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独子诸葛瞻战死前,他曾仰天长啸:我此生有三大憾事

 四季视野 2022-09-27 发布于北京

263年,诸葛亮独子诸葛瞻,与邓艾带领的大军展开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誓死不降的他,最终战死。开战前,诸葛瞻曾仰天长啸,对身边的部下说:“我作为朝臣,此生有三大憾事。”没过多久,刘禅就带着文武大臣,投降了曹魏。

公元234年,是一个不平常的一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征西大将军魏延也被杨仪斩杀。诸葛亮临终前曾言:“蒋琬之后有费祎,费祎之后再无人。”


结果一语成谶,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成为了蜀汉政权的实际执政者,当蒋琬去世后,费祎成了掌权人。253年费祎之死,成为了蜀汉政局变化的分水岭。毕竟,诸葛亮的继承人,有三位,分别是蒋琬、费祎和姜维。可费祎和姜维的态度不同,前者是保守派,不主张北伐,后者是拼尽一生,也要北伐。

可北伐这件事,不是只有决心便可,姜维可以继承诸葛亮遗愿继续北伐,但陈祗不是蒋琬,提供不了后勤的保障,后来更是“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反对北伐的声音日渐高涨。所以,哪怕是诸葛亮的爱徒,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对姜维也充满了不满。

诸葛亮作为刘备手下的第一军师,出山后帮助刘备建立了基业,刘备病逝后,他又一心一意为国操劳,最终在北伐的途中病逝。彼时诸葛亮的独子诸葛瞻只有8岁,在诸葛亮去世后,大家对诸葛瞻寄予了厚望。


诸葛瞻从小聪慧,但是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才干和能力,之所以有名气,也是沾了父亲诸葛亮的光。成年之后入朝为官,也一直没做出什么出色的政绩。蒋琬,费祎这些老一辈名臣去世后,继承诸葛亮衣钵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徒弟姜维。

此后,虽然诸葛瞻一直表现平平,没有什么过人的功绩。但他作为丞相的儿子,一心效忠于蜀汉,这份忠心实属难得,可在他临死前,有三大憾事。

首先,不能杀黄皓。蜀国后主刘禅重用宦官黄皓,听信宦官的谗言,是朝中的奸臣。虽然诸葛瞻没有大的功绩,但恨不能生啖其肉。没能做到这件事,是他的憾事之一。

其次,不能制姜维。姜维是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又是蜀国后期的顶梁柱,能文能武,一心想要北上灭曹,匡扶汉室。但夷陵一战,蜀军溃败,此战后,蜀国的元气大伤。此后诸葛亮灭曹心切,主导了五次北伐,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都失败了。如日中天的蜀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诸葛亮病逝后,蒋琬,费祎等人,多数都是主张收敛部队,休养生息的政策,想要先稳住国之根本,再考虑灭曹的事宜。可姜维却牢记丞相生前的话,一心想要继续北伐。公元256年,费祎去世后,姜维被拜为大将军,独揽军权。

身居高位的姜维,上任之后立马重启了北伐事业。238年—262年之间,他先后率军北伐11次,最终都铩羽而归。连年的北伐,直接导致了蜀国的国力迅速衰落,看不到获胜的希望,蜀军的士气也在不断降低,蜀汉的百姓们因为战事苦不堪言。


最重要的是,姜维制定的军事策略,完全违背了蜀汉的国策。当年刘备拿下益州后,休整兵马又拿下了汉中。汉中就相当于是益州的大门,汉中在手,蜀国进可攻,退可守。可到头来姜维却主动放弃了汉中,拱手让给了曹魏,让曹魏的战线,直接布置到了益州一带。看在眼里的诸葛瞻,认为蜀汉再继续北伐,一定会伤害到国本。于是,联合朝中的大臣向刘禅直言进谏,阐明了利害,最终将姜维贬为了益州刺史。

奈何此时的蜀国,内忧外患,已经是摇摇欲坠,面对势力愈发雄厚的曹魏,再无还手之力。这也就有了诸葛瞻的第三大憾事。

第三,不能护国土。263年,面对曹魏的大军,诸葛瞻因为犹豫不决,错失战机,最终让邓艾打进了腹地,作为臣子诸葛瞻没能保住国家的疆土,没能在国家危难关头时,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力挽狂澜,在他看来这是做臣子的无能。

魏延死后,除姜维外,蜀军虽然不缺善守的智将,但其实已无大将。邓艾偷渡阴平小道时,如果魏延还活着,阴平小道也将有人守卫,邓艾将无计可施。更何况,如果魏延还活着,或许诸葛瞻也就不会是领兵去阻挡邓艾的那个人了,或许刘禅也就不会轻易投降了,姜维也就不会率军向钟会投降了。

如果诸葛亮未死,或许他将毕生所学都教给儿子,或许魏延不会死,或许他能让自己的三位继承人更好地相处,或许到那个时候,真的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一说。

但不得不说,在能力方面,诸葛瞻无法和父亲相比,但他有和父亲一样的忠臣之志。诸葛瞻的战死沙场,也算没辱没了诸葛一家的忠臣之名。

至于姜维,论对蜀汉的忠心,姜维绝对是忠臣。他虽然北伐没有成功,但这不妨碍他成为最为坚定支持诸葛亮北伐的蜀汉将领。士为知己者死,姜维纵横一生,到死心性都未改,虽有遗憾,但无怨无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