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溪古代乡贤图》(周忠庆白描图)

 板桥胡同37号 2020-01-10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曾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陈山。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入唐后,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性情刚烈,直言敢谏,被唐太宗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81岁去世,谥号文懿 ,配葬昭陵。

 
沈恒(1110年—1199年),字维时,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及第,授太常寺博士,后任太府卿、朝奉大夫兼督明州市舶司管内劝农使。乾道六年(1170年)致仕,筑室定居于鸣鹤。沈恒学宗北宋程颢、程颐,致仕后在其私宅“海隅书屋”讲学,从学者纷至沓来。因村只有一座小木桥,往来不便,沈恒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捐资造桥,门人万琦等人感念师德,定桥名为“沈师桥”。庆元五年(1199年)沈恒病故,终年90岁。 
黄震(1213年—1280年)字东发,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任吴县尉,后摄吴县、华亭及长洲县事,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咸淳三年(1267年), 黄震任国史馆检阅,参与修纂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等。后出为广德郡任通判,后历任绍兴府通判、提举江西常平仓司、江西提点刑狱、浙东提举。南宋灭亡后,黄震隐居于泽山(在今三北镇),后寓居鄞县,讲学著述。元至正十八年(1281年)病逝故里,享年69岁。

 
孙燧(1460年—1519年),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福建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以才节著称,政誉清廉。正德十年(1515年),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江西。适逢宁王朱宸濠图谋作乱,孙燧坚决不愿同流合污,结果被宁王设计谋害。王守仁平乱后,定孙燧为首功,并遣使护其灵柩归乡。明世宗朱厚熜即位,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忠烈。 
高翥(1170年—1241年),南宋江湖派诗人,原名公弼,字九万,号菊涧,少有奇志,不屑于科举功名,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有“江湖游士”之称,晚年贫寒,在上林湖畔筑茅屋容身,自署“信天巢”。著有《菊涧集》20卷,《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菊涧集》1卷。

 
明朝灭亡后,南明政权建立,慈溪现境有3位乡贤曾在南明政权供职。余姚烛湖(今横河镇孙家境村)人孙嘉绩被任命为九江道兵备佥事,余姚孝义乡熊家村(今慈溪周巷镇熊家村)人熊汝霖任户科给事中,慈溪师桥昭十三房人沈宸荃为山西道监察御史。
孙嘉绩(1604年—1646年),原名光弼,字硕肤,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不久,改兵部主事。
熊汝霖 (?—1648年),字雨殷。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曾授福建同安知县,崇祯十四年(1641年),升任户科给事中。熊汝霖屡屡上书谏诤,猛烈抨击朝政之腐败,引起崇祯皇帝不满,借故将他降为福建按察司照磨。弘光政权建立后。熊汝霖官复原职,但马士英、阮大铖等权臣热衷于结党行私,争权夺利,弘光皇帝只知纵情声色,熊汝霖悲怆地离开南京。
沈宸荃(1615年—1652年),字友荪,号彤庵,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行人。任职弘光政权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中城,不久出任苏松兵备佥事。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大进攻浙江,占领杭州。余姚知县王曰俞弃官逃走,训导王元如迎降清兵,自署县事。孙嘉绩率健勇突入县署,擒斩王元如,在浙东首举抗清义旗,并邀熊汝霖加入,共掌军队,沈宸荃在家乡起兵响应。抗清队伍恭迎鲁王朱以海至绍兴,会师钱塘江。孙嘉绩任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次年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总视义师,熊汝霖升佥都御史,督师江防,沈宸荃擢右佥都御史督师,继而进兵部左侍郎兼副都御史。孙嘉绩与熊汝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人称“孙熊兵”。
孙嘉绩督师夹攻杭州时,方国安部不听调遣,导致溃败,并劫走鲁王,孙嘉绩追寻鲁王,因忧劳过度,患疾而卒,年仅42岁,赠太保,赐祭九坛,谥忠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归葬家乡烛湖寿山。
熊汝霖和沈宸荃随鲁王败退福建,驻扎长垣。两人为人耿直,不阿权贵,招致建国公郑彩嫉恨,他将熊汝霖及其幼子投入海中杀害。沈宸荃深入敌后,攻下福州所属各县,欲进而攻省城,遭到郑彩的妒忌而被阻。闽地尽失后,沈宸荃驻舟山,修城拒敌。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分兵渡海猛攻舟山,沈宸荃败走海上。次年在福建南日山附近遭飓风袭击,船毁人亡。
清乾隆皇帝追谥熊汝霖和沈宸荃为忠节。

高士奇,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康熙十年(1671年),授詹事府录事,迁内阁中书舍人。历任额外翰林院侍讲、侍读充日讲起居住官、右春坊右庶子、左春坊左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大清一统志副总裁、詹事府少詹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山东巡抚张汧以赉银赴京行贿东窗事发,涉及高土奇,休致回籍,居浙江平湖。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奉召入京任《明史》纂修官,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次随康熙帝西征噶尔丹,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升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