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述评|合理、规范推广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模式

 yuyue3544 2020-01-09

杨兵. 合理、规范推广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模式 [J]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9,23( 6 ): 461-4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9.06.001




肺静脉电隔离是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石,射频消融仍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能源。近20年来新进展不断涌现,如消融效率不断提升的盐水灌注导管,标测和导航越来越精准的三维标测系统和高密度标测导管,全身麻醉和高频通气模式让手术更加平稳等,现阶段的房颤消融手术已经比较成熟、安全和有效。各种预估消融损伤的方法,如局部双极电位振幅降低、单极电图负向波消失、局部起搏失夺获等,都间接证明急性期消融透壁损伤。近年来出现的消融指数(AI和LSI等),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都已经证实其与消融深度的高度相关,房颤导管消融进入了量化消融时代。在此背景下,高功率短时程(HPSD)消融又一次引起广泛的关注。

1.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的既往研究


早在2006年HPSD消融的报道就已经发表,Nilsson等[1]对两组各45例房颤患者分别实施30 W,120 s和45 W,120 s的消融,结果显示两组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但HPSD组肺静脉隔离率高,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总时间都显著降低。Bunche等[2]和Winkle等[3]报道了40~50 W HPSD消融与常规消融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Kanj等[4]比较不同功率35 W和50 W、同样消融时间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功率组X线曝光时间和左心房停留时间更短,随访成功率更高,但围术期并发症,如气压伤、心脏压塞、消化道并发症等显著增多。更多的专家担心高功率消融的并发症,特别是致死性的心房-食管瘘,因此多数中心在房颤消融中使用常规(30~35 W)的功率,在左心房后壁等食管对应区域使用更低的能量(20~25 W),高功率消融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

2.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的生物物理学效应和优势


射频消融早期,心肌组织通过阻抗热效应在局部产热,损伤较为局限、可控和彻底。随着消融时间延长,组织温度上升,通过传导热到达周边组织产生损伤,损伤的大小和深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控亦不完全。理论上讲,HPSD消融大多通过阻抗热效应,快速、彻底损伤局部组织,尽可能避免传导热带来的对深部或周边组织损伤的不确定性。Bourier等[5]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消融研究表明,HPSD消融和常规消融相比,产生的损伤灶宽大而浅,这样的损伤对于1~4 mm厚度肺静脉口周围组织,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3.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的安全性


一项多中心观察研究可能会打消我们对于食管安全性的顾虑,Winkle等[6]报道了10 284例房颤消融患者,其中对后壁实施了11 436次40~50 W,2~10 s的HPSD消融,1例术后发生心房-食管瘘,另有2 538次35 W,20 s后壁常规能量消融,3例发生心房-食管瘘,HPSD消融后的心房-食管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消融组。而Baher等[7]报道了574例实施HPSD(50 W,5 s)消融和113例完成常规消融(<35 W,10~30 s)的房颤患者,术后磁共振检查显示两组食管损伤程度相似。因此,从HPSD消融的生物物理学效应和临床研究的结果来看,并不会增加食管损伤。

4.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的现状和展望


随着房颤导管消融的数量与日俱增,HPSD消融因高效、安全、省时等原因已经成为目前的关注热点,本期蔡衡等[8]报道了72例HPSD消融经验,显示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该领域仍有很多重要工作需要完成。首先,HP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多项单中心或者多中心回顾分析的证实,但尚缺少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和常规消融能量时间设置比较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量化消融的各种工具,已经得到常规消融能量设置的证实,但HPSD是否安全有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在PVI的过程中,心房肌厚度达到4 mm或以上的心肌组织附近,HPSD是否能产生永久透壁性损伤尚属未知,因此需要开展研究优化在不同部位的HPSD消融能量设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