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重磅:中央部委公布全国531个开发区土地情况全部排名!你们排第几?

 吕振奎泉州师院 2020-01-10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近日,国家自然资源部开展了2019年度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工作,对全国531个国家级开发区进行了排名,目的是促进开发区提升土地供给质量。这个排名对认识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为此,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zsyznc)第一时间选取该排名供大家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排名

全国整体情况(共计531个,其中,工业主导型421个,产城融合型110个)

421个工业主导型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排名

开发区名称

排序

位次

开发区名称

排序

位次

广东福田保税区

1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8

漕河泾综合保税区

2

奉贤综合保税区

29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3

张家港保税港区保税区

30

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

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31

昆山综合保税区

5

廊坊综合保税区

32

安徽合肥出口加工区

6

泰州综合保税区

33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7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4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5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9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36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10

盐城综合保税区

37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1

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

38

广州保税物流园区

12

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9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

金桥综合保税区

40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

14

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

41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

合肥综合保税区

42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6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3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7

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4

广州保税区

18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5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9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46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20

厦门象屿保税区

47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21

厦门集美台商投资开发区

48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

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49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23

江苏吴江综合保税区

50

四川绵阳出口加工区

24

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1

太仓港综合保税区

25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52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6

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3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

27

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4

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

55

大连保税区

93

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

56

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4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7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95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58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96

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9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

97

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0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

98

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1

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9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62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100

淮安综合保税区

63

龙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1

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64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102

济南综合保税区

65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

103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

66

天津港保税区

104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7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05

珠澳跨境工业区

68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106

江苏武进综合保税区

69

嘉兴综合保税区

107

广州出口加工区

70

红河综合保税区

108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1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109

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72

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0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73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11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74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2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75

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113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

76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4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77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15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及双流园区

78

汕头经济特区保税区

116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

79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7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0

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

118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81

江苏常熟综合保税区A区、B区

119

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8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20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

83

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1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4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2

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5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23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6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

124

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7

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5

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8

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6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9

宁波保税区

127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

90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128

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1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9

南通综合保税区

92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130

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

131

镇江综合保税区

169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32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

170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133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71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4

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172

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135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

173

江苏常州综合保税区

136

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

174

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

137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75

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

138

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176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39

广东深圳出口加工区

177

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

140

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78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41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179

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42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180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43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81

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144

沈阳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

182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145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3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146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184

九江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47

宜春丰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5

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

148

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86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149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187

郑州经开综合保税区

150

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8

广东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1

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189

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52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190

山东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

153

芜湖综合保税区

191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154

贵阳综合保税区

192

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5

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3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6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

194

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7

松江综合保税区

195

唐山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

158

吴中综合保税区

196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159

浙江宁波出口加工区

197

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160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61

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

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62

舟山港综合保税区

200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3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

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

164

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

扬州综合保税区

165

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

203

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6

湽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4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67

马鞍山综合保税区

205

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

168

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6

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7

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45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8

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46

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9

厦门杏林台商投资开发区

247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10

吉林珲春出口加工区

248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11

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49

福建福州出口加工区

212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250

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213

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251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214

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2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15

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3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6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54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217

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5

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8

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6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

219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57

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220

福州元洪投资区

258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221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9

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222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

260

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

223

山东青岛出口加工区

261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24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262

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5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63

江阴综合保税区

226

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64

宁波大榭开发区

227

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65

福建福州保税区

228

石家庄综合保税区

266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29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267

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30

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68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31

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69

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232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270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233

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271

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34

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272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35

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73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236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274

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

237

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

275

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238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76

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

239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77

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40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278

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41

郴州综合保税区

279

贵安综合保税区

242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80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243

天津出口加工区

281

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244

衡阳综合保税区

282

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

283

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

319

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

284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

320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285

双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321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286

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

322

青浦综合保税区

287

南宁综合保税区

323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288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

324

辽宁大连出口加工区

289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325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0

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26

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1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27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292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328

临沂综合保税区

293

广东珠海保税区

329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294

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30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

