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达5000万车位缺口,智慧停车会是下一个风口?

 AI报道 2020-01-10

智慧停车,是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通过对停车大数据的掌握,实现停车智慧化、管理可视化和运营高效化。

与朋友聚餐,却在餐厅周围转了1小时才抢到一个停车位;去公园游玩,找车位却一直找到了两三公里之外;去商场,却堵在了停车场的入口……这样的经历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早就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爆发式增长,车多位少、一位难求的问题成为许多城市的痛点,有不少堵车问题也皆因“停车难”而起。据交通部统计,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停车位资源却十分稀缺,缺口高达5000万。

智慧停车被专家们看作是缓解“停车难”问题的方向。清华同衡规划院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王杰表示:“运用智慧停车技术,可以使交通拥堵减少30%,无效交通流减少12%至15%,寻找车位时间缩短6分钟至14分钟,使政府、企业和民众实现三方共赢。”

高达5000万车位缺口,智慧停车会是下一个风口?

高达5000万车位缺口,智慧停车会是下一个风口?

每个停车场都好像是一座信息孤岛

智慧停车,是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通过对停车大数据的掌握,实现停车智慧化、管理可视化和运营高效化。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表示,停车难的关键在于信息不对称,车主无法准确了解目的地停车场的使用情况,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无法停车,增加了有限的道路资源负担;而一些相对隐蔽的停车场又很可能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资源浪费。

信国安城市运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宝胜认为,每个停车场都好像是一座信息孤岛,“必须有个城市级的运营平台把所有的信息孤岛全部打通,从进出口一直到整个省级、市级,把所有的信息全部连成一张网,这样才能把静态交通作为一个智慧城市平台运营的方式。”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表示,“当前智慧停车市场的集中度非常低,未来必须要走规模化、综合化发展之路。这也是国家政策的方向。”从城市的规模上进行设计,搭建城市级智慧停车形成全城停车场“一张网”的格局,从而提升动静态交通承载能力,让资源分配更合理,解决汽车乱停乱放、占用土地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困局。

高达5000万车位缺口,智慧停车会是下一个风口?

城市级智慧停车之深圳样本

深圳“宜停车”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手机APP自助缴费实现全电子化管理的路边停车案例。深圳市发改委城市发展处副处长王超表示,“我们克服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由政府作为全市停车设施建设运营主体,采用PPP模式,主要通过市场行为服务市民基本停车需求。”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早在2014年,深圳就瞄准城市级的智慧停车云平台建设,提出将通过市场、行政、法律等手段将各类停车设施统一接入云平台,实现全市停车信息全面联网。同时依托云平台精准分析全市停车供需情况和资源使用情况,健全停车服务收费形成机制。

深圳市先后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深圳市治理交通拥堵24策、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等,从法律法规方面保障了智慧停车系统的顺利运行。

2014年7月,由深圳交委主导的、深圳市千迈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推出的“宜停车”APP上线试运行,在深圳市1200多个试点泊位进行停车收费。这也是全国最早实现APP自主缴费和全面电子收费的路边停车管理系统。

“宜停车”采用的是“地磁+手机APP”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化支付。该地磁检测器是一种传感装置,当金属物体靠近,会产生磁力变化。“当车辆开进泊位的时候,车辆切割磁感线会引起磁场变化,能够判断车辆是否停放进入泊位。”深圳市易行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昕表示,其准确度和灵敏度能够达到99%。

当地磁信息发生改变并将数据汇总传送到“宜停车”APP后台并上传至政府城市级的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等技术,车主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获得停车位的信息,解决“找不到车位”“不知道哪里有车位”等情况。

在支付层面上,“宜停车”与支付宝、微信和银联等合作,通过APP绑定相关车辆信息后,当车主停靠在停车位时,便可直接在手机上进行支付,省却了人工环节,其无感支付极大地提高停车周转率和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成本。

在政府的推动下,“宜停车”已覆盖深圳各区,共近3.5万个泊位,APP注册用户覆盖深圳70%以上的车主。据数据显示,“宜停车”推出后的一年,深圳路边停车周转率提高了50%,在路边停车一小时的比例达到70%,整个夜间停车位使用率比白天高20%。

根据调查统计,深圳市在互联网停车平台市场份额上排名前五的停车APP能覆盖80%的经营性停车场。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博士邓皓鹏表示,“深圳要做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路外停车也具有一定基础。”

此外,深圳还通过停车市场的产业链进行统筹运行,提高效率。邓皓鹏表示,深圳停车产业链条比较完整,各环节企业发展壮大,创新能力强。“在各环节,上游规划建设有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游设备安装有捷顺科技、怡丰停车等;下游运营管理方面也在不断加强,培育本土化的运营公司。”

高达5000万车位缺口,智慧停车会是下一个风口?

