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眠的现状 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失眠发病率较高。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人口中有21%~32%的人述说有失眠。欧美一些国家中,失眠患病率为30% ~35%。我国人口失眠患病率目前未见大规模人群统计,但大致与此相似。失眠发生的面很广,无论健康与否,男性或女性,老人或青年,城市人或乡村人均可发生。 一般说来,女性稍高于男性,且以老年组居多,50 岁以上占总失眠人数的40%,60~90岁的境遇性失眠或慢性失眠高达90%。顽固性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总体来说,失眠症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趋势,其病程可随时间而改变,有迁延或复发趋势。 我国传统医学如何看待失眠? 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卫阳能人于阴。 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有阐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卫阳通过阳跷脉、 阴跷脉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由于人体正常的阴阳循环被打乱或外邪扰乱于内,而致心脾两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数伤于阴,阴虚火旺;或心胆气虚;或宿食停滞化热,食热扰胃;或 肝火扰神,均能使心神不安,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种种原因都会导致了失眠。 那么对于成因复杂的失眠,我们又该如何判断? 根据国际通用诊断标准,一般将失眠分为心理性生理性失眠、主管感觉性失眠以及特发性失眠,其各自诊断标准如下: 1、心理生理性失眠诊断标准 ①主诉失眠,伴有醒后功能降低的表现; ②习惯性影响睡眠的有关表现: A.当有睡意时,不能入 睡,但非常努力试图想人睡。在其他自主活动下能入睡,如看 电视、阅读等。B.对卧室有条件反射性唤醒或有与睡眠相关的 活动,例如在家里睡眠差,但当不在家睡觉时或不按通常睡眠 时间会睡得很好; ③躯体化紧张表现增加。例如激动、肌内紧张、血管收缩增强; ④多导睡眠图检测系统(PSG) 显示: A. 睡眠潜伏期延长; B. 睡眠效率降低; C. 夜间醒来的次数和时间增加。 ⑤无其他可以导致睡眠障碍的躯体和精神疾病。 ⑥其他睡眠障碍可以与失眠同时存在,例如不恰当的睡眠卫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2、主观感觉性失眠诊断标准 ①主诉失眠。 ②睡眠时间和质量正常。 ③多导睡眠检测系统(PSG)显示: A.睡眠潜伏期正常, 正常的夜间醒来次数和醒来时间以及正常的睡眠时间。 B. BMSLT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时间大于10分钟。 ④无任何可以导致睡眠障碍的躯体和精神疾病。 ⑤其他睡眠障碍引|起的失眠不足以解释患者的失眠程度。 3、特发性失眠诊断标准 ①主诉失眠,伴有醒后功能降低的表现。 ②长期失眠,典型病例是从儿童初期开始,少数出生后 开始。 ③失眠为持久性,不因患者的情绪好坏而变化。④多导睡眠图分析系统显示: A.睡眠潜伏期延长; B.睡 眠效率降低; C. 夜间醒来的次数和时间增加; D. 经常有反向第-夜的作用。. ⑤无任何导致睡眠素乱的躯体和精神疾病可以解释失眠的 症状。 ⑥可以同时有其他睡眠障碍引起的失眠,如适应性睡眠障碍等。 三甲院长声明:失眠多梦你别慌,常做'1内2外',睡得心安不失眠 '1内'——多糖类化合物内调 中医改善睡眠,一般考究的是表里兼修,像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调理的关键就是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再如肝气郁结导致的失眠,关键就是要疏肝理气降肝火。五脏六腑与我们的睡眠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追根溯源,想真正改善睡眠质量,关键就是对五脏的滋养。 日常适当摄入芝宁多糖的类化合物内调就可以。该物质能调节下丘脑—垂体等器官,入心肝脾胃肾五经,同时与大量的微量元素配合,分泌催眠神经递质,抑制活跃的神经因子,通过自身调节使激素水平达到平衡状态,通过两三个月的坚持调理,在根源改善晚上睡不着的情况。 '2外'——外按穴位以及气功疗法 多按护肝穴位——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它是养肝不可缺少要穴。中医理论认为脏腑出现病变时都可在其相应背俞穴出现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等),所以经常按摩这个穴位,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从而能很好改善因为肝脏问题引起的睡眠问题。 睡前多做安神功 练功前甩甩手,踢踢脚,活动一下肢体。上床后,先用手(稍用力)按压头顶正中的百合穴和两鬓的太阳穴,思想中印下这两个穴位的大概部位。然后睡下,侧卧或仰卧均. 可,以舒适为度。手不要压在胸前,以免压迫呼吸。全身放 松,自然呼吸。呼气时意念引气上升到太阳穴和百合穴,吸 气时意念随气沉降至丹田。屏除一切杂念,使心旷神怡,可悠悠然进人梦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