295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31

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296

福州保税港区

332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7

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333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298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

334

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9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

335

黄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00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

336

福州台商投资区

301

洋山保税港区

337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302

潍坊综合保税区

338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

303

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39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04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340

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05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341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06

上海嘉定出口加工区

342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07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

343

威海综合保税区

308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344

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

309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345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310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346

江苏连云港出口加工区

311

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347

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

312

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48

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13

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349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314

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

350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315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51

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16

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352

金义综合保税区

317

江西九江出口加工区

353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318

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54

湘潭综合保税区

355

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

389

江西井冈山出口加工区

356

沈阳综合保税区

390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357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91

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58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

392

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359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

393

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

360

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

394

新疆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

361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

395

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62

烟台保税港区

396

宾西经济技术开发区

363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

397

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

364

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

398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

365

河北秦皇岛出口加工区

399

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66

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400

西安综合保税区

367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

401

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

368

营口综合保税区

402

南京综合保税区龙潭片及江宁片

369

泉州台商投资区

403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

370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

404

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

371

海南洋浦保税港区

405

成都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

372

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406

北海综合保税区

373

徐州综合保税区

407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74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408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

375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

409

贵州遵义综合保税区

376

满洲里综合保税区

410

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77

昆明综合保税区

411

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

378

银川综合保税区

412

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

379

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

413

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80

南昌综合保税区

414

福建泉州综合保税区

381

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

415

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82

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

416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383

潜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17

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

384

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

418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385

江西赣州综合保税区

419

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

386

哈尔滨综合保税区

420

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

387

内蒙古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

421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

388



110个产城融合型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排名

开发区名称

排序

位次

开发区名称

排序

位次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

中关村科技园区

37

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38

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3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9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0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5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41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6

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2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

43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

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44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9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45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10

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

46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11

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

47

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48

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

49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4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0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15

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1

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52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17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3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54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9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

55

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0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6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

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57

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22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8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3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9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4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

60

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5

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1

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6

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2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27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63

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8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4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

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5

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0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66

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1

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7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2

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

68

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3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9

苏州工业园区

34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

70

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5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1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36

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

72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73

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

92

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4

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3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5

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

94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76

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

95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77

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

96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78

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7

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9

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

98

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0

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

99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81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0

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2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

101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

83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

102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4

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

103

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

85

塔城边境经济合作区

104

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6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

105

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87

博乐市边境经济合作区

106

漳州台商投资区

88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107

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9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

108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90

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

109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91

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110

关于2019年度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情况的通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开发区提升土地供给质量,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工作,共有531个国家级开发区依据《2019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及汇总分析技术方案》及相关技术标准,对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监测统计。现将全国参评国家级开发区监测统计结果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9年度监测统计在2018年度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评价工作基础上开展,更新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按照自愿参评原则,参与本次监测统计的国家级开发区共531个,监测统计范围面积49.57万公顷,平均每个开发区面积约为0.09万公顷。按区域分,东部地区245个,中部地区112个,西部地区120个,东北地区54个;按管理类型分,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经济类开发区24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高新类开发区16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26个;按监测统计类型分,工业主导型开发区421个,产城融合型开发区110个。

  截至2018年12月31日,531个国家级开发区累计完成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30万亿元;实现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23.41万亿元,开发区二、三产业税收总额2.06万亿元,工业(物流)企业税收总额1.17万亿元。国家级开发区总体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引导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土地集约利用总体状况

  监测统计结果显示,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良好,土地利用程度、利用强度和用地结构稳步提升,但用地效益稳中有降。

  (一)土地利用程度显著提高。参评国家级开发区扣除河流、湖泊、山体等不可建设土地后,共有可开发建设土地47.80万公顷。其中,达到“三通一平”以上供应条件的土地42.32万公顷,土地开发率88.53%,比2018年度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36.62万公顷,占可开发建设土地的76.61%,土地建成率93.30%,比2018年度提高了0.31个百分点。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9.25万公顷,土地供应率92.74%,比2018年度提高了0.39个百分点。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开发有序、供应及时、建设充分,开发利用建设程度明显提高。

