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hyqg8 2020-01-10

文/梨江水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得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线,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写出的生命体验性质的生活散文。它是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之一,更被誉为鲁迅杂文《我们今天如何做父亲》的姊妹篇。

纵观全书,它主要记录的是大儿子华安与小儿子华飞在小时候的成长点滴。虽读着很像日记,但笔者却从龙应台那尖锐犀利的文字里,深刻体会到了做妈妈对孩子的那份殷殷之情。同时,也让笔者反思,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真正良好的教育。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而关于这个问题,一位评论者也是一语中的的说明:

肯花时间等孩子慢慢来,这是母亲的温柔。但更要懂得适时的放手,这是母亲的智慧。教育就好像父母与子女间的拔河角力,大概持平才是最完满的状态

对此,笔者很是赞同。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无时不刻不在与孩子做着拔河运动:要不要快点吃饭,要不要快点写作业,要不要看电视玩游戏等等。

若是单凭“力度”,那孩子肯定是赢不了父母。可父母若能做出适度的让步,不但会将事情解决得圆合,而且还能收获和谐美好的亲子情感。

而这里的适度让步才恰恰是教育当中的最可贵之处。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下面笔者就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算适度的让步。同时,也顺便带大家回味一下童年生活的天真和乐趣。

“没要紧,阿婆,让伊慢慢来。”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的那间凌乱的花铺。当龙应台跟老妇人要完玫瑰花后,便坐在台阶上等老妇人的小孙儿将玫瑰花绑好。

可在小男孩儿左绑右绑仍绑不好的情况下,老妇人生气地骂道:“死婴哪,这么憨慢!卡紧,郎客在等哪!”

这时,龙应台没有着急,她上前安抚阿婆:“没要紧,阿婆,阮时干真多,让伊慢慢来。”

而此时她的内心也同样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看着那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她对他说: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孩子你慢慢来”,多么柔情又有温度的话语呀,任人听了便心生暖意和无穷的动力。

龙应台没有去催孩子快点做,反而耐着性子等孩子做完,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龙应台是把做事情的快慢的选择权交给了孩子,她知道,就算她不说,孩子仍然会知道自己会快点做,自己等着就好了。

然而,就是这么简短普通的话语,在孩子短暂的童年里,却很少有家长将它说出口。

在他们看来,干什么都快的人,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慢一点就什么都赶不上了。

小时候上山去蒿地,我永远都是最慢的那一个,当妈妈看我落的实在太远的时候,就会站起身扯着嗓子喊:你沙楞的中吧,你想磨蹭到二半夜啊……

可通常的情况是,每次听妈妈那么喊,心里就会很害怕,导致的结果就是越害怕,就越惊慌失措的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会被落得越来越远。当我被落下的快看不着影儿时,妈妈就会不耐烦的高喊:你号脉呢!你想磨蹭到驴年马月去啊!啊?

看我不吱声,然后她会蹲下去继续蒿地,但仍不忘记小声嘀咕:等着你好吧,吃屎都撵不上不热乎的。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打小就被父母催着长大,干啥都要快,吃饭要快,写作业要快,干啥都要争第一。可结果,我却成了那个最慢的,最不想争的人。

而在内心深处,我也想把自己变得更好,更快,可是父母越催促,我就越是做不好,最后弄得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直到有一天崩溃,变得很自卑。

而在生活中,不仅我一个人在父母的催赶下长大,越来越多,甚至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的孩子也正在饱受我的催促。

为此对孩子,我深感愧疚,我知道自己错的有多么离谱。但好在我看到了这本书,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也明确了今后该怎样对待和教育孩子,那就是,在事情的抉择权里,家长要做出适当的让步,尽量不催促,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面对承担事情的后果。

与此同时,我也不会憎恨我的父母,我知道他们之所以会那么做,是因为对我有太多的期待,只是方式方法欠妥,如今我能借鉴对比并自省,也算是幸事一件。

“我真的哪里都没去。”

华安上学了,半年之后,龙应台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用车接了,毕竟只有十五分钟的路。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可是有一天放学,十五分钟过去了,安安没有到家,又过了十五分钟,安安还是没回,龙应台开始坐立不安。

当四十五分钟过去后,她彻底急了,便开始打电话问和安安一起放学的伙伴,在小伙伴都说“我到家,他就自己走啦”之后,龙应台拎着汽车钥匙,准备出门寻找,就在她刚要开门时,门铃响了,是华安。

只见华安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你到哪里去了?只有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了什么?”

