,其他地方的书店售卖之品,尤其是古书部分,基本都来自多年积累下的库存,而深圳则不同,它也应当是中国古籍书店系统中成立最晚的一家,既然如此,它还没有经历过公私合营,也没有经历过抄家物资的发放,所以它不可能有任何的古籍库存。


原来已经有了深圳学派


但深圳人知所以能够把一个小渔村建成为中国一流的城市,这除了领导的关怀、政策的倾斜,还有一个内在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人敢想敢干。以前有首歌,其中有两句: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当然,这两句歌词用在这里不合适,但我也可以学深圳精神,那就是化一切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于是深圳古籍书店动用各种手段,从全国各地的古籍书店调拨线装书、碑帖、古字画等等各类优良库存汇为一体,开启了深圳售卖古籍的新时代。

 

现代化都市里的现代图书馆

这个信息当然被我在内的众多书友得知了消息,而那时买古书还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旧书店里的善本仍然按照传统思维:最好的部分提供给公共图书馆,而后则由重要的专家学者来挑选,挑剩下的部分才会轮到我辈这些所谓的藏书爱好者。而此时听说深圳书城中开起的古籍书店为了引起轰动效应,会拿出大量的好书,并且价格低廉,这种传言对爱书人而言,极具诱惑力。但那时深圳可是下香港一等的位置,内陆人去深圳还要办边防证,而办边防证则需要正规的单位出介绍信,然后到公安局去办手续,手续之严不亚于当时的出国护照,但越是如此,那个地方越有吸引力。总之,几经折腾,我终于来到了这个城市。

 

一楼阅览室内景

我赶到时,距古籍书店开业还有一天,我在那里眼睁睁地看着另一位藏书人拿着所谓的公家介绍信,把架子上的善本几乎一扫而空。他的这个做法气地我七窍生烟:跑了这么远,费了这么多周折,就是想买几部好书,竟然被他人当面横刀夺爱,这是何等的蔑视公平。当然了,我的这个恨并不是为了伸张正义,如果我有这个机会,当然我也会欣欣然地蔑视一把。不管怎么说吧,这趟深圳之行感觉很不好,自此对这个地方,尤其是对这里的古书,没有了一丝的好感。虽然此后的多年又来过许多趟深圳,但再未迈入那个书城一步。再后来,深圳开起了尚书吧,而我在这里见到了几位爱书人,这几位朋友都对古书感兴趣,并且我去了其中邹毅先生家,在其府上看到了不少的线装书,这让我对深圳的印象有所修正。

 

深圳图书馆另一侧

那次来尚书吧就注意到此吧跟新建的深圳书城是同一座楼,真可谓冤家路窄,而深圳书城的旁边就是深圳图书馆。这次再到深圳,首先是去了当地爱书人的头领——胡洪侠先生的办公室。午餐之后,大侠问我下午的安排,我说,文白兄想带我去深圳图书馆看古书。大侠说,他跟我一样,在这个图书馆门前经过了无数回,也未曾走进古籍特藏部去看看书,既然我有看书的想法,那他也一并前往观赏一番。于是一并来到了这座国内最新的市级图书馆。

 

看上去像万仞宫墙

从外立面看,这座图书馆的设计极具现代化,而我更喜欢它的侧后墙。这堵墙涂装成了铁黑色,比直的外立面上只有一些小的悬窗。我来到此墙的下面,顿时想到了孔门的万仞宫墙,我对这堵墙的解读应当是:将一本一本书叠放起来,其形成的强大阵势足可以压倒天下的一切。不知道设计师是否认为这是我的歪曲。

 

善本特藏专室

走进图书馆的大堂,其一楼设计极其敞亮,里面是开架阅读,一排排的书桌旁坐着不少的读者,若大的大堂极其安静,我等说话的回音让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乘梯来到五楼,而另一面墙上的不规则钢架结构,则有着后现代的设计意味,在此处见到了本馆的书记兼馆长张岩博士。张馆长待人热情而不失领导风范,其将我等带进了善本特藏库。

 

中华再造善本专柜

从面积看,这间库房比一般的市级馆都要小,然在设备上也同样是电动密集书架加传统的木书柜。将木橱打开,有着很浓的樟木味,一眼望去,整个柜体全部都是用樟木所制,这种做法于今而言略显奢侈。随着樟木原料的紧缺,现在公共图书馆所做木橱都是部分使用樟木,比如隔板、衬板等等,而完全用樟木制作者而今已经很少。张馆长说,他们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这些典籍,所以特意订制了这一排樟木书架。

 

书橱全为樟木所制

与樟木书架相对者,则是地面装有导轨的集成金属书架。打开一排排书架看之,里面的线装书摆放地十分规整,可见此处的工作人员对待古书的态度极其尊重和认真。因为是南方,这里的线装书基本上未用函套,有一部分用的是红木夹板,但从书脊望过去,依然虫蛀严重。古书生虫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达到一定的湿度,这种湿度对人,尤其是对女性的皮肤,当然很有益,然而蠹鱼也是生命,它当然也喜欢这类的环境,只是不知道母蠹鱼是否也做美容,但是书籍是它们的粮食,它们自然要天经地义地吃这些上帝所赐予的美味,这使得南方的藏书家用很大的精力都是在跟这种小生灵用尽办法斗智斗勇。而今看到此况,张馆长也同样问到她最关心的这个问题,我向她讲解了自己的处理方式,但是桔到江北则为枳,我说的办法也不一定适用本地。

 

南国存书大不易

浏览完毕后,张馆长请工作人员拿出一些善本让我欣赏。所见第一部就是本馆曝光率最高,也是最为看重的一部书,那就是果亲王抄本《唐宋元文约选》。这部书仍然保持着原装,开卷视之,所用纸张为上品的开化纸,该书抄写地极其工整,总计24册,每册卷首均有钤印,在右下方则钤有“果亲王点定”,另有无框草书印“张太无”,之上则钤有“张太无教授夫人钟金重捐赠”章。从印章刊刻的水平以及印泥的质量来说,依次递减,然此书一眼望去颇有熟识之感。


果亲王写本《古文约选》


工作人员告诉我,该书是一部孤本。我对此表示怀疑,因为我印象中,自己藏有该书的刻本,从版式到行格,似乎与该抄本完全一致。这里的工作人员很礼貌,没有反驳我的说法,但我从他们的眼神能感觉到,他们对我的这番说辞表示怀疑。为了证明我所言不虚,于是立即打电话给办公室,请同事将该书的几部书影发到这里。现代化的手段果真令天堑变通途,几分钟后,书影传到,将其打印出来与该书对比,确如我之所言。

 

芷兰斋藏《古文约选》卷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