  (二)土地利用强度稳步提升。参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容积率0.96,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91,二者分别比2018年度提高了约0.02、0.01;建筑密度32.30%,比2018年度提高了0.72个百分点;工业用地建筑系数51.37%,比2018年度提高了0.38个百分点。国家级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比上一轮次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方式更趋集约。

  (三)开发区用地结构逐步调整。参评国家级开发区工矿仓储用地面积17.82万公顷,工业用地率48.65%,比2018年度提高了0.14个百分点;住宅用地面积5.80万公顷,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15.84%,比2018年度提高了约0.30个百分点。

  (四)开发区用地效益有所降低。参评国家级开发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8589.12万元/公顷,比2018年度提高了3.40%。工业用地地均税收达到656.64万元/公顷,比2018年度减少了4.41%。工业用地地均收入13139.37万元/公顷,比2018年度减少了2.17%。综合地均税收561.67万元/公顷,比2018年度减少了0.79%。人口密度81人/公顷,比2018年度减少了1.11%。

  三、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开发区集约利用状况及变化

  (一)不同区域开发区情况

  1.东部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用地效益相对较好,但闲置土地较上年度增加较多。东部地区开发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达到9659.55万元/公顷,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27倍、1.29倍、1.70倍;工业用地地均税收达到828.80万元/公顷,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94倍、2.18倍和1.71倍;综合地均税收达到727.41万元/公顷,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70倍、2.15倍和2.20倍。工业用地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均高于其它区域,产业用地特征突出。但土地闲置率比2018年度增加了0.05个百分点,增幅较其它区域多,应引起注意。

  2.中部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率最高,土地利用强度水平仅次于东部地区,土地产出效益较上年度下降明显。中部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率达94.84%,高于其它区域。建筑密度、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分别达到34.95%、1.00和0.92,排在首位或次位,土地利用强度位列东部地区之后。但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分别为426.32万元/公顷和429.05万元/公顷。在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较上年度增加13.51%的情况下,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分别比2018年度减少了8.45%和2.47%,产出效益有明显下降。

  3.西部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工业用地率明显低于其它区域,工业用地效益较上年下滑明显。西部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工业用地率分别88.99%、38.11%,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比2018年度增加了7.21%,但是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大幅下降了24.83%,仅为380.88万元/公顷,明显低于其它区域。经测算,西部地区省级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收入为0.36亿元/公顷,尚不到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的一半。

  4.东北地区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最低,工业用地投入持续偏低。东北地区开发区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分别为0.80、28.06%、0.72、48.51%,均低于其它区域,土地利用强度明显偏低。综合地均税收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为330.70万元/公顷。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为483.49万元/公顷,与去年基本持平。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较去年增加13.78%,但依然明显低于其它区域。从实际管理范围内土地投入产出情况看,工业用地地均新增固定投资强度不到批准范围内的八成,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不到七成,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低于批准范围。

  (二)不同类型开发区情况

  1.高新类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最高,经济类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较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总体来看,高新类开发区土地开发率、土地供应率、土地建成率、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人口密度均为全国最高。其中,土地供应率和土地建成率分别达到95.57%、95.13%,分别是经济类开发区的1.03倍、1.02倍,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分别达到1.06、0.97,分别是经济类开发区的1.15倍和1.11倍;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人口密度分别达到9436.68万元/公顷、801.14万元/公顷、624.72万元/公顷、106人/公顷,分别是经济类开发区的1.15倍、1.42倍、1.24倍、1.50倍。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产业用地特征明显。工业用地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分别达到66.69%、55.51%,为全国最高,但土地建成率、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均为全国最低,分别为83.22%,0.68、30.20%。用地效益与高新类开发区也存在一定距离,但与2018年度相比,其土地开发率、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涨幅分别达到2.77%、4.44%、6.37%、4.06%、2.83%,增长幅度大于其他两种类型开发区。用地效益方面,综合地均税收最高,达684.11万元/公顷。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和综合地均税收与2018年度相比分别增长4.36%和5.91%,较其他两类开发区增幅明显。