“我跟小伙伴们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

龙应台不信。

华安很气愤:“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看安安生气的样子,能猜到孩子没说谎,于是她安慰安安说:“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你晚到家妈妈害怕,你懂吗?”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事实是,华安真的哪都没去,他只是在路上贪玩,一会儿看看蚂蚁,一会瞅瞅松鼠,有时甚至还会去路旁的工地去寻找宝藏。

而作为妈妈的龙应台,并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是尊重孩子最微小隐秘的的小心思,并给予孩子最真诚的关爱,让他知道妈妈很爱他,但也很为他的安全担心,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妈妈的着急。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孩子像华安那样迟迟不回家,大部分孩子在回到家后不是挨训就是挨打吧!

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因为家附近有一条河,每次放假都会有不少的孩子去河里玩。夏天时候去洗澡捉鱼,冬天时候去凿冰打滑。

而这属于孩子们唯一的快乐天堂,却离我们远之又远。

因为妈妈不让我们去,害怕大水把我们冲走,或是怕我们掉到冰窟窿里淹死。

可那条河离我家实在太近了,每次只要有小伙伴去玩,我们姐弟俩总能清清楚楚听到他们欢快的叫喊声。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那是冬天的一个上午,我和弟弟实在是按捺不住,便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就溜出了家门。

当出家门的那一刻,我们就撒欢尥蹶子,兴冲冲地往河套那跑。

如我们所愿,我们不但打出溜滑,还凿了冰,摸了鱼,可就在我们想要过那用石头一个一个搭起来的小桥时,弟弟没踩稳掉河里去了,我一着急,也跟着掉下了河。四只鞋无一例外都湿透透的。

这事要放现在,真不算什么事,回家换双鞋就完了。可是对于当时一人只有一双棉鞋的我们来说,那真是戳篓子了。而且妈妈千叮万嘱不让我们去河套玩,我们不但去了,还把鞋弄湿了,她肯定会知道,也肯定会打骂我们。

然而小小的我们也不傻,我和弟弟合计把鞋弄干了,回家再撒个谎就说去村南头玩就行了。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本想着用细土把鞋面盖满,然后在野地里疯跑。这样随着细土变成泥巴,再慢慢变干,鞋面也就看不出什么异样了。

可是,冬天实在太冷了,那鞋都冻冰了,冻得脚丫冰凉冰凉的,而且我们真的是穷尽办法,可最后都无济于事。

为了能蒙混过关,本来三点回家吃饭,我们寻思晚点回家兴许更好点。但都四点半了,鞋还是没干,而妈妈也扯着嗓子喊我们回家吃饭很多声了,如果再不回家,就真出事了。

果不其然,当我们到家时,我和弟弟并排站在屋门口,妈妈咬牙切齿的问“你们上哪了?招呼那么多声,没听着吗?”

还没等我们把话说出口,只见老妈往我们鞋上一瞟,而后“Duang,Duang,Duang,Duang”,我和弟弟一人踢两脚,一人给两杵子,被妈妈踢一个晃荡,她老人家的嘴里还不停地数落河套啊鞋啊怎样怎样。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时至今日,妈妈踢我的那两脚,我仍然都历历在目。可我却一点都不埋怨她,因为我知道妈妈不让我们去河套玩,都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毕竟因为小孩贪玩被洪水冲走,掉冰窟窿的确有其事。而这些,也是在我已为人父母之后,才真正的感觉体会到道父母对子女的担心,都是源自内心最深沉的爱。

同样的,因为这本书,让我对比反思究竟怎样表达和教育,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那就是给孩子留出适当的空间,和足够的尊重,不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的事,与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真诚的和孩子沟通,给予他们心灵更多的关注。

“我没有偷,我没有做错事。”

华安的的好朋友弗雷迪,因为去超市偷东西被抓,所以龙应台被超市负责人叫去领孩子。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庆幸的是,超市的人并没有报警,或者对小孩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反而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安慰。

