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强盘点 | 如何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

 陆平原lpy 2020-01-10

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我们正置于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丰饶的阅读时代。

然而种种现象表明,在阅读资料如此丰饶的年代,我们却越来越放弃了阅读这件事。

知识付费经济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种人人渴求知识的假象,但扪心自问我们可能想不起来最近完整读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

查理·芒格说「我认识的聪明人都爱阅读」。但「爱阅读」不一定等同于「会阅读」,市面上各种出版物水平的参次不齐,网络环境下各种嘈杂声音也让人难以辩驳。

为了避免读烂书的糟糕阅读体验和各种被迫缴纳的学习税,我们从最原始的阅读驱动力入手,和大家聊聊如何去找到自己真正想读的好书。


Q1. 读书早晚会忘,为什么还要读?

我们其实很了解读书的好处。著名台湾出版人郝明义说:

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莫洛亚说:

每个知道读书方法的人,都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他自己放大,丰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内容充实,富有意义,而具兴味。

开卷即可得益。阅读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让我们穿梭于古今中外,漫游于人类创造拥有的一切文化空间。掌握了阅读方法的人,即拥有了开启人类各类知识的钥匙。人的认知有极限和局限,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永无止境,它们会带我们走得更远。

但我们始终对读书的目的存疑,说到底还是因为想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此 Quora 高赞回答给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比喻:从小到大我们吃了无数食物,我们早已忘记吃过什么,但这些食物中有一部分最终转化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正如阅读对于思想的塑造。

和食物一样,大部分的阅读都难以避免遗忘,但它们最终会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

Q2. 阅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感知过阅读魅力的人都知道阅读是一件不需要坚持的事情,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自然而然的。所以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阅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译者郝明义,在几十年的出版经验和读万卷书后终于悟出了自己的阅读之道。他在《越读者》一书中进行了精彩的阐释:

阅读作为供给头脑的饮食,可以分为四种。


  • 主食阅读,即「生存需求的阅读」: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

  • 美食阅读,即「思想需求的阅读」:不求针对你人生现实问题提出直接的解决之道,而是思考这些问题或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种阅读旨在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

  • 蔬果阅读,即「工具需求的阅读」:为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而进行的阅读。

  • 甜食阅读,即「满足休闲需求的阅读」: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


正如饮食需要均衡,阅读也是。我们需要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广泛涉猎。因为太过偏食,也可造成匮乏。

很多人说阅读不要太有功利心,其实无所谓,只要有动力去做这件事。因为究根揭底,阅读不过个人志趣而已。

我们总是凭着自己的需求去看我们想看的书。因而在阅读的地图上,有这样七道阶梯:


你关心、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更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健康、美丽、求学、考试、企管与工作Knowhow、职业工作能力需求、理财、休闲、旅游、励志这些主题来阅读。

② 你开始关心、思考如何让自己与所爱的人,共同更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爱情、婚姻、亲子、心理、居家、烹饪这些主题来阅读。

③ 你开始学习欣赏一切抽象的美好

因此,你会寻找哲学、科学、宗教、艺术、绘画、音乐、建筑、等主题来阅读。

④ 你开始学习欣赏社会制度之美好

一个只读文学的人,如果开始对政治、社会、法律、经济、伦理这些题目感兴趣,就是个例子。

大至思考社会的运作机制,了解社会的硬体与软体规划,小至思考一个组织如何遵行制度规章运作之美,也是例子。

⑤ 你开始学习欣赏与自己相异之行为的美好

懂得欣赏社会制度的美好之后,才能开始懂得欣赏政治、宗教、意识形态与自己不同的人的行为之美。

这时,才会看出一些特立独行、不为社会大众所注意(甚至所喜)的人物的传记,有什么阅读的需要,有什么参考的价值。

上不到这一道阶梯,我们喜欢看的传记,总超脱不了富豪与企业成功人士的经验与价值观,以及奋斗于病魔或艰苦环境的人物的光明美德。

但是,阅读能让我们看到的美好,远不止这些。

⑥ 你开始学习体会多元知识激荡之美好

你在自己始终擅长、专研的知识领域之外,至少能再深入钻研另一个知识领域,并且可以体会到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相互激荡、相互滋生的美好。

知识在你面前交织成一片绵密无比的光网。光网上每一条线的每一个光点,都逐渐相互沟通。你可以随意从任何一个角度提起知识光网,任意挥舞,自由自在。

⑦ 你开始学习体会宇宙的智慧之美

蕴含于也超脱于一切阅读、学习、知识之美之外的宇宙智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始无终的智慧。

清楚了阅读的驱动力后,很多人可能更多面临的是这样的困惑——读什么及如何读。接下来我们从方法论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些主题阅读的方法。

Q3. 如何进行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至少包括两个要件:  