重资产生态搭建逐渐成为行业的趋势

作为交通中的重要环节,智慧停车由于涉及土地资源、城市规划等特殊领域,并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行业。而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更加关注供应商从前端产品到后端运营的整体项目能力,不仅要求有产品、有平台,还要求有运营。

2019年8月,中国交通部正式出台《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推进包括智慧停车在内的交通新业态。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停车收费的静态市场空间高达5000亿元,而未来几年停车市场规模将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并将在2020年突破154亿。

在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和政策加速下,不少企业杀入这个市场。广东省政协原常委周义表示,“需求的存在促使中国停车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政策层面的调整也成为停车市场爆发的助推剂。中国停车市场是一片蓝海,包括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进入到这个庞大的产业中来,智慧停车产业正在升级加速。”

目前,智慧停车的玩家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互联网企业,基于智能硬件或大数据,对接B端停车场、物业,连接C端车主,如停车百事通、ETCP、丁丁停车等;此外,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凭借支付优势联合线下停车场打通无现金支付模式,百度地图则依赖成熟的导航体系打入智慧停车;

第二类是停车场设备供应商,乘“互联网+”的东风从单纯的智能停车软硬件提供商向 “智能停车设备+云平台+APP”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升级,具备软硬件技术优势,如捷顺科技、安居宝、无忧停车等;

第三类是市政交管部门,掌握路侧停车位及路外公共停车场,具有资源优势,同时财政雄厚,整合能力强,如深圳的宜停车和上海停车。

智慧停车项目往往是规模大、投资回报周期长。从企业的实践来看,有重资产和轻资产两种发展模式。

重资产模式是指通过铺设智能停车检测设备,如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实现停车场智能化和网络化,为C端车主提供实时车位资源、车位预订及无感支付的全程停车服务;同时为B端停车场提供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停车场无人值守,提高停车场收益与效率。

轻资产模式则是指利用现有停车场内停车管理设备,通过将停车管理系统联网,打破信息孤岛,完成对停车场的车位信息整合。

在智能化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技术门槛低、与停车场之间的关系不牢固等因素,轻资产模式难以形成企业护城河从而逐渐丧失优势,重资产生态搭建逐渐成为行业的趋势。

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加速升温,产业和金融的融合程度加速提高,资本将推动行业并购整合,智慧停车产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产业淘汰赛加速。如扎根停车领域26年的设备供应商捷顺科技,通过“地感+PDA”“高位视频+视频桩”“NB地磁”“LoRa地感”等多种硬件方案组合,以适应不同领域的停车应用场景,抢占市场。2018年2月,捷顺科技与蚂蚁金服达成合作,获得2亿元的资金投入,并凭借“支付宝”覆盖用户4.5亿。

在产品技术优势、运营经验丰富和雄厚资金的加持下,2018年6月,捷顺科技推出“千城加盟计划”,放开全国近3000个市县的空白市场资源,整合三、四、五线城市的资源,搭建“停车+X”的生态圈,并购信路威等企业,加速整合行业资源,成为智慧停车领域的独角兽。

“我们预测停车设备行业可能90%的企业要出局,最后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分会秘书长刘慧彬曾表示,虽然大型企业和产业资本都想去做城市级的服务,但资源分散化,小而散,空间分裂、建设模式造成的固有格局对企业挑战很大。

根据深圳2018年停车大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停车场共有9000多个,但排名前五的运营企业行业集中度可能不到5%。而在日本,一家停车场最大能做到停车场运营的10%以上。

此外,技术标准不统一、停车APP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及停车市场的无序化开发也加大了企业的整合难度。邓皓鹏表示,“只有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良好的互动和联动,才能整体输出,把优势发挥出来。”“怎么实现长期的有效运维值得我们思考。”

而随着智能立体公交车库、停车充换电技术、共享车位、停车机器人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智慧停车在产业链融合方面不断出现各种新模式。

如今,面对无人驾驶落地难的窘境,厂商纷纷转向无人出租车(RoboTaxi)、无人卡车、无人大巴以及无人泊车等新方向,以实现降维落地。然而,从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来看,智慧停车才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用户体验的刚需。因此,未来智慧停车很可能成为新的风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