可是,弗雷迪却声称是华安叫他偷的,这让龙应台有点意外,但她并没有生气,反而是蹲下来对弗雷迪进行温柔的开导。

后来通过对话得知,弗雷迪在说谎,一切都是他自己想的,跟华安没关系。而龙应台也问过华安,华安坚持说:“我没有偷,我没有做错事。”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超市的温暖举动和龙应台的镇静自若。她不但没有责怪弗雷迪诬陷她的儿子,而且还说华安知道好朋友去偷东西却不制止,这是分赃,与弗雷迪同罪,并让华安心服口服的接受惩罚扫院子。

可是,在我们周围,又大多数孩子在幼年时都做过偷东西这样的事,但最后的结果却并没有像华安和弗雷迪那样幸运,被妈妈温柔以待。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清楚记得小时候的一天夜里,在爸爸妈妈都熟睡之后,我偷妈妈的钱。因为害怕弄醒妈妈,当时我就屏住呼吸,一点一点的将身子挪到妈妈的脚下。

我知道妈妈平时会把钱放在裤子兜里,再将裤子放到脚的旁边。于是,我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四处寻摸,直到摸到妈妈的裤子,我才轻轻的长舒一口气。因为黑灯瞎火的什么都看不见,加上害怕弄醒妈妈,所以掏出的东西我就都藏了起来。

庆幸的是,那次我居然成功了,而且我还用钱买了我之前没吃过的小饼干。可我那会儿只认识一块钱,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偷了多少钱。我本以为妈妈不知道,或者知道了肯定以为是弟弟干的。

眼看就要到中秋节了,妈妈要用钱去集上买肉买点家用。就在这会儿,她才知道她的钱没了,而且还不是少数,80多块。80多放到现在倒也没什么,可放到二十几年前的我家来说,那是救命钱。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当妈妈知道她兜里的钱没有了的时候,她疯狂的去玉米地和场院翻找,在没找到的情况下,她又问弟弟,吓得弟弟哭鸡鸟嚎的说没偷。

我寻思这件事会这样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妈妈在房后的柴火棚里,堵住我说:“我裤兜里的钱,你拿了没?”我说没拿,妈妈提高嗓门又说:“到底拿没拿?”我还犟嘴说没拿。

这时,妈妈扭头就朝屋里走去,不一会儿,就拎把菜刀朝我走了过来,手提着我衣领子,眼冒凶光,嘴里还恨恨的叨念着:“王八糕草的你,我让你嘴硬,我今天剁了你,说,你到底拿没拿?”我记得当时我被吓得哇的一下大哭起来,并乖乖承认我拿了。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供销社的人告诉了我妈,说我总去买吃的,这时妈妈才知道我偷了钱。而且,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我偷了那么多钱,并彻底认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而妈妈拿菜刀逼问我的事,弟弟还时不时的拿这件事嘲笑我。

尽管妈妈的做法确实有些吓人,但妈妈却用她的言行告诉我,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豆瓣8.8分《孩子你慢慢来》:适度的让步,才是良好教育的开始

而通过这本书,我也彻底理解和明白妈妈当时的无奈和愤怒。同时,我真的很感谢遇到《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是它让我知道,在孩子偷东西时,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训斥埋怨孩子,而是蹲下来,用适当的方法跟孩子沟通,问他到底为什么偷东西,告诉他偷东西的后果会怎样,比如爸爸妈妈会着急,或者会被警察带走等等,只有让孩子明白这些,孩子才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然后再加以改正。

至此,我也终于明白,《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它并不是对传统母爱的歌颂与赞扬,它是让我们在品读回味内容的同时,要学会深入思考和深刻反省,告诉我们究竟怎样做,才算是最良好的教育。

没错,就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在父母与孩子在不断做拔河运动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适当的让步,而这不仅是教育当中最可贵之处,还良好教育的开始。

同时,还是让笔者我学会对往事包容和理解,让我知道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假如我不曾遇到它,也许我对童年时妈妈的做法还理解的不太深,或者我还会延续妈妈的方法,去对待孩子今后所犯下的错误。但幸好我遇到了,懂得了,也理解了。

而到这,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龙应台的这本书,诚如一位读者所言:在那么犀利和尖锐的文笔下隐藏着另一种柔情似水的温暖,对两个孩子恰如其分的成长描写既不刻意煽情也不矫情挖掘,可点到为止的细腻和温存却让读者有了久违的幸福和感动。与此同时,更让笔者我忆起那斑驳褪色的童年,与感受母亲那颗拳拳的爱子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