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拟天地成卦(观物93)

 昵称29595630 2020-01-10

拟天地而成卦,这是易学中最被诟病部分。古往今来的易学大师绞尽脑汁把揲筮过程解释清楚,让大家认为这不是迷信。揲筮尊天地之道,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虽然大家尽力了,但是,依然没有避免后人的怀疑。今天,我又接过了大旗,试着对揲筮进行干净的解释,毕竟通天地,解悬疑,确实太离奇。不是常人所能信服的。我的信心也不足。

卜筮就是象数理占之占。如果用《周易》解犹疑,辨吉凶,首先解决成卦法,然后是断卦法。孔子《易传》中记录了成卦之法。但是,断卦之法却失传了。所以我们今天也只能说一说成卦之法。用蓍草,四营十八变的成卦法,源于《系辞传》。

孔子《易传》中,拟天地成卦法原文: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大衍之数五十”:蓍草棍或竹签50策(每根为1策)。为拟大衍之数,也为蓍数。

“其用四十有九”:蓍草50策,取出1策放在旁边不用。用49策。为拟大衍之用数。

“分而为二以象两”:蓍草49策随机分左右两堆。拟天地两仪,左边象天,右边象地。

“卦一以象三”:左右两堆蓍草,左为天策数,右为地策数。从地策数拿出1策。拟天地人。左堆蓍策,象天,右堆蓍策,象地,从右堆蓍策拿出1策,象天地生人。按古人观念:天地交后,由地孕育生人。天地交,天提供智慧,地提供身体,由地孕育出人。所以从地策数中拿出1策。

这里要注意弄明白,揲筮的目的是向天地求智慧,决犹疑辨吉凶,所以,从地策中拿出的一策是拟人的。这一策是无用的。左右两堆天地策数现在是48策。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天体为四,即日月星辰。地法天,地体为四,即水火土石。四数以成体。天体四象可以说尽天道。天行为日月星辰天体运行,则产生暑寒昼夜,然后四时成。四时为春夏秋冬,为昊天四府。揲之以四,就是分别对拟天的左策堆进行去四。地法天,拟地的右策堆也进行去四。说白了,就是分别除以四,余数。能够除尽的,余数为四。

“归奇于扐以象闰”:上一步求余数,左堆策的余数,右堆策的余数,以及从右堆策拿出的一支策,在揲筮过程中,都是扐来手指之间的。这就是“归奇于扐”。这三个数(天的余数,地的余数,代表人的1策)拟纪年的闰年。闰是指多出来的。也是多余的数。所以,这三个策数是无用的,揲筮过程中,把象闰的策数,放到一边不用。

 演策到此,左堆策和右堆策合并。

“五岁再闰”:承上,左右两堆策合并后,再一次进行,“分两仪,取地仪一策,然后象两仪的左右两堆策分别揲四,归奇于扐”这样又一次,得到两堆策。

演策到此,左堆策和右堆策合并。

“故再扐而后卦”:承上,左右两堆策合并后,再归奇于扐。即分两仪,取地仪一策,然后象两仪的左右两堆策分别揲四,归奇于扐”这样又一次,得到两堆策。所以“故再扐而后卦”的意思是:再次归扐而后,就开始成卦了。其实,经过三次归扐,也就是三次变化,才能取定一爻。如果想最终完成六爻,需要经历十八次归扐,就是经过十八变,才能成一六爻卦。

演策到此,左堆策和右堆策合并。经过了三次归扐,手中的策数或者眼前剩余的策数有四种情况:24策,28策,32策或36策。如果剩余的不是这四个数,说明你揲筮归扐的过程出现了错误,必须重来。

24策为4×6,所以为老阴;

28策为4×7,所以为少阳;

32策为4×8,所以为少阴;

36策为4×9,所以为老阳;

    古人总结为:四营成一变,三变成一爻,十八变成一卦。四营指:“分两仪”为一营,“挂一”为二营,“揲四”为三营,“归扐象闰”为四营。

以上是对孔子《易传》成卦法的解释。只懂得这些,确实可以得到一个卦来指导迷津了。但是我们学习《周易》不能止步于此。我们必须弄清楚揲筮策数变化的易理。

北荒来客

2019.10.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