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玉的诅咒

 小说故事收藏馆 2020-01-09
“小玉李娃”专题衍说

  霍小玉是个单纯的女人。

她对于世事的认识是简单的。她是大唐宗室霍王的小女儿,霍王在世的时候,非常喜欢她。她15岁“上鬟”的那一年(古代女子年十五加笄叫“上头”,也叫“上鬟”),霍王给她定制了一只紫玉钗,单给玉匠的报酬就花了一万钱。她的母亲净持虽然是霍王的婢女,但因为霍王宠爱,母女俩都拥有优裕的生活,小玉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霍王去世,母女俩被撵出霍王府。做母亲的为了保全女儿的身心,虽然已沦为“倡家”,却从未让女儿接触狭邪之事,而是谨慎央人,寻找一个才貌相当的好小伙子,以让女儿托付终身。霍小玉16岁就遇上了李益,应该是离开霍家不久的事。她的视野、行事习惯、思维方式,带有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的气质气息。

她对于人的认识还是“文艺”的。小玉喜好诗文,平素最爱的诗句是“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偏偏这句子又是李益的。未见人面时,她早于诗文中想象过这个才子,整天吟咏思慕;于是当真人从诗页中走进她的庭院,她眼里看到的人也只是她愿意看到的人罢了。她相信对方说过的所有的话,因为这些话与她的想象是那么的契合。

她对于未来的设想更是虚幻的。当她拥有眼前幸福的时候,她有过恐惧,生怕失去,所以在“第一夜”就让李益写下誓约,以山川为喻,指日月为证。两年后,李益要外出做官,并回家探亲,离别之际,二人有一段交心的话。小玉说:“凭你的才华和名望,想跟你结婚的人太多太多,再说你没有正式的妻室在家侍奉父母,家里肯定要安排你结婚。但是你现在22岁,我18岁,希望再给我8年的时间让我过完一辈子的幸福时光。等你30岁的时候,你成家,我出家,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李益说:“一辈子我都嫌短,你别瞎想。”这段对话,看上去两个人都很认真,很用心,但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只是小玉并没有意识到。小玉没有想8年当中会发生什么,8年以后又该如何,更无暇细品他们两人的关系对他们各自、以及各自的家庭家族所具有的意味。

李益对霍小玉当然有真情。

他对于遇见霍小玉是惊喜的。李益20岁来到长安,考中进士。因准备参加第二年的吏部选拔,于是滞留京城。他出身于清贵的名门世族,虽然眼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太好,但门第却是高的,对于自己的才貌一向也很自负。他广泛地在名妓当中寻访,希望找到一位理想的女伴,久久未能如意,说明在这方面他颇为挑剔。霍小玉情趣高雅,体态飘逸;诗书音乐,无不精通。尤其是生长于豪门之家,心性不俗,与坊间那些特殊职业的女性截然有别。所以他觉得自己是修到了福了。

他对于霍小玉赋予自己的深情是感动的,小玉的身世、以及她对自己的托付与期待也让李益心生怜爱。霍小玉并非把他当成“恩客”,而是作为“丈夫”;而他也愿意一生照顾小玉。当然,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他的婚姻,在花陌柳巷里寻访佳人,不过是来京城的士子们惯常所有的时尚行为罢了,他们在昭示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的同时,附带展现一下人品魅力,在韵事里享受欢乐,也收获名声。不过小玉的单纯和认真,时时让李益觉得羞惭,他答应白头偕老,这个承诺是有一定的“负责任”的意思在里面的。

最终,他对负心于霍小玉充满愧疚。李益回家探亲,发现他的母亲早已给他说定了婚约,是卢姓的名门大族,而且是表亲。依照与霍小玉的约定,他至少8年内不能结婚,这个理由他没办法跟母亲提出。那么有没有可能他一边跟卢氏结婚,同时保持与霍小玉的关系呢?也不可能。因为他即便是说服母亲,摆平卢氏,小玉也不会答应――当初8年的约定就是拒绝与人分享的表达。权衡之下李益只好放弃了小玉,试图以自我消失的方式,断了小玉的念头。

但是豪侠黄衫客把李益硬生生地拖到了小玉的家。长安的“风流之士”和“豪侠之伦”,对于李益的负心,为什么纷纷谴责愤怒,而不是像《莺莺传》里张生的朋友们那样夸赞张生痛改前非、悬崖勒马呢?大概是因为李益辜负这么单纯而痴情的小玉太过残忍了吧。黄衫客并不是去催命的,而是想让他们和好,而和好的方式兴许是李益可以享“齐人之福”(孟子写过“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因为黄衫客本人家里就有八九个美丽的姬妾。长安的“正义之士”们想来也不会建议李益为了小玉连婚也不结的。他们不明白,在小玉和李益之间,这不可能。

于是霍小玉死了。死前发了个诅咒,说死后要化为厉鬼,让李益的妻妾不得安宁。果然,她不但毁掉了李益与卢氏的婚姻,还毁掉了李益之后两三回的再婚,连李益平素交往女友,也一样被诅咒笼罩,不得安宁。可见小玉死后,对李益的负心丝毫不能释怀,她始终想不明白:“天下岂有是事乎!”天底下难道竟会有这样不讲道理的事情,天底下竟会有这样不讲信用的人。涉世未深的小玉,真的是没有办法理解。

  李益实有其人,做过地方官,也做过京官,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小说《霍小玉传》托李益说事,其中关于他的家族背景、升迁的履历、交往的某些人际关系,甚至于与卢氏成婚、性情上的猜忌好妒等,都有真实的影子,但也并不能说小说就等同于真人。李益的诗好,倒确是真的,比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写情》)等,都是脍炙人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