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风相伴

 QDLF888 2020-01-10

文/

      对老祖宗的智慧不服是不行的,例如风土人情,这四个字,土和人是实体,能看得见,摸得着。这风和情就是虚的,相当让人捉摸不透。但我坚信对于风情的揣摩,古人一定有很多让我折服的地方。

    这个无奇不有,错综复杂的花花世界,古人就用风土人情四种东西给概括了,这四样东西构成的世界中,把人放在里面,我总是在想,老祖宗一定和我一样是怀揣私心的。 别不信,例如周易中,描述的6画卦,上面2画代表天,下面2画代表地,中间2画代表人。唯恐少了自己的位置。 这还不够,在一本三字经上,直接说:三光者,日月星,三材者,天地人。

    喜欢把人放在主角的位置,我总觉得不合时宜。人在这风土人情中能占四分之一我觉得已经不少了。这进一步占到三分之一,与天地平齐,有些托大的成分。

    土,也就是草木之地,上面有山有水,有人有物,有风有云。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天生地成的实在,我们人能跟大地平起平坐,让我觉得当人比当狗当猫的有面子。

     情是什么,情大概是心,是思想,是一种物对另一种物的评判标准吧。万物皆有情,绝非人独有。花开花落,四季更替,潮涨潮落,山崩地裂,没情他折腾什么?你若觉得我说的不科学,说我在卖弄风骚,那可真是冤枉我,古人都看见天地之心了,自己没看见不等于别人看不见,例子:周易复卦记载,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风从不管人的想法如何,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时微风拂面,有时狂风怒号。这任性的脾气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我年轻那会,就经常赶着一群羊,扛着一把铁锨在原野上转悠,有时风劲挺大,我需要借助铁锨才能维持平衡,搞不好,一个趔趄就会滚到沟里。羊四脚着地,在与风的抗衡中,似乎对风熟视无睹,我2脚着地,在风中摇摆不定。与风抗争,我都不如羊,这让我很栽面。

     我曾经爬上山顶跟风对垒,风也不含糊,站在老槐树的梢头跟我对喊。原野空旷,四下无人,到处都充斥着我和风的声音,经过几年与风的对抗和和解,不得不承认风的声带太宽。庄子在齐物论中总结的很到位: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听听那呼呼的风声,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

   跟遍布高楼的城市不同,村庄是 透风的,田野是透风的,这就让我有了追风的可能,哪只盘旋高空的老鹰,稍有风力就不用呼扇翅膀,我多次眼瞅着在风口的老鹰,忽闪几下,一个猛冲就把野兔给逮住了,一顿美餐借助风力轻松到手。再看那些蝴蝶,蜻蜓,都是借助风飞来飞去,庄子在逍遥游里说: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  由此我就想,带翅膀的是不是都是风一伙的?没有风,带翅膀的就不能飞了吧。

        我也不笨,我虽没有翅膀,不能飞上天空,不能与风想拥抱,放风筝是我追风的一种方式,风筝在风中,线在我手里,这条线是我抓住的风,风从哪里吹,我就往风里钻。风筝就高高的盘旋在风中,由此我感悟风是直线形状,不会拐弯。  我看过邻居的小孩拿着一个纸做的风车,人不跑,风车不动,人一跑,风车就转个不停,风大概是圆形的。风经过麦田,麦苗随风飘荡,麦田没有遮挡物,让我看清了,风就想一块布。风从草垛走过、风从羊圈穿过,风从松树林挤过,风从河道上飘过。。。。。,我看到了风各有各的形状,风有变化莫测的一面。都说,孙悟空有72变很是了得,风的千变万化,岂不是无法形容?

      那天,我抽空去了趟城市,看到城市的高楼连阳台都密封了,窗户安装上了真空玻璃窗,连小区都圈了围墙,这是想把风当在墙外,想做到密不透风。 大概是害怕风中的谎言、害怕太多的商业虚假、或者是害怕那些勾心斗角的风言风语吧。他们的生活难道容不下一丝风?太小看风了,据我多年的观察,很多事情风是知道的。不会因为你讨厌风,风就带不走的消息,哪有不透风的墙? 

      在城市逛了一圈后,我对风,产生了一丝敬意,在风面前,贼无处可藏,坏人坏事都被风裹在风中。经过我多年对风的窥探,我坚信风中隐藏着很多的秘密:解密的和不可解密的,其实风都知道。他们阻挡不了风的坦诚。古人曾经流行过观风。我常想这是有道理的。风在经过高楼时声音叫的很尖,经过低谷时声音压得很低,似乎对我说:好好守住你的乡村。我当时还感觉自己听懂了。

      我知道风里的虚伪太多了,谎言把真相都淹没了。例如某个养生专家说,一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再例如明明是辐射性很强,对人有危害的东西,说成能量石。又例如明明是勾兑酒非要说是纯粮食酿造。。。。。,多了去了,风告诉我说,80%的风声别信了,那都是商业资本家的风声,不是科学家的风声。

      诗经中的国风还没走远,战国策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还活在语文课本里。 我知道,很少人研究风了,谁都知道,研究风,还不如研究如何能发一笔横财来的实在。大家都一致认可风是虚无的,是空的,几乎没有人相信风中隐藏的真实,不在重视风的功用了。

   罢了,还是看看庄子的观风吧:《庄子·杂篇·徐无鬼》中说:“故曰:‘风之过河也有损焉,日之过河也有损焉’,请只风与日相与守河,而河以为未使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庄子说:风吹过河水就会有蒸发,太阳照耀河水也会有蒸发。如果风和太阳相互一起吹晒河水,而河水不曾受它们干扰的话,这是由于依靠源头的水不断地流来之故。

     看来后代的我们,越来越看不清风土人情了。对老祖宗的智慧,我们只剩佩服一种了,如何展开越来越不得要领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