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痉挛性斜颈”的恶魔面纱,预防治疗一步到位!

 斜颈bjrat174 2020-01-10

痉挛性斜颈(痉病)简介(百度)

痉挛性斜颈,是指颈部肌肉间断或持续的不自主的收缩,导致头颈部扭曲、歪斜、姿势异常。一般在30~40岁发病。

主要表现为颈部、肩部疼痛,部分病人有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症状。一般而言症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焦虑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中消失。

痉挛性斜颈(痉病)特点

(一)、旋转型。以一侧胸锁乳突肌和另一侧头夹肌痉挛为主的患者的头转向一侧的痉挛性斜颈。

(二)、侧屈型。以同一侧颈肌发生痉挛,如同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提肩胛肌、颈阔肌、前中后斜角肌,其中部分肌肉痉挛时,患者头颈向该侧屈的痉挛性斜颈。

(三)、后仰型。以一侧头夹肌、斜方肌、提肩胛肌痉挛为主时,患者头颈既向患侧转,又向后仰的痉挛性斜颈。

(四)、前倾型。以一侧胸锁乳突肌、颈阔肌痉挛为主是,患者头向患侧旋转,又向前倾的痉挛性斜颈。

(五)、过伸型。两侧斜方肌、头夹肌、半棘肌同时痉挛或某一两对肌肉痉挛,患者头颈向后过伸、眼睛看天的痉挛性斜颈。

中医角度如何看待痉挛性斜颈(痉病)

在医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高热惊厥称为“痉病”(在发病时会痉挛)。根据能否出汗,痉病分为柔痉(有汗),刚痉(无汗)

《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如下: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以上条文提到了以下几点:

“发汗过多,因致痉”——出汗过多,也就是人体的水分津液的流失,会导致痉病。

”脉沉细”——脉沉说明病在里,脉细说明有寒。里寒很厉害的时候,喝的水和食物中的水都没办法被吸收,津液得不到补充。

痉挛性斜颈的成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第一种是由本身疾病引起的。如颈椎病,精神病等等都会引起痉挛性斜颈,像在外界因素受到刺激也是会引起的。

第二种是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节奏快。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大,疲劳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健康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痉挛性斜颈的发生。

第三种是由于风寒外伤导致的,像夏天因为太热对着空调吹冷风,年幼时车祸等现象都会引起痉挛性斜颈。

第四种就是中医上常说的“肝肾阴亏,虚风内动”的范畴,阴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肾之阴精更是生命之根本。痉挛性斜颈的形成归根结底是肝肾阴精亏虚,阴不制阳,以致虚风内动。

痉挛性斜颈(痉病)预防:

1.优生优育,在预防痉挛性斜颈中应该尽量优生优育,因为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和遗传有这很大的关联说明在颈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病中存着基因异常。

2.尽量避免头部外伤,外伤一直被认为是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根据医学资料报道9%-16%的病人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3.前庭功能异常也会导致痉挛性斜颈的发生,在用肉毒素治疗后不能纠正。前庭异常并非属于原发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睑痉挛)也可与痉挛性斜颈伴发。

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反射异常,而有较长时间痉挛性斜颈,这也许前庭异常继发于。痉挛性斜颈引起长期头部姿势异常。因此,积极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痉挛性斜颈也有重要意义。

痉挛性斜颈(痉病)经方益肾补元淌治疗:《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如下

柔痉(有汗):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汤方: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刚痉(无汗):小便反少,气上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

汤方: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三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便秘致痉: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

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利,余勿服。

提示:病情不同,症状不同,方剂选用和剂量,请中医酌情开立,切勿私自服用,如出现问题,概不负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