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题:【艾灸】泄泻的灸法大全(纯干货,建议收藏)

 天下明医平台66 2020-01-10

导读:

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腹泻容易反复发作,有的随个人体质、季节、地域之不同,又有各自不同的兼证。



一.
疾病概述

泄泻以大便清稀为临床特征,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粪质清稀,甚或如水状;或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常兼有脘腹不适,食少纳呆,小便不利等症状,多由于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等形成脾虚湿盛而致泻。暴泻多起病急,变化快,泻下急迫,泻下量多,多为外邪所致;久泻则起病缓,变化慢,泻下势缓,泻出量少,常有反复发作的趋势,常因饮食、情志、劳倦而诱发,多为脏腑功能失调而成。

本病与西医学中的腹泻含义相同,可以见于多种疾病,凡属于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道激惹综合征、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以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泄泻在临床上的表现可以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急性腹泻的表现为发病急骤,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如水状,水谷相杂,或肛门灼热,大便热臭,小便短赤,口渴心烦等。慢性腹泻的表现为发病缓慢,腹泻迁延日久腹泻次数较少,粪质稀溱,黎明前腹部微痛,痛则欲便,或肠鸣而不痛,不思饮食,喜暖畏寒等

二.
艾灸偏方

偏方一

中脘、足三里穴、神阙穴、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进行艾条悬起灸,每次每穴施灸10~15分钟,每日炎治1~2次,重者可以每日2~3次,5次为一疗程。对小儿施灸时,术者食、中二指分开置于施灸穴位两侧预测温度及时调节施灸高度,以免烈伤小儿皮肤。

适用于泄泻兼发热恶蹈者。

偏方二

中脘、足三里穴、神阙穴、脾俞穴、肾俞穴、关元穴进行艾柱隔姜灸,每穴每次灸3-5壮,一般每日灸治1次,病情重者可以灸治2次,艾柱如枣核大,7日为一疗程。

偏方三

中脘、足三里穴、神阙穴、脾俞穴、肾俞穴、关元穴进行艾柱隔盐灸,取精白食盐适量研为细末纳人脐窝(神阙穴),上置生姜片与艾柱施灸,艾柱如枣核大。每穴每次灸3~5壮,一般每日灸治1次,病情重者可以灸治2次,7日为一疗程。对小儿施灸时,如小儿哭闹不便施灸时,可以改用艾条隔盐在脐上施灸,应谨防烈伤,最好在小儿熟睡时进行。

偏方四

中脘、足三里穴、神阙穴、脾俞穴、肾俞穴、关元穴进行艾柱隔附子饼灸,取适量附子切细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施灸时取附子末10克,以黄酒调和做五分硬币大小、厚约0.5厘米的附子饼4个,中央用针扎数孔,分别置于腹或腰背部位上,上置艾柱灸之。每穴每次灸3~-5壮,一般每日灸治1次,7日为一疗程。

偏方五

中脘、足三里穴、神阙穴、脾俞穴、肾俞穴、关元穴进行艾柱隔胡椒饼灸,取适量胡椒切细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施灸时取胡椒10克以黄酒调和做五分硬币大小.厚约0.5厘米的胡椒饼4个,中央用针扎数孔,分别置于腹或腰背部位上,上置艾柱灸之。每穴每次灸3-5壮,一般每日灸治1次,7日为一疗程。

适用于慢性腹泻、黎明前腹泻。

偏方六

中脘、足三里穴、神阙穴、天枢穴、内关穴,进行艾柱无瘢痕灸,端坐,在腹泻特效穴(足外踝最高点直下,精细皮肤交界处,左右各一穴),点涂蒜汁,黄豆大的艾柱放置于两侧或一侧穴位上(靠蒜汁将艾柱黏附),点燃施灸,待艾柱燃烧至12~1/3,自觉局部有灼烫时,去除艾柱,再涂蒜汁,置艾柱施灸,每穴每次灸7~9壮,每日2次,3~5天为一疗程。

适用于急性腹泻兼脘腹胀痛者。

偏方七

中脘、神阙穴、天枢穴、脾俞穴、肾俞穴、关元穴进行温灸盒灸,每穴每次灸15~30分钟,一般每日灸治1次,7次为一疗程。

适用于寒性腹泻及慢性腹泻者。

偏方八

中脘、神阙穴、天枢穴、上巨虚、下巨虚进行丁桂散天灸,取丁香、肉桂各等分,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施灸时取药未适量纳人脐窝(神阙穴),将脐填齐,上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四周勿使漏气即可。每日换药1次,5次为一个疗程。上面可以加用温热袋或点燃的艾条施灸10~15分钟,12次,增强疗效。

透用于小儿腹泻者。

【附注说明】

(1)注意饮食,忌食生冷.油腻.煎炸之品。

(2)灸治腹泻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慢性腹泻者,灸治时间较长,一般2~3个疗程。见效后仍需持续灸治一县时间,灸治次数可以为隔日或31次。

(3)如配合腹部按摩(逆时针按摩60)、捏脊(由下而上

),可以提高疗效。

温馨提示:灸至发泡有感染风险,临床请慎重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