  • 有某个问题或疑惑激发你强烈的好奇
  • 同时阅读许多种书籍,参考许多资料,有能力找出一个答案

当你有一天突然对一件事情、一个现象、一个问题,产生了怀疑和好奇,于是开始想要去找东西来阅读,这种好奇,是最强的。

当你有了好奇心后,如何在茫茫书海中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和大家分享几种找书的方法。

☆ 体系化的阅读

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都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拿哲学来说,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个古老的学科,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累积了非常深厚丰富的学习语料。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哲学理论和哲学派别,如何入手呢?我们可以找一个比较简单的维度,进行下体系的整理,比如说时间。


整理完这张图后,大概对整个西方哲学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知道大概有不同历史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哲学家,他们有哪些经典的代表作。即使做不到读完每本书,心里也有一个大概的框架。可以按照哲学发展的历程去阅读,也可以只挑感兴趣的作家去读,重要的是心中已经有网。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对文学感兴趣,想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作家,也可以按地域进行下整理。


同理,我们也可以按照一个具体的时间对喜欢的作家们进行整理。

点击图片可查看完整列表

体系化阅读的好处在于避免了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窘境,当我们想对一个领域有清晰的了解,我们可以先把这个学科或细分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作品找出来,再根据兴趣去阅读。由此我们的阅读有了系统也有了秩序。我们知道怎么去找喜欢的树叶,因为我们找到了整个森林。

以问题驱动的阅读

体系化的阅读对个人的要求极高,需要付出巨量的时间和精力。相信很多人看到上面的哲学书单就望之却步,开始打瞌睡了。但其实哲学人人都可读。这边和大家介绍一个更简单的阅读方法 —— 以问题驱动的阅读。

哲学存在的目的,是帮我们思考得更清楚。人类历史上有那么多哲学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思考了无数关于人生的问题,当前困惑我们的问题或许前人已经想得非常透彻了。因而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是一个比较不笨的方法。具体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 

  • 先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
  • 就这个主题发表过言论的哲学家里,你找出一个最感兴趣的人;
  • 这位哲学家的著作可能很多,但是不要管其他的,只读他主要谈这个主题的那本书;
  • 先把全书读完第一遍。碰到读不懂的地方,不要停止不读,也不要停在那里和读不懂的地方苦苦纠缠,就是要连滚带爬地先把第一遍读完。读完第一遍,再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来进一步阅读这本书。
  • 知道他怎么思考、面对这个主题之后,看看影响他如此思考的前人有谁,他所影响的后人有谁(影响包括「赞成」与「反对」
  • 于是沿着这个主题,设法把这一条线的前后脉络整理清楚。

譬如说,你对「爱情」这个主题感兴趣。这是第一步。

接着,你想到「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大家常挂在嘴上的。于是想看看柏拉图是怎么谈爱情的。

第三、柏拉图的著作很多,他探讨的主题也很多。但是你可以不那么困难,就查得到柏拉图的著作里,有一本《会饮篇》是集中谈爱情的。

第四、《会饮篇》里有许多人谈爱情,有人讲得生动有趣,有人也许没那么轻松,但是只要你读过了全书,听了苏格拉底的发言,就会知道这才是全书的重点。  

第五、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柏拉图怎么把爱情一路升华,解释为追求宇宙至善至美的一个过程。于是你回头看他之前的古希腊时代怎么解释爱情,知道有「埃洛斯」(Eros)的说法,是宇宙的结合或分离的原动力。你又往柏拉图的身后看,于是知道亚里士多德把爱情解释为友爱的一种。

第六、你继续整理脉络,接着知道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把爱解释为神爱;文艺复兴之后回归为人间的爱;清教徒和维多利亚时代解释为保守的爱;到了尼采,喊出人要摆脱神的桎梏,从一切牺牲、义务中解放出来,「爱是一切价值的掠夺者」;到了霭理士和弗洛伊德,爱与性的关系被说明得完整了。这样,你就把爱情的哲学和接下来进入二十世纪后一些比较通俗的议题连接起来了。

你会注意到劳伦斯(D.H.Lawrence)主张「爱因为被理想化,成为精神和意识的课题,所以爱就失去了平衡,达到一种混沌。而我们在现代必须认真考虑肉体或肉欲独立的性爱」。又再接下来,有金赛性学报告与 G 点的发现,又有 60 年代的性爱解放运动,又有再其后的同性恋正常化。

「爱」从哲学上的意义到生活上的作用,这就会有一条脉络,呈现在你眼前。而你从阅读不同哲学家的不同著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他们的思考方向和方法,也就对包括历史、文化等种种背景有所认识。

--郝明义《越读者》

掌握这个方法,你就可以靠一己之力可以在书中找到各种问题的答案。

☆ 找到自己的参照系

榜样的重要性这边不赘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强劲的动力可能来自喜欢一个人或者一本书。比如说如果你特别喜欢村上春树,你会知道他喜欢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卡拉马佐夫兄弟》,喜欢雷蒙德·钱德勒,喜欢《漫长的告别》,喜欢J. D. 塞林格,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喜欢乔治·奥威尔,喜欢《19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