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捷 | 青年教师:如何将“短板”转化为“优势”

 老刘tdrhg 2020-01-10

青年教师:如何将“短板”转化为“优势”


什么是“短板”?什么是“优势”?让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


1968年,美国3M公司的西佛博士在一个研究胶水。他的最初目的是发明新型的强力胶水,但西佛博士最后却没有成功,他捣腾出一种胶水,黏性不仅没有比原来的更强,反而更弱了。公司决定不投资生产这种胶水,这项发明就被闲置了。

但西佛博士很执着,他坚信自己的发明必有用武之地。

在唱诗班中唱歌时,人们用些小纸片做书签,把歌词加以标示。但是纸片很容易从书上掉下来,而西佛博士则使用了自己发明的胶水,黏性虽然不够,但粘纸片是足够了。最让人喜爱的是,黏贴之后,很容易把纸片再取下来,反复贴。这正好符合了不断变化标示的需要。

“便利贴”就这样诞生了。现在大家都在用,这个小玩意改变了世界,也成了3M公司的代表性发明之一,为公司赚取了不菲的经济回报。

故事中的西佛博士的发明,看似为次品,有短板——黏性不强,什么东西都粘不住。但是,在不同的场合中,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你有明确的短板,你可以这样思考:
第一:承认短板,明确受到的限制;第二:构想满足限制而同时能发挥作用的方案。
说到青年教师,短板都是有的。短板确实是一种限制。以我为例,嗓音质量比较差,这点在一个语文教师身上,对教学质量构成三种限制:
第一限制:不能达到张口即技惊全场的效果。很多老师都觉得,朗诵好真的好。一张口,就能让学生觉得“很语文”,就有技惊全场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顺利开展教学。
第二限制:不能以老师的范读为教学主流。当教师的教学解读比较平常,教学设计比较平庸的时候,倘若范读功夫很好,可以通过不停示范,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范读,就成了教学的主流。可是我,不行,做不到。
第三限制:不能在师生互动中起到激活的作用。如果我朗读时嗓音足够好,一示范,就能激活学生,就能引领学生参与,还能在范读中埋藏许多语言文字训练点。但嗓音不好,就不能做到这些。

认清楚自己的短板,认识短板中的限制,接下来就要构想“满足限制而同时能发挥作用”的方案。

No.1

改变的第一步:既然不能够张口即技惊全场,不如就慢慢暖场。
嗓音不好,就慢慢读,渐入佳境佳境。可以选择朗读较长的一个片段。如果朗读短句,很快就结束,短板就暴露。朗读长段落,再配合背景音乐,慢慢地介入。也许,起初学生觉得老师读得不怎么样,但只要老师越读越投入,就能越读越精彩,最后读出震撼效果,也是有可能的。这就是针对第一个限制做出的改变。

No.2

改变的第二步:既然教师的示范不能成为主流,不如让学生的朗读成为主流。
老师读得不大好,就不要强求自己读,可以转变思路,让学生多读。老师就指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好了,教师的指导到位了,依然能因为“朗读”而营造美好的教学氛围。短板也就成为了特长。

No.3

改变的第三步:既然不能在互动中起到激活作用,不如让学生之间相互激活同伴。
课堂的灵动性,就仰仗于师生的互动,教师的朗读效果不佳,很可能无法在师生互动中找到共同的关注焦点,无法朝着共同的方向发展。但反过来想,老师的能力弱,可以点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能力变得强大起来。这样的“互补”符合阴阳互动的文化,刚刚好。
青年教师在转化短板中,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提升空间。既然嗓音不好,就不要一味苛求,音质不优美,但你可以在情感投入上更多用心。例如,朗读短篇小说《桥》,你可以更加用心的去模仿老汉“沙哑地喊话”,“冷冷地说”,或者是对老汉的“吼声”用心去读,以真情投入去感染人。同理,比如说读《草船借箭》,其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你就可以把自己当作周瑜,读出周瑜的心机;还可以把自己当作诸葛亮,读出诸葛亮的沉稳。再比如说朗读《晏子使楚》,可以特别用心的去体会晏子面对楚王的心情,面对楚王派出侮辱自己的使者的心情,以晏子的体验,晏子的角度去读,不需要字正腔圆,只要读得像晏子就好。来看《晏子使楚》中教学指导的实录,看看如何转化这一短板——

师:请大家注意阅读任务:1、默读故事。2、在你感觉语言  “妙”处做记号。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个故事。

生:我觉得晏子说的这句话最妙。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就这一句话,楚王就没话说了,只好让人开城门迎接晏子,因为如果不开城门,楚国就会变成狗国。

师:这句话中,晏子用了一个我们小学生都会用的关联词,“只要……才……”将了楚王一军。你觉得,这个关联词还能替换成什么样的关联词呢?

生1:我替换成:因为访问狗国,所以从狗洞进去。

生2:我替换用:只要访问狗国,就从狗洞进去。

生3:我替换成:如果访问狗国,就从狗洞进去。

师:大家替换后,意思都接近,都可以使用。但你们仔细对比,哪一个关联词使用得最恰当?

生:还是“只有……才……”

师:是啊,语言的力量,就源于精准地用词,要找到并使用唯一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我也有个发现,晏子在说话之前,做了一个不起眼的动作“看了看”。你来表演,晏子是怎么看?

生:表演“看了看”。

师:这一“看”,展示了晏子的自信,也和他说的话配合成为一种语言的力量。这就是言行合一的力量。大家一边体会,一边尝试,练习着自己读一读。

生:尝试练习读片段。

青年教师的短板可能各式各样,其实都可以通过思维来解决。有的老师,字写不好,可以让孩子一起对书写进行审美与纠偏,大家关注的是“如何写得更好”,而不是关注“老师写得好不好”。有的老师不善于写作,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索“文章写作的秘密”,一起学习如何写作,成为学生的伙伴。这样一来,总不至于不懂装懂,更不会弄巧成拙。
我还有一个短板——
我的听力不好,所以我常侧耳倾听,这让我的教态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最美姿势”。弓着身,侧耳倾听学生的发言。其实,真的是因为我有短板——听力确实不好。不过,这一短板居然转变为我的优势,转变为大家模仿的长处。除非看到此篇,没人知道我的无奈。
所以,短板不是问题,关键是要能转化。青年教师,请让你的“短板”,转化成你的课堂“高光”,请散发出你个人独特的精彩。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研究院)



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