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瞻临死感叹没有尽早除掉姜维?他们的恩怨源于诸葛亮

 数字人生6688 2020-01-10

游行侠云游天地

公元263年,在绵竹之战中诸葛瞻亲率蜀汉精锐去抵御劳师远来的邓艾。谁曾想诸葛瞻却败于精锐之手,并选择了自尽。正是诸葛瞻的失败,才让邓艾最终兵临成都。随后蜀后主刘禅便放弃了抵抗向邓艾投降。在诸葛瞻自刎之前,他曾表示后悔没有尽早除去姜维。一个是诸葛亮的儿子,一个是诸葛亮兵法的传人。本应是师兄弟的他们,为何水火不容呢?他们的恩怨还要从诸葛亮说起。下面就请听编者向您详细道来。
诸葛瞻后悔没有尽早除去姜维,可以看成他把姜维当成了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公元262年姜维北伐失败,诸葛瞻和董厥等人都认为姜维好战无功,导致蜀汉国力衰退。当时姜维还曾上表给刘禅,希望刘禅能够将姜维调任益州刺史,罢去他的兵权。由此就可以看出在诸葛瞻的严重,姜维多次北伐中原,不但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反而消耗了蜀国的国力。可以说诸葛瞻和姜维之间并不存在个人矛盾,只是他们的执政理念不同。
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掌管蜀汉的内政与兵权。姜维立志北伐并没有错。他只是继承了诸葛亮攻势防御的作战理念。但姜维太过急躁了一些,诸葛亮死后姜维北伐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蜀汉后期诸葛亮也只进行了五次北伐。但在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这就是诸葛瞻怨恨姜维的地方,姜维有些穷兵黩武了。
公元263年在魏国灭蜀之战中,蜀国之所以兵败如山倒,自然有姜维长期北伐,过度损耗蜀汉国力有关。另一方面此时的姜维由于屡次北伐不利,便有了用险的想法。而他就是这么做的。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汉中一旦失守,益州自然将直面曹魏大军。在魏延,王平等人镇守汉中之时,奉行的是拒敌于门外的策略。但在姜维屡次北伐失败以后,他便想要放弃汉中,诱敌深入全歼曹魏来犯大军。结果因为实力上的差距,却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所以说诸葛瞻才会感叹,没有尽早除去姜维。因为在诸葛瞻的眼里穷兵黩武的姜维,就是加速蜀汉灭亡的国贼。正是诸葛亮立志北伐,给姜维留下了深深的执念。所以说诸葛瞻和姜维的矛盾,正是源于诸葛亮。
{参考资料《三国志》}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侵权删除撰稿者:月光下的怀草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