  经济类开发区建筑密度达33.04%、为全国最高,土地开发率、土地供应率、土地建成率分别为87.92%、92.67%和93.36%,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用地状况整体好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但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均最低,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6%和90%。

  2.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日趋集约,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下滑。

  根据综合评价和监测统计结果,分别以2018年度评价时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为基准值100,综合测算2019年度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101.58,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97.91。

  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工业用地率达到58.58%,超过产城融合型的2.41倍。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分别达到33.39%、0.91、51.83%,工业用地地均税收、综合地均税收分别达到664.55万元/公顷、573.42万元/公顷,均高于产城融合型开发区。

  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开发率、土地供应率、土地建成率分别为90.50%、94.99%、95.49%,均高于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为9548.09万元/公顷,工业用地地均税收为609.71万元/公顷,综合地均税收为532.81万元/公顷,分别比2018年度下降27.73%、5.66%和4.15%。土地闲置率为0.19%,比2018年度上升了0.13个百分点,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较不理想。

  四、开发区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一)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普遍较好,但土地整体集约利用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参评国家级开发区中,土地开发率超过90%的开发区超过6成(64.78%),土地供应率超过90%的开发区超过7成(71.94%),土地建成率超过90%的开发区超过7成(74.39%)。同时,综合容积率达到1.0的开发区仅有3成左右(34.83%),建筑密度达到30%的开发区6成左右(61.77%)。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中工业用地率超过50%的超过7成(74.82%),有8个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已经转变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其中工业用地率已不足30%。国家级开发区内土地供应和开工建设情况较好,但开发区用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利用强度仍存在进一步挖掘潜力。

  (二)开发区用地效益呈现下降趋势。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家级开发区经济、人口数据总体较上一年度明显下滑,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工业用地地均收入、综合地均税收、人口密度与2018年度分别减少了4.41%、2.17%、0.79%和1.11%。部分开发区投入产出效益偏低,有57个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3000万元/公顷,有79个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在100万元/公顷以下,有27个开发区综合地均税收在100万元/公顷以下。开发区用地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开发区闲置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土地管理绩效有待提升。本年度参评国家级开发区闲置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存在闲置土地的开发区共计41个,占参评开发区的7.72%;闲置土地面积433.08公顷,土地闲置率0.11%,比2018年度增加了0.03个百分点。对于个别仍存在一定数量闲置土地的开发区,需积极挖掘开发区土地绩效管理潜力,进一步加强用地的供后监管和存量用地盘活力度。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国家级开发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应努力打造创新高地,推动产业升级,在落实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有关部署,健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机制,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一)探索差别化政策管理,引导开发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实施差别化用地管理政策,保障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发展用地需求,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适当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用地比例,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用地供给,引导高新产业集聚,提升开发区用地效益,逐步实现以用地供给驱动开发区产业结构优化,以节约集约用地驱动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开发区土地利用政策,对发展较好、用地集约的开发区,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给予适度倾斜。

  (二)严格土地管理,推动闲置土地处置,切实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继续实施“增存挂钩”机制,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管,加大对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探索、创新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机制,大力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提高存量建设用地供应比例。将经批准的开发区四至范围落实到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上,结合执法检查与督察,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严格监管。

  (三)探索开发区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细化监督评估工作。推动开发区监测统计成果应用,并与奖惩措施挂钩,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监测统计结果好的开发区优先考虑扩区、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监测统计结果不理想的开发区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对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低、发展长期滞后的开发区,予以警告、通报、限期整改、退出等处罚,推动实现既有升级也有退出的动态管理,促进开发区良性发展,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四)严格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合理、节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各类开发区用地均应纳入所在市、县用地统一供应管理,并依据开发区用地和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用地结构。推动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土地投资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的管控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加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积极推行在开发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助力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