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

 高中各科知识 2020-01-09

议论文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缺一不可。这其中,论点是统帅,赞同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可含糊其辞。论据是支撑,无论是引用理论论据还是引用事实论据,目的都是为论证和论点服务,为充实内容服务。那么,在实际写作中,在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时又有哪些误区?该怎样正确地

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呢?

论据使用的误区

误区一:不合主题,牵强附会。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选自高考三类文《那一滴晶莹的泪水》)

【误区揭示】:这个材料写的是“马嵬坡事件”,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论据,但是,读罢这个材料我们感觉到能证明的观点是“选择”或是唐玄宗“忍痛割爱”,而与本文的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毫无关系。作者牵强附会,非要以此来论证主题,就犯了材料、观点不相符的毛病了。此类现象在考场作文中颇多

,值得关注。

误区二:语焉不详,不够准确。
  

是谁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他通过分析当时中国的形势,认识到只有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才能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不能依靠外国的力量。当时日本的铁蹄已经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可谓危在旦夕,而国内又发生内战,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有利时机。后来历史事实证明了他的分析,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我们终于胜利了。(选自高考三类文《读历史》)

【误区揭示】:事实论据在运用时要注意事件人物、时间、背景和过程的准确性。有的考生由于记忆不准,时常出现语焉不详、张冠李戴的现象。这种“硬伤”一般难逃阅卷者的法眼,成为影响得分的重要因素。如上面一例,将发动“西安事变”的发动者说成张学良一人,实际上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人发动的,而且对事件背景的分析也有不妥之处,这些错误会使材料的说服力大打折扣,从而无法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误区三:直说结果,缺少分析。
  

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史铁生曾经说过:“困难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

如果不去寻找意义,生命就真的没有意义了。”他二十一岁因病残疾,大半辈子坐在轮椅上,晚年还受尽疾病的折磨,著名的《病隙续谈》(《病隙碎笔》)也是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辛苦完成的。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坚强的史铁生还被认为是近代最爱笑的作家之一。只有筑起心中坚强的墙,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选自高考二类文《雕琢心中的天使》)

【误区揭示】:这个例子是议

论文写作中论据使用失误的典型,这种运用方法一般是“材料+结果”的形式,它缺少的恰恰是能使文章“深刻”“说理透彻”的重要一环——剖析。在上面文段,作者给出了史铁生这个素材,然后直接给出结果“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至于史铁生究竟是怎样“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的,这种雕琢的过程表现出人物怎样的精神并没有深入剖析。解决这种病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强化“剖析”意识,二是学会“

剖析”方法,比如假设剖析、因果剖析等。

误区四:一味堆砌,缺少联系。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了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

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 选

自高考作文《面

对挫折》)

【误区揭示】:写议论文少不了论据,但是不是把几个论据堆砌在一起就可以了呢?显然不是的,上面文段举出两个人物事例,却不对两个事例之间的关系作任何剖析,只是简单地排放在一起,这样用材料有什么论证效果呢?像这种运用人物材料的作文在高考中比比皆是,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议论”必须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光摆事实是没有用的。像上面的材料,第一段后要剖材料与主题的关系,第二段后也要剖析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最后还要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再深入剖析与主题的关系。

正确使用论据的技

技巧一:引用、举例相结合。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钉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
  

运用指南】: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白居易”三个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突出呢?

技巧二:同类互补,深刻剖析。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选自高考满分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运用指南】: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但要注意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

共同作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上面文段以“直面挫折,化解痛苦”为中心,联想到两个具有同样性质的人物:苏武、王昭君,然后又

对两个人物所蕴含的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技巧三: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选自高考满分文《 轻松起跑》)

【运用指南】: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如上面文章,将“贝多芬”“居里夫妇”“陶渊明”同“别里科夫”“葛朗台”进行对比,两类人物的精神高、劣显而易见,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地突出。

技巧四:连续设问,强化论证。
  

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苹果熟了掉下来砸着苹果

树下的人也是司空见惯的,可苹果掉在牛顿头上却“砸”出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砸”出了奠定物理力学基础的三大力学定理,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能说牛顿是因为比我们多了份机遇才有如此伟大的创造吗?假如曾经有苹果砸在你头上,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你是在抱怨今天真倒霉,一出门就被苹果砸到了呢,还是在庆幸自己真幸运,然后赞叹苹果的味道真好呢?其实,上帝给每个人的机遇是平等的,重要的是你是否用心去发现并珍惜它。机遇像一块粗糙的石头,只有在雕刻家手中才能获得新生。而你和雕刻家遇到粗糙石头的概率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像牛顿这样的“雕刻家”拥有执著追求的精神,才有伟大的创造。 

【运用指南】: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事实论据需要同剖析论证结合起来。可以针对事件,从事件的原因、本质与发展入手,运用假设思维、因果思维连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

“问”与“分析”的过程中破解事件的内涵。如上例,针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事件,连续发问,多角度、多层次探究事件蕴含的内容。说理有据,论证有力。 总之,一篇议论文要充满说服力,其论据的选用是有一定的原则的,我们只有注意这些了原则,我们的议论文才能更有说服力一些。否则,尽管我们都举了许多所谓的论据来证明中心